全套系中文版陈舜臣随笔集共12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7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陈舜臣随笔集:东眺西望
陈舜臣随笔集:史林有声
陈舜臣随笔集:仙药与鲸
陈舜臣随笔集:三灯书斋
陈舜臣随笔集:九点烟记
陈舜臣随笔集:雨过天青
陈舜臣随笔集:麒麟之志
陈舜臣随笔集:桃李章
陈舜臣随笔集:1964年的便笺
陈舜臣随笔集:爱唠叨的幸兵卫
陈舜臣随笔集:披蝶而舞
陈舜臣随笔集:随缘护花
陈舜臣随笔集
东眺西望
〔日〕陈舜臣 著
崔学森 张晓刚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CHINA PICTORIAL PRESS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东眺西望/(日)陈舜臣著;崔学森,张晓刚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6
(陈舜臣随笔集)
ISBN 978-7-5146-1693-4
Ⅰ.①东… Ⅱ.①陈…②崔…③张… Ⅲ.①随笔-作品集-日本-现代 Ⅳ.①I313.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42395号
Copyright © Chin Shun Shin 1991 printed in Japan
简体中文翻译版权由创译通达(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独家授权代理
东眺西望
[日]陈舜臣 著 崔学森 张晓刚 译
出 版 人:于九涛
责任编辑:廖晓莹
责任印制:焦 洋
出版发行:中国画报出版社
地 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3号 邮编:100048
发 行 部:010-68469781 010-68414683(传真)
总编室兼传真:010-88417359 版权部:010-88417359
开 本:32开(787mm×1092mm)
印 张:8.75
字 数:120千字
版 次:2019年6月第1版 2019年6月第1次印刷
印 刷:北京通州皇家印刷厂
书 号:ISBN 978-7-5146-1693-4
目录
东方之光——亚洲大航海时代
追问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现代
茶叶改变世界——美国独立与茶叶
人类的步伐永无止境——“史前史”的厚重
无尽的宝库——“遗丘”和黏土板文字
光荣的起点与继承——从希腊、罗马至伊斯兰
神奇的魅力——印度史的源流
点与点之间——中国古代史之谜
塔什库尔干与阿拉穆特——两个伊斯玛仪教派
欧洲的光与影——不可思议的二重奏
分裂与断裂的背后——“大唐之春”前史
连接东方与西方——拜占庭与蒙古之后
草原风暴——游牧与定居的大戏
岁币的功能——填补文明的落差
通向南海之路——中国文献中的东南亚
近代欧亚——虚报风说书的背景
亚洲的解放——亚洲青春期的两位巨人
事件与信息传递——鸦片战争与日本开国
爱琴海的东与西——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意识
历史的节点——在现代史中生活
初版后记
文库版后记
返回总目录
东方之光——亚洲大航海时代
伊斯兰与伊比利亚半岛
亚当·斯密说,15世纪末发现美洲和开辟绕过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的新航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美洲大陆本有原住民,所以“发现美洲”这种说法确实明显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不过,这两件大事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分。亚、非、美三大洲因此与欧洲连为一体,人们看到了他们各自所熟悉的“世界”之外的世界。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正如瓦斯科·达·伽马在印度的那句话——“我们是来找基督徒和香料的。”——所指出的,驱使他们行动的,包含物质和精神双重动力。
然而,大航海是有前史的。无限地向前追溯可能没有尽头,但15世纪初,明朝郑和前往西亚和非洲的大航海,无论如何都不容忽视。早在发现好望角航线9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就开始了。第七次,即最后一次出海,于宣德六年(1431)出发,宣德八年(1433)返回。如果从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算起,也要比西方大航海早60多年,或许应该将其视为大航海时代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前史。
8世纪上半叶,伊比利亚半岛成为伊斯兰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伊斯兰文化圈。虽然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帝国(欧洲多称撒拉逊)在蒙古西征之前已经开始分裂,但小君主国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5世纪,直到基督徒发动收复失地运动。有人认为,伊比利亚半岛向新世界扩张也是借了该运动之威势,所以他们的扩张才带有浓厚的传播基督教信仰的十字军式色彩。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受伊斯兰文化影响长达800年之久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徒,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其他世界”的生活,因而即便是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也知道应该如何与居于该地的异教徒打交道。美国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新世界,但东方的印度则未必如此。在那里,他们与他们熟悉的穆斯林商人之间,发生了火星四溅的商战。
郑和下西洋
瓦斯科·达·伽马炮击并占领的印度加尔各答,正是郑和自第一次下西洋开始就必经之地。这不禁让人想起郑和虽然是出生于云南的中国人,但同时也是穆斯林。人们发现了他父亲的坟墓,据墓志记载,他父亲姓马,字哈只。郑姓是明成祖(永乐帝)赐予郑和的姓氏,现在我们知道了他本来姓马。中国的穆斯林中姓马的占绝大多数,“马”是取“穆罕默德”的开头部分发音而来的。此外,郑和父亲的字哈只也并非特有的名字,而是授予有过赴麦加巡礼经历的穆斯林的称号“哈吉”的汉语音译。事实上,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虽然没有亲自去麦加巡礼,却从船队成员中选出七名穆斯林,命他们前往。
如果将郑和下西洋算作大航海时代的前史的话,这部前史堪称辉煌。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南京宝船厂建造的宝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2米)。经专家计算,相当于如今8000吨级的船舶。这样的大船一共建造了62艘,载官兵27800多人。不过,有很多史学家对这个数字持怀疑态度,甚至这一数字夸大其实的说法已成通说。然而,1957年南京郊外的宝船厂遗址出土了巨大的船舵,从舵的大小来看,《明史·郑和传》中的记载应无夸张粉饰之处。
90年后绕过好望角的瓦斯科·达·伽马的船队,其旗舰也仅为120吨级。拉开大航海时代大幕的,就是这种与郑和舰队船舶相比小得可怜的船。其实,莫如说是郑和的船大得惊人。小船成就了发现新航路的伟业,体现了勇敢进取的冒险精神。而郑和船队虽然巨船首尾相接,横渡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全套系中文版陈舜臣随笔集共12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