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 者:于 丹
特约策划:唐建福
特约编审:文龙玉 李健秋
责任编辑:刘 凯
审读编辑:徐向东
封面插图:夏吉安
责任校对:瞿昌林
ISBN:9787550205321
品 牌:磨铁数盟
关注我们的微博:@磨铁阅读
关注我们的微信:motieyuedu
问题反馈:mtsmapple@motie.com
网 址:http://www.motie.com/
本电子书版权归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版权方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发行、传播等行为,禁止私自用于商业用途,违者版权方将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目录
版权信息
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
壹 春风飞扬
|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春之意象之一)|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春之意象之二)|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赠别离(春之意象之三)|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个人走过的春天|
贰 秋思浩荡
|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多情哪堪清秋节|
|绿荷凝恨背西风(秋之意象之一)|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秋之意象之二)|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凉好个秋|
叁 明月千古
|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
|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
肆 斜阳晚钟
|引子:吟到夕阳山外山|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守望一段斜晖脉脉水悠悠|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生命安顿:终古闲情归落照|
伍 田园林泉
|引子:田园是一种状态|
|法天贵真,琴书消忧|
|守拙才能归园田|
|饮酒与归田,直写胸中天|
|鸟倦飞而知还(田园意象之一)|
|把世界关在门外(田园意象之二)|
|田园的烟火气:把酒话桑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陆 登临况味
|引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落日楼头,栏干拍遍|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柒 剑啸长虹
|引子:千古文人侠客梦|
|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热血诗情:醉卧沙场君莫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捌 诗酒流连
|引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醉中自有真天地|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享受诗意,成就最美的人生(代跋)
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
[1]
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
[2]
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
[3]
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
[5]
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
[6]
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7]
。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我很喜欢的一位中国人林语堂先生,他曾经在《吾国与吾民》
1
中说过一段关于诗歌的话——
平心而论,诗歌对我们生活结构的渗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似乎普遍认为对它感兴趣,却又无所谓的东西。……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生活之上点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的情绪。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俭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