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作者:吴根友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ISBN:978-7-313-18395-8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内容提要
道家学派,实始于老聃,其最为核心的概念曰“道”。本书认为,作为一种看问题方法的“道”,“依道而看”的道家哲学方法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生活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它能向每个普通人揭示出属于它自己的“能在”,从而让人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道家之“道”并不是死的法则,而是动态、无限、生机活泼等一切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代名词;“道”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人敞开自身,让他人或物性以最适宜的方式向自己敞开,从而形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最适宜的良性关系。
自序
自攻读硕士学位以来,我对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文章与思想就特别偏爱。硕士毕业后,我追随萧萐父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以会议服务人员的身份参加首届全国道家道教会议,并提交《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一文。会议之后,在唐明邦先生的指导下,我对此文做了一定的修改,投给了《哲学研究》,没想到即被接受,并很快发表出来,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这是我平生正式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而第一篇发表的论文就是论述道家哲学思想的文章,可见我与道家思想的缘分。当然,该文在现在看来有点肤浅了,只能代表我20多年前的认识水平,但作为纪念,我仍将此文放在本书中。后来,由于我的博士论文主攻方向是明清哲学,我本来又是从中文系跨科转到哲学系的,还有很多课要补,毕业后又教了五年“中国社会思想史”,在社会学领域里游荡了五六年,就这样,我对于道家哲学的兴趣就被生活与工作的需要挤到一边去了。
1996年,因郭齐勇教授邀请我撰写《先秦诸子学志》一书的道家章节,使我有机会重新回到道家的学术兴趣上来。2000年,武大哲学院创办“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我承担先秦道家哲学研究的课程,主要讲授《老子》与《庄子》。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名称虽有所改变,授课的方式也有变化,但以《老子》《庄子》的原文作为课程内容一直没有变。后来,我在接受社会上各种讲课的邀请之时,基本上只讲老子、庄子的思想。有此诸因缘,20多年来,就零零星星地积累了一些道家、老子、庄子思想研究的文字,这些文字目前看来不成系统,只能算是学习、研究道家、老子、庄子思想的点滴心得。如果这些文字中有个别足以帮助大家理解道家的只言片语,或者有对老子、庄子思想的个别地方有一点让人解颐的小慧,也就不算辜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刘佩英社长及哲学编辑刘旭君的一片厚爱了。
本论文集取名为“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其实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偏重于客观的呈现,即文集的第一编,该编承蒙郭齐勇教授慷慨,允许我将《诸子学通论》一书中的第三章抽出来放入此处;第二,偏重于自我的解读,这一层意思即文集的第二、三两编及附录部分文字。至于解读得是否恰当,有待学界同仁、道友的评价。
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第二编中大多数文字是我在各种国学班上的讲课稿件,重复的引文比较多,解释的文字比较少,可能让读者厌弃,建议大家看看标题即可,从标题中大体上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在现代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释空间。值得一读的有两节文字,其一是“依道而‘看’与人的能在——道家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启示意义”一文,该文是我尝试应用现象学的基本方法,吸收海德格尔哲学的思想精神,对庄子“以道观之”的方法作一现代性的转化,并将现代文明中重视人的精神自由的内容融入其中,对道家的人生哲学做了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阐释。当然,讨论“人的能在”这一议题,也深受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书的影响与启发,在此我要对他表示感谢。
其二是“简论老庄学派的方法论及其语言哲学思想”一节。该节较为集中而又深入地阐发了老子与庄子的语言哲学思想,特别是对庄子语言哲学思想的特征及其对老子语言哲学思想的深化的阐发,笔者自认为有解颐之处,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读。
本论集第三编的最后三节有关庄子《齐物论》《大宗师》篇中的细节问题讨论的文字,笔者认为最值得学人们一读,当然,我并非意指三节文字目前提供的结论是定论,而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值得关注。近十几年来,笔者致力于乾嘉学派的学术思想研究,对于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学派所开创的“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一字之义,当贯群经”、“大其心,以体古贤圣与天地之心相协”的语言哲学与经学解释学略有心得,并将此心得运用到老子、庄子研究上面来,以处理自己在本科教学中遇到的文本困惑。这三篇文字可以说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惜乎目前还未能在老庄思想研究方面达到成荫的良好效果。至于本编中的“以道观之:庄子哲学的方法论及其语言哲学思想——以《秋水》篇为例”;庄子论真人与真知的关系命题的现代诠释;《庄子》“内七篇”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之比较三篇,读者若有时间,亦可花点时间耐心一读,或许会有些许启发。
若如上所说,除了点明的几篇之外,其他诸篇是否就是用来骗稿费、浪费读者时间的文字呢?当然也不能这样说。庄子对“有用”与“无用”关系的讨论,亦可适用于本论文集的所有文字。人在行路的过程之中,足之所履之地为有用,而非足所履之地不能说是无用。足所接触的地面为有用,但衬托地面的地基不能说无用。希望读者能以庄子的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智慧,来审视本论集中的所有文字,则万一某位读者拿到此书在手时,就不至于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
附录四篇文章,与道家、黄老道家学术与思想有关,但主要偏重于学术问题,不好纳入前三编的主题之中,但作者往往敝帚自珍、不忍割舍,故放在附录部分,以表明笔者对于道家思想研究的触角还旁涉当代学术之热点一二,并未固步自封。
当今天下非沉浊,故笔者以庄语言老子与庄子,或以为以庄语言老子可,以庄语言庄子不可。笔者以为,庄子“三言”虽非庄语,庄子之意实最庄严、深沉、闳大,足以开人脑洞,引人遐思无限。当今之世,君子若能“依道而看”,则将洞见“未成可成,已成可革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