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雕刻艺术——云冈石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主 编:张焯
摄 影:吴健
撰 文:张焯
图片说明:赵昆雨
翻 译:王寓帆
责任编辑:张锋
fengzh6688@sina.com
印 制:冯冬青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皇家雕刻艺术——云冈石窟:汉英对照/张焯主编;吴健摄.—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1
ISBN 978-7-5032-4571-8
Ⅰ.①中… Ⅱ.①张… ②吴… Ⅲ.①云冈石窟-画册 Ⅳ.①K879.2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64979号
书 名:中国皇家雕刻艺术——云冈石窟
主 编:张焯
出版发行:中国旅游出版社
地 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邮 编:100005
http://www.cttp.net.cn
E-mail:cttp@cnta.gov.cn
制 版:北京鼎鑫艺彩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 刷:北京顺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2013年1月第1版 2013年1月第1次印刷
开 本:850毫米×1168毫米 1/8
印 张:20
印 数:1-2000册
定 价:198.00元
ISBN 978-7-5032-4571-8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目录
CONTENTS
东方佛教的第一圣地
THE FIRST SHRINE OF ORIENTAL BUDDHISM
云冈早期石窟
EARLY-STAGE YUNGANG GROTTOES
第16窟
第17窟
第18窟
第19窟
第20窟
云冈中期石窟
MIDDLE-STAGE YUNGANG GROTTOES
第1窟
第2窟
第3窟
第5窟
第6窟
第7窟
第8窟
第9窟
第10窟
第11窟
第12窟
第13窟
云冈晚期石窟
LATE-STAGE YUNGANG GROTTOES
中区石窟(第5、11、12、13、16窟)附洞
第14窟
第15窟
西区石窟(第24、25、33、34、37、39窟)
我的视觉云冈
YUNGANG GROTTOES IN MY LENS
1 庄严雄健的第20窟大佛
The stately,majestic Buddha in Cave 20.
2 端坐于第17窟东壁的威严坐佛
An awesome sculpture of seated Buddha against the eastern wall of Cave 17.
3 被称为“音乐窟”的第12窟前室之华丽天顶
The magnificent ceiling of the anteroom of Cave 12,which is also known as “Musical Cave.”
东方佛教的第一圣地
THE FIRST SHRINE OF ORIENTAL BUDDHISM
张焯
Zhang Zhuo
《增一阿含经》云佛为波斯匿王解梦曰:“梦澄水四边清、中央浊者,当来众生非法欲行,常怀贪嫉,与邪法相应,中国众生好喜斗乱,边国人民无有诤讼也。……当来末世,法应如此。”按《增一阿含经》,384年译于前秦长安;“中国”者,释迦牟尼生活的中印度之谓;波斯匿王请佛解梦故事,大约诞生于公元后的贵霜王朝。该故事虽系假托,却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前身)依然强势,而佛法转往周边地区的历史现状,并准确预言了世界佛教发展的趋向。大致而言,从佛陀涅槃五百年开始,印度佛教在异国他壤茁壮成长,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在遥远的东方,5世纪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佛教的兴盛与云冈石窟的开凿,便是西来佛法在华夏大地奏响的一曲惊世乐章。
一、佛教东传的波浪式轨迹
释迦牟尼的生前死后,佛教主要传播于印度的恒河中游一带。公元前3世纪中叶,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在统一印度的战争中,因杀戮过多,心生忏悔,皈依佛门。他巡礼佛迹,广建塔寺,开凿石窟,颁布敕令,并在华氏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举行了第三次佛典结集,印度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派遣出国传教僧侣的足迹,北达辛头河(今印度河)上游,南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海岛。
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的中亚山区,地扼东西交通要冲,既是印度河、阿姆河、锡尔河、塔里木河等大河的发源地,又是古代印度、波斯、中华、希腊、罗马等世界各大文明的交会之所。在今天印度河上游的克什米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山间谷地,曾经沐浴古印度文明的曙光,在公元前4世纪末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文化又在这里生根发芽。阿育王所遣沙门宣讲的佛传故事,在感化北印度居民的同时,也激发了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罽宾(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等地信众对佛陀神话与形象的新思维。
公元1世纪中叶,来自中国西北、君临大夏(希腊·巴克特里亚帝国,今阿姆河上游)二百年的大月氏民族进一步强盛,建立了贵霜帝国,并在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时达到鼎盛,向南迁都犍陀罗,疆域扩大至印度河与恒河流域。迦腻色迦是继阿育王之后,极力推广佛教的又一位国王。在他的支持下,佛教僧侣于迦湿弥罗城举行第四次佛藏结集,罽宾遂为大乘佛教的发源地。大乘佛学是以纯粹佛说参合犍陀罗、罽宾、乌苌国等地传说与魔术,连同希腊、罗马神像解释,组成一种超越恒河沿岸原始佛教的神学。为了取信于人,他们在北印度创建出许多佛迹:中印度有四大塔,北印度亦有四大塔;伽耶城有佛影,那竭城亦有佛影;那竭国界酰罗城有佛顶骨,弗楼沙国有佛钵(见《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同时,编造出如来降伏恶龙、舍身饲虎、舍头施人、挑眼施人、割肉贸鸽、王射郯子等众多本生故事及发生地(见《佛国记》、《宋云行记》)。迦腻色迦王振兴佛法的愿望与行动,不仅使犍陀罗变成了恒河流域之外的第二个佛教圣地,更成为佛陀往生的首善之地。
大乘佛教在犍陀罗的流行,一改自阿育王以来,用世尊的说法宝座、脚印、圣树、佛塔、石柱、莲花、法轮、大象、雄狮、鹿等形象暗喻佛祖的传统,首次允许将佛陀绘画、雕塑为人形,从而宣布了佛教像法时期的来临。这时,大量的佛陀、弥勒、本生故事都用当地一种青灰色片岩雕刻,也用灰泥、石青制作雕塑像和浮雕。佛陀神态矜持,拥有令人喜爱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皇家雕刻艺术——云冈石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