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式现代秩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儒家式现代秩序
作 者:秋风
出版人:何林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卷上 君子
第一篇 儒家复兴与中国思想、政治之走向
第二篇 儒法传统与信任重建
第三篇 仁、慈善与共同体感:论儒家慈善观
第四篇 论国民精神秩序之重建
第五篇 论大国的德性:春秋霸主政治的启示
第六篇 君子养成与文明复兴
卷下 制度
第七篇 儒家法律观发微
第八篇 法律与道:找回法律的中国性
第九篇 论儒家式多中心治理秩序
第十篇 儒家宪政民生主义
第十一篇 人民儒学刍议
第十二篇 钱塘江以南中国:儒家式现代秩序
后记
绪论
孔子删定六经,“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尽在其中矣。孔子以之教授子弟,而成儒者之学,并造就儒家。
战国、秦及汉初之治理几乎完全依靠智、力,而有一个道统的悬空期。但经由儒者持续努力,到董仲舒—汉武帝时代,儒家广泛参与私、公生活各个方面制度之塑造,形成儒家式治理秩序。此后之华夏、中国、中华,就是儒家的华夏、中国、中华。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的现代化过程,也未能改变这一点。笔者著《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第一卷《以张君劢为中心》,发掘康有为—梁启超—张君劢先后相继之保守主义思想与政治传统,其根本立场就是以立宪为中心,透过建立现代国家以赓续中华文明。孙中山先生即明确肯认自己的事业之思想基础,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续不绝之道统,而予以发扬光大。
换言之,二十世纪中期之前的现代化过程,大体上乃是儒家文明之“新生转进”:中国逐渐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初步建立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而并未刻意破坏儒家价值和社会组织。由此,儒家式现代秩序就处于形成过程中。在台湾,我们已可看到儒家式现代秩序之较为成熟的形态了:这是现代的,但也完全是儒家的。
在大陆,情况则大不相同。上个世纪中期,儒家遭遇毁灭性打击。儒家价值被系统地颠覆,经过不断的意识形态宣传,官、学、商精英群体对儒家本能地秉持反感、仇视立场。尤其致命的是,由儒家价值凝聚而成的基层社会组织被系统破坏,儒家士君子或者绅士群体不复存在。
国家权力摧毁儒家秩序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实现现代化。只是,这个目的并未达到,而此后的现代化过程则充满了扭曲——今天依然如此:政府与民众都富裕了,但对于社会秩序,人人皆不满意。
不过,儒家式秩序并没有被全盘摧毁。就在这混乱背后,这个秩序正在恢复、扩展。过去三十年来,由于权力控制力度放松,大陆各地、各领域皆出现了传统之复兴,儒家之复兴,尽管程度不等。整体上,大陆经济之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儒家价值及其制度的恢复:私人产权制度、私人企业、契约意识都是传统的制度,儒家对此也都持支持态度。
从社会治理角度看,儒家制度在乡村社会有所恢复,比如,宗族恢复,并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有趣的是,这种复兴恰恰伴随着乡村的现代化过程。同样,富裕了的城市中产阶级,包括企业家群体,对儒家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最后,思想界对儒家的态度也在变化。
历史在往复。而在笔者看来,中国的现代化之正道就此已经敞开,其最终的目标将是成熟的儒家式现代秩序。这个目标本来是由中国文明之内在属性所决定的,也曾经自然地展开过,其间一度偏离,现在则部分地回归。
笔者有幸成为这个儒家式现代秩序生长之见证者——它是一个正在展开的历史事实,就在那儿,当然并不壮大显明,唯在你是否愿意看到它。在此过程中,若有所思,形成了这本小书。说它小,是因为我之所观、所思只是一些片断,而尚无一个完整的逻辑贯穿之,这只能待之于未来了。
本书首先略为涉及这样一个问题:儒家与现代是否相容?对于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说,这几乎已经是一个文化情感——扭曲的文化情感——问题了,而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知识上的论证问题。我在此前讨论“改革”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中找到了一个论证进路,本书“钱塘江以南中国:儒家式现代秩序”篇完成了这样的论证:钱塘江以南中国的经济之所以最为发达,社会治理之所以最为优良,恰恰是因为这个地区的儒家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儒家式现代秩序在这些地区的发育相对最为健全,尽管还远没有成熟。
这个事实清楚地证明了儒家与现代的兼容性,证明了儒家式现代秩序之可能性与正当性。据此,我们也就可以对那些无视甚至故意背离儒家的所谓现代价值与制度构造,作出较为理性的评估。总体上,本书对此持批评态度,有一两篇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不过,本书的主要篇章是探讨性的、构想性的,也即:重新发现、阐释儒家义理,构想儒家式现代秩序生长的可能方向、路径。笔者认为,这是当代儒家所必须面对与勇敢承担的文化和政治使命。
历史上已有过几次秩序重建期,汉儒、宋儒都是因应这个大问题而形成各自思想范式的。康有为、梁启超、张君劢、梁漱溟等现代儒家也是为了因应这个大问题,而对儒家思想进行再阐释,并提出了现代秩序构建之道。后来兴起的“现代新儒家”,用张君劢先生在科学与玄学大论战中的话说,其基本取向是“新宋学之复活”
1

,以牟宗三先生之学为代表。蒋庆先生则接续康氏传统,高举政治儒学,倡导儒教国教化,由此而推动了“新汉学之复活”。
这些思考虽各有偏向,但在总体方向上是大体一致的,那就是重建秩序。笔者希望立基于前贤之努力,更为明确地以儒家价值面对整体性的现代秩序构建问题。由此,所应思考、处理的问题也就异常繁复,可能涉及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学。儒家不是宗教,尽管其中包含着宗教的成分。《论语》开篇即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因此,学乃儒家之本。但是,儒学又不是西洋式哲学,尽管其中包含着哲学的成分。以孔子为典范,儒者就是以合理秩序为志业之君子,儒学就是治理秩序之学。此处之治理,始于治心,经由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汉代的经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乃至康有为之学,皆为治理秩序之学,或可以“道学”概括之。
也正是这一特征,导致现代儒学之困境:现代教育、知识体系出现之后,此一道学传统迅速衰败,到二十世纪中期则完全中断。当下中国主流知识体系完全是外来的,或者来自欧美,或者来自日本,或者来自苏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之外来性质,对于社会治理并无影响 ............

书籍插图:
书籍《儒家式现代秩序》 - 插图1
书籍《儒家式现代秩序》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儒家式现代秩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