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安平与《观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
前言
第一节 早年储安平
第二节 光华大学
第三节 早年的文学活动(1)
第三节 早年的文学活动(2)
第四节 在湘西
第五节 在重庆(1)
第五节 在重庆(2)
第六节 储安平的《客观》政论
第八节 在复旦
第九节 储安平受到的两次批评
第十节 储安平的《观察》政论(1)
第十节 储安平的《观察》政论(2)
第十节 储安平的《观察》政论(3)
第十节 储安平的《观察》政论(4)
第十一节 储安平和《观察》的复刊(1)
第十一节 储安平和《观察》的复刊(2)
第十一节 储安平和《观察》的复刊(3)
第十一节 储安平和《观察》的复刊(4)
第十二节 储安平在1957年
第十三节 储安平和梁漱溟
第十四节 储安平之死(1)
第十四节 储安平之死(2)
第一节 《观察》报告书的意义(1)
第一节 《观察》报告书的意义(2)
第一节 《观察》报告书的意义(3)
第二节 “《观察》丛书”的情况
第三节 《观察》与学潮(2)
第四节 张申府的《呼吁和平》(1)
第四节 张申府的《呼吁和平》(2)
第一节 关于“中国出路”问题(1)
第一节 关于“中国出路”问题(2)
第一节 关于“中国出路”问题(3)
第二节 关于“自由主义往何处去”(1)
第二节 关于“自由主义往何处去”(2)
第二节 关于“自由主义往何处去”(3)
第二节 关于“自由主义往何处去”(4)
第二节 关于“自由主义往何处去”(5)
第一节 《观察》的精神来源(1)
第一节 《观察》的精神来源(2)
第三节 胡适与《观察》(1)
第三节 胡适与《观察》(2)
第四节 四十年代大学教授(1)
第四节 四十年代大学教授(2)
第四节 四十年代大学教授(3)
第五节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态(1)
第五节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态(2)
第一节 关于“《观察》撰稿人”
第二节 储安平、徐铸成的交往
前言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命运轨迹:储安平与《观察》 作者:谢泳
《观察》是储安平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被国民党查封,新中国成立后复刊并改为《新观察》。
想给储安平写传记的人很多,因种种原因,只有戴晴、章诒和等撰写的一点文章。著名学者谢泳在本书中,以客观、平实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系统介绍了储安平这位终身为自由主义理想奋斗的知识分子令人难以忘怀的命运轨迹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观察》的兴衰历史。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储安平的一生
第一节 早年储安平
关于储安平,现在能知道的材料不是很多,特别是有关他早年生活的情况,我们现在了解的至多是一些间接的传说,而没有什么文字材料,笔者曾和他的四个子女有过通信联系,但关于他父亲早年的生活,他们也所知甚少,笔者也曾专门访问过他的女儿储望瑞女士,她也知道的不多。储安平的档案今天的研究者还看不到,根据他1949年后工作的变化,可以从四个地方去寻访储安平的档案,即中国民盟、九三学社、中国新闻出版署和《光明日报》社,因为他曾在这四个单位供职,有可能留下有关的历史资料。
在目前接触到的有关储安平的历史资料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几乎没有他自己写的自传性文字,1949年以后,储安平并没有停止写作,但他对于自己的生平很少提起。想给储安平先生写传记的人很多,但正是由于没有资料,所以至今还见不到较为完整的储安平传记。
储安平是江苏宜兴人,1909年出生。储家是宜兴的望族。对于他的家世,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份文字材料还是储安平自己写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题目是《母亲》。
储安平在文章一开始就说:“我生下来了六天,我的母亲就死了。还只有六天生命的小生物的我,所给予我母亲的印象,就像白烟一般的淡吧!”
这是储安平一篇自叙性的散文,虽然他自己没有说明这是一篇有关他自己早年生活的文字,而且由于用了很强的抒情笔调,人们不大留意他所叙述的真实家世,而多数为他忧郁的笔调所吸引,但从这篇散文所涉及到的储安平早年的生活情况,再结合他后来的一些生活,可以判定这是一篇真实的文字而不是虚构的。他说:“我父亲,爱赌也爱嫖。———还只有六天生命就死去了母亲的孤儿我,因为相貌好,皮肤白,聪明,便为我年老的祖母及其他家人们所疼爱。在那样异样疼爱的祖母之抚育下,我健壮地生长着,一直到14岁上我祖母死去了的一年止。然而,虽则曾经抚育我十四年,非常疼爱我的祖母究竟是一个年老的人了;家人们之爱,也只是母亲之外的另外一种爱。”
从这篇文字中可以知道储安平是在他伯父家中长大的,他的伯父就是储南强。储南强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与黄炎培同学,清末曾做过南通知县,后在家乡兴学,兴办水利,建设宜兴市政,修筑古迹。50岁以后,致力于整修善卷、庚桑两洞,直到抗战爆发,储南强1959年去世。
储安平从小是在一个特殊家庭中长大的,对于他的这位伯父,他一生都心存感激,他的女儿曾告诉我说:“父亲床前一直挂着他伯父的像。”他一生中对他的伯父非常敬重。储安平的成长与后来读书,都得到过储南强的帮助。他读小学和中学都是伯父给钱,去英国留学,伯父也为他在江苏教育厅申请到二千元官费。据说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游览善卷洞时,看见储安平智慧出众,曾大为夸奖。
《母亲》是1930年夏天写的,当时储安平21岁。他说:“祖母和父亲,在我14岁的一年上,都死了去!在这二十一次寒暑的交替中,最初,是依赖了祖母的抚养,以后,便只是凭了自己这天生的资质,和从流浪在外面十年的漂泊生活中得到的世故,人情,学问,识见,应付了一切苦难困危──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还仍然如漂忽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片舟般的我。”
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储安平的个性,由于幼失怙恃,他从小就有较强的自立精神,养成了能吃苦爱节俭的品质,独立自强,非常自信。叶圣陶日记中有一则储安平请客的记载,可见出储安平的风格:“储安平请客单印有三事,别开生面:一、客不多邀,以五六人为度。二、菜不多备,以够吃为度。三、备烟不备酒。曾参观其社友工作情形,十数人将新出版之杂志插入封套,预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储安平与《观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