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张祥龙,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1982年初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和哲学系。现为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曾任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会长、北大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现象学、儒家哲学。出版《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西方哲学笔记》、《当代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先秦儒家哲学九讲》等著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中国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研究丛书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增 订 版
张祥龙 著
2011年•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张祥龙著.—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ISNB 978-7-100-08478-9
Ⅰ.①从… Ⅱ.①张… Ⅲ.①哲学思想—对比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Ⅳ.①B2②B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39942号
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及香港中文大学
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
郑承隆通识教育及哲学研究基金资助
中国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研究丛书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增 订 版
张祥龙 著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码 100710)
商 务 印 书 馆 发 行
北京民族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ISBN 978-7-100-08478-9
2011年10月第1版 开本 880×1230 1/32
2011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印张 15
定价:36.00元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辑委员会: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
关子尹(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刘小枫(中山大学哲学系)
刘国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孙周兴(同济大学哲学系)
张庆熊(复旦大学哲学系)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张志扬(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张灿辉(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张祥龙(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
杜小真(北京大学哲学系)
陈小文(商务印书馆)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庞学铨(浙江大学哲学系)
倪梁康(中山大学哲学系)
高宣扬(同济大学哲学系)
靳希平(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
常务编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关子尹(香港中文大学)
孙周兴(同济大学)
倪梁康(中山大学)
《中国现象学文库》总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文库》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式集中推出。
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人和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藉《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委会
2007年1月26日
目录
《中国现象学文库》总序
增订版说明
序——中华古学的当代生命
第一部分 西方哲学的转机
一、胡塞尔的意义学说及其方法论含义
1.意义和赋意行为的居中(被)构成性
2.意向意义与充实意义、意向作用(Noesis)与意向对象(Noema)
3.意义学说的方法论含义
二、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的含义与问题
1.讨论“生活世界”的思想动机
2.生活世界的含义
3.意识到此生活世界的方式——先验还原
4.生活世界的构成域性
5.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中的问题
三、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与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
四、德里达将闪烁在思想天穹
五、海德格尔的境界
1.海德格尔的人生境界——漫游于寻源的道路之中
2.海德格尔的思想境界——间隙(Riss)处的泉涌和入境
六、“Dasein”的含义与译名——理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线索
1.“Dasein”的含义
1.1 “Dasein”的基本意义
1.2 “Dasein”中的“Da”
1.3 分析和总结
2.“Dasein”的译名——“缘在”
七、本体论为何是诠释学?
1.古希腊时代“存在”问题的语言背景
2.人的实际生活经验
3.形式—境域的显示——实际生活本身的展示与表达
4.形式—境域显示方法的例子——对保罗书信的解释
5.《存在与时间》中的形式—境域显示例释
八、罗姆巴赫的密释学——引介二则
1.罗姆巴赫其人其说
2.罗姆巴赫《作为生活结构的世界》一书中译本导言
九、“想像一块红!”——维特根斯坦破除传统意义理论的一例
十、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的象论
1.维特根斯坦图像论中的构成识度
2.海德格尔的象论
3.对比与总结
十一、关于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
十二、塔斯基对于“真理”的定义及其意义
1.为何要从语义角度定义“真理”
2.怎样定义语义的“真”
2.1 悖论与语言层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