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农理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佃农理论
张五常 著
中信出版社
前言
《佃农理论》(The Theory of Share Tenancy)是我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求学时的博士论文。理论本身一九六六的一个晚上想出来;资料整理用了一个暑期;论文数稿写了八个月;一九六七在芝加哥大学找到些新资料,扩充及整理两篇独立文章花了一年;首篇文章发表是一九六八;书的出版是一九六九。这些都快,慢的是选择论文题目花了三年。
我要在神州再版四十多年前的英语原著,是要给同学们一个示范:经济学的博士论文要这样写才对。不是说自己有什么独家本领,而是当年我花了不少功夫去参考与衡量博士论文应该怎样写。参考过的前辈之作可真不少,没有一件感到满意,但这里那里有些好东西,这里那里可以改良一下。如是者翻来覆去地考虑,终于让我想出一个自己满意的规格。后来不少老师及同事建议同学们参考《佃农理论》作为论文的模范。
尝试写经济论文的同学要记住,万事起头难。第一次尝试是非常困难的事——当年我的感受是无从入手。但认真地尝试而又能成功地写出一件有看头的作品,跟着而来的就变得容易了。不是说找题材容易,而是有了可取的题材,怎样进攻,怎样摆布,怎样刻划重点,怎样处理细节,等等,认真而又成功地尝试过一次,会变得容易,彷佛驾轻就熟,挥洒自如的。
科斯曾经说,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佃农理论》不能被超越。不知他是指哪一章哪一节,或是说整本书,但第八章是所有读过的师友皆认为是实证研究的典范。写这章,当年我决定不用行内盛行的统计分析及电脑协助,而是刻意地尝试一下单凭思想推理作实证可以达到的境界。老师阿尔钦间接地鼓励我这样做:他屡次在我面前表达着对有巧妙思想的验证的欣赏。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保持这本书的销售长达二十五年,销量奇差;十年前在香港再版,销量却不错。书及摘自书中的两篇文章,被学者引用不下五百次。还会继续被提及的。这些不大重要。重要的是两年多前我写《中国的经济制度》,找到了自己满意的解释,关键是曾经写过《佃农理论》。机缘真的巧合了。
张五常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日
博士无前后之分
六十年代的博士后奖金与七十年代之后的很不一样。六十年代找工作易,找不用工作的奖金难。芝大的那项奖金,在我之前拿得的有阿罗(K.Arrow,1921-)蒙代尔(R.Mrmdell,1932-)等人,是比较特别的了。问题是,我的论文当时只写了一小半,而该奖说明是“博士后”,怎么办?
我硬着头皮挂个电话到芝大给哈伯格,说论文离交卷之期尚远,可否改迟一年。他回应道:“芝大所有教职员都是先生或女士,从来没有谁管你什么名衔的。”既然“博士”无足轻重,我就没有理由延期。然而,论文没有完工总是不妥,于是立刻赶工,六个星期后就写好了。
这段“赶工”包括论文最困难而自己又认为是最满意的一部分——出书时的第八章。这章的内容是前文提及过的、六六年暑期我和一位助手从早到晚加加减减的收获,其中验证理论的含意我早就想清楚了的。搁置了近半年,其间天天想,动起笔来很痛快。
验证理论的困难
该验证的困难是这样的。在台湾土地改革下,地主的分成被规限为百分之三十七点五。依照我的佃农理论,佃农劳力的边际产量会下降,而土地的边际产量会上升。这样一来,佃农劳力的边际产值会低于自耕劳力的边际产值,而佃农土地的边际产值则会高于自耕土地的边际产值——这二者违反了边际产值相等的市场规律。问题是,边际产量只能在有控制的实验中出现,在真实世界是看不到的。我找到的所有数据,是土地的平均产量而不是边际产量。
困难的重点明显不过。我要以土地平均产量的转变来证实边际产量的转变,而又要把劳力与土地的边际产量分开。我手头上的详尽资料,是多种农作物的土地平均产量及其转变。要将这些看得到的平均转变来证实看不到的几种边际转变,是前人没有尝试过的。
这章写好后立刻寄给阿、赫二师,过几天就到加大去问意见。首先见赫师,他当然知道我的来意,说:“不要问我,刚才阿尔钦到我这里来,把你验证的那一章捧到天上去。你去见他吧。”我兴高采烈地去找阿师,他竟然说:“我怎知道你文内的数据资料不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
赶回长滩,过一天的清早又到加大找阿师,把搜获的资料原版给他看。他竟然又说:“你怎知道这些资料不是台湾政府刻意制造出来的?”我逼着再与台湾的有关机构联络。
当我把细说收集资料的方法的台湾回信给阿师看时,他站起来,望出窗外,说:“我们早知你是可造之材,所以要严格一点。现在你知道学术研究是怎样的一回事了。”
毫无疑问,验证理论的第八章最有分量。当我在一九六八年给哈里·约翰逊(H.Johmson,1923-1977)看时,他读到开头说文内要以土地的平均产量转变来证实劳力与土地的边际产量转变,就下评语:“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到章末,他再下评语:“这章真伟大!”
然而,《佃农理论》发表历三十年,虽然被引用不下五百次,但除了朋友外,从来没有人提到那第八章。这可能因为一般的学者对验证的方法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地方性的现象,如台湾或内地的农业,视若等闲,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当然,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什么地区都同样重要。
统计学两得一失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时以统计学发展出来的数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开始大行其道。我当时是门外汉,但有一位精于该道的同学(J.Pippenger)阅读了我那验证的一章后,说他有点怀疑统计学是否那样重要。后来在芝大哈里·约翰逊读该章后也是那样说。九年之后,我因为作石油研究而在数量分析与统计学那方面学到不少,或起码知道这些学问的大概。在这里不妨跟后学的人说说有关的问题。
统计学有两个重要的用途,但也有一个弱点。重要用途之一,是好些时肉眼不容易看到的数字上的规律或结论,统计学可以明确地表达出来。当然,有些人的肉眼很厉害:他人看不出的规律,这些人可以一目了然。对那些肉眼平平的人来说,统计学的用场就倍为重要了。
统计学的第二个重要用途,是这门学问可以把很复杂的规律有系统地处理。当然,在今天,数之不尽的统计低手,舞数弄计,但求表演技巧,把简单不过的验证搞得一塌糊涂的。
统计学的主要弱点,是陷阱太多,其 ............

书籍插图:
书籍《佃农理论》 - 插图1
书籍《佃农理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佃农理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