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教育底线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mb。
书籍内容:
序中国教育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求是》杂志社编审、著名杂文家牧惠
2004年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10周年。10年来,《焦点访谈》每天“用事实说话”,盯紧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难点、热点”,日积月累地推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进程。
对这样一个敢于“用事实说话”的电视节目,不但老百姓喜欢,国家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8年10月7日,时任总理的朱NFDA2;在和《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时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2003年8月26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并在《焦点访谈》演播室赠言:“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
2004年4月8日,温总理再次给《焦点访谈》节目组发去亲笔信,强调“人民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是对政府工作最好的批评和监督。只有人民的批评和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犯骄傲自满的错误”。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始终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甚至是我心中的一点痛。曹保印的这本《直击中国教育底线》虽比不上《焦点访谈》,但“用事实说话”的勇气也不小。
这本书以新闻调查的形式,全景式观察与思考中国教育新走向,集中、及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百姓最关心的教育问题,盯紧了“热点”;以直面现实的胆识,对中国教育中长期存在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走向进行深入采访与理性剖析,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教育现象,盯紧了“冰点”;以个案解读的方式,对中国教育面临的,同时也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省、大胆发言,盯紧了“焦点”;以客观冷静的姿态,暴露中国教育面临的种种困境和艰难抉择,客观地一一剖析中国教育问题,盯紧了“难点”。
由“点”及“面”、“点”与“面”相结合,“直击中国教育底线”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提出来了。对这本书来说,尽管“点”上的东西从表面上看起来多于“面”上的内容,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一个个具体而微、实实在在的“点”,才使“面”显得厚重、深刻,更具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要求作者做到十全十美、滴水不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相信,也希望,随着阅历的加深、学识的增加,他作为教育守望者的角色,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2004年6月1日于北京
序前 言:让教育点亮千家万户的窗口
教育是一盏灯,一盏文明之灯,一盏穿透重重历史迷雾的文明之灯。在古代社会,这盏灯虽然明亮,却只能照亮一部分人家的窗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景,只能为极少数幸运儿所享用。对大多数贫寒子弟而言,这样的美景只是黄粱一梦。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之灯再亮,也无法点亮千家万户的窗口,所谓“教育公平”,在彼时的所有经典里都查不到,自然也从来没有走进过满嘴“之乎者也”的大师们的思想世界。
然而,随着文明进程的推进,在当代中国,教育已经变成了社会公共用品,任何人都有权利享用它,政府也必须以宪法的形式确保全体公民不打折扣地实现这一权利,千家万户的窗口因有了教育之灯的存在而分外明亮。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果不能保证让教育之灯公平地点亮千家万户的窗口,那么,不但政府应该深刻反省并且检讨自己的失职行为与观念偏差,广大民众也可以振臂疾呼,维护自己应有的神圣权利不被人为打折。
对当代中国教育而言,实事求是地讲,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些巨大成就背后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可忽视。如教育乱收费、教师性犯罪、校园性问题、校园暴力、校园自杀、校园犯罪、教师上岗费、农村义务教育困难重重等,都是已经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冰山一角,有的甚至已经成了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再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北京大学改革风波、私塾复活现象、刘海洋伤熊案、重庆邮电学院女生因怀孕被开除案等,也从多个角度暴露了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假如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由此而酿成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它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无法实现教育公平。在有些情况下,这种不公平的教育现实不但会使一些特定的人深受其害,而且还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身陷由此而造成的陷阱之中。这样,教育不但不能点亮千家万户的窗口,甚至还可能会让本来还有一点亮光的窗口变得黯淡。
现在已经进入公民权利不断觉醒的时代,公平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所有社会公平中的“第一公平”,正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必须明白的是,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是需要努力争取的。对目前教育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每一位负责任、有正义感的公民,也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教育之病“望闻问切”。惟其如此,教育之灯发出的光和热才能真正普惠于全体公民。否则,即便天赋了每一位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政府也在努力确保这一权利的实现,我们依然不能用教育之灯点亮自家的窗口。
这就是说,受教育的权利不但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也需要来自公众的强有力的监督和批评,而监督和批评教育的主旨并不在于限制它朝着更正确、更完美的方向发展,却是为了使它的光更明亮,使它的热更温暖。要知道,当教育走上了四季如春的阳光大道之后,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因此而阳光灿烂,四季如春。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影响教育之灯更好地发出光和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的确还有很多,这其中既有教育自身的病灶,也有教育之外的病毒感染。显然,对这些病灶和病毒是不能讳疾忌医的,不但不能,反而应该更加积极、稳健、有建设性地治疗之。
作为教育守望者,长期以来,我对这样一个故事情有独钟――
在欧洲中古时期的基督教教会中有一种特殊职业,叫“魔鬼的辩护士”。那时的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