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词曲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跋图书集成词曲部
跋嘉靖本篆文阳春白雪
诗余画谱跋
宋金元诸宫调考
盛世新声与词林摘艳
元明以来女曲家考略
明代的时曲
跋挂枝儿
挂枝儿
跋山歌
白雪遗音选序
中国文学研究·词曲篇
郑振铎 著
==================================
青苹果数据中心授权作品
本作品属于公共版权图书,kindle 电子版由青苹果数据中心排版制作,相关权利为青苹果数据中心所有,侵权必究。
跋图书集成词曲部
近来颇有一种风气,对于清代“御纂”的书,每喜加以夸大的鼓吹和引用;《四库全书珍本》的刊行,便是一例。这和夸大蒙古帝国的战功同样的可笑;他们根本上已经忘记了我们汉民族在那时候也是被征服的民族之一;同样的,《四库全书》的编纂经过也是我们所应掉“一把辛酸泪”的;有何可夸耀的呢?
对于《图书集成》,明钞暗袭之者尤多。一般纂书的人,好走捷径,不查原书,便找到这部“万宝全书”的《图书集成》,以为唯一的“资料”。而不知从此“间接”的来源撷取而来的东西,根本上是很不可靠的。曾见有一部什么通史,除钞“九通”和《图书集成》外,几无所有;却也竟是一部流行颇广的“著作”;有的著作中关于“词曲”的一部分,几全部从《图书集成》剽窃而来,却不知《集成》的不大可靠。从前看到这书,久欲一吐此意。为了免除以后的更多数的作者们以《集成》为取材的“万宝全书”计,实在不能不将其中的牴牾处,疏漏处,谬误处,一一为之指出。
这工作诚有“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之概。对于自己熟悉一点的,还是“词曲部”。便从“词曲部”说起吧。——还有,关于机械工程的一部分也错得太可怕;把齿轮竟画成了圆轮了,机器如何还会转动呢?“贻误苍生”,莫此为甚!他们是连钞书都也会钞错的。对于这,我也将有一篇批评,继此而刊出。
“词曲部”占着《文学典》第二百四十三卷至第二百五十六卷,凡十四卷,篇幅并不算多,疏谬之处,却触目皆是。
“词曲部”汇考凡八卷,占全部篇幅的大半。我们看这八卷采录的是些什么呢?
关于“词”的,有:
(一)王灼,《碧鸡漫志》(凡一卷,《文学典》第二百四十三卷,末并有评云:“此卷考核援引最详雅,可与段安节《乐府杂录》并传为词林佳话”);
(二)都穆,《南濠诗话》“调名”一则;
(三)杨慎,《词品》三十四则;
以上均是关于“词”调名称的解释的(均见《文学典》第二百四十四卷)。
(四)《三才图会》《诗余图谱》(凡三卷,即《文学典》第二百四十五卷至二百四十七卷)。
关于“曲”的,有:
(一)陶宗仪,《辍耕录》“杂剧曲名”等三则(《文学典》第二百四十四卷);
(二)《啸余谱》,“乐府体一十五家及对式名目”及其下“群英所编杂剧”名目,凡一卷(第二百四十八卷);
(三)《啸余谱》,《中原音韵》,凡一卷(即第二百四十九卷)。
又《啸余谱》,“务头”以下(按即《中原音韵》之下卷)凡一卷(第二百五十卷)。
所谓八卷的“汇考”,不过是如是寥寥的几部书!“总论”所采录的,计有:
(一)张炎,《乐府指迷》;
(二)陆辅之,《乐府指迷》(末有评云:“此本还在沈伯时《乐府指迷》之后,古雅精妙,较是输他一著也。若新巧清丽,是册亦未可少”);
(三)涵虚子,《词品》(评诸家词),
(四)附王世贞评明代诸词家;
(五)徐炬,《事物原始》“词”“曲”二则;
(六)吴讷,《文章辨体》“近代词曲”一则;
(七)徐师曾,《诗体明辨》“诗余”一则。
(以上均在第二百五十一卷)。
又文艺所采录的,自唐、沈朗的《霓裳羽衣曲赋》,五代、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以下,凡文、诗、词三十篇(均在第二百五十一卷)。
《文学典》的第二百五十二卷至二百五十五卷为“词曲部”的“纪事”;第二百五十五卷的下半及第二百五十六卷为“杂录”。这两部分琐细过甚,来源过于复杂,要清理是必须费了不少的力量的;且要增补、纠正,也非数日之力所可能;在这篇批评文字里决不能细加批评,故姑且不提。
但仅就“汇考”“总论”及“文艺”三部分论之,可议的地方已不知有多少!
最不能原谅的一点是,编者取材的谫陋与疏忽;忽略了(或未见到)第一道的来源而采用了辗转钞袭的谫陋的著作。如关于“词”,张炎的《词源》,陆辅之的《词旨》均易得;沈义父的《乐府指迷》也附于《花草粹编》后。《诗余图谱》,为张
所著,明代刊本也甚多。(较易得者为新安游元泾刊本;汲古阁刊本。)今《集成》乃独从《三才图会》录得《诗余图谱》三卷,可谓“间接”的了;而《词源》一书,乃混名为《乐府指迷》,陆辅之《词旨》乃亦混名为《乐府指迷》,而沈氏的《指迷》则独遗之。此可见编者未见原书,而徒知从明人的很谫陋的辑本里间接取材(盖系从陈眉公《秘笈》本之误。《秘笈》总名《乐府指迷》,而以《词源》为上卷,《词旨》为下卷),故致杂乱无章如此。关于“曲”,更是可笑了。仅知从《啸余谱》录得《太和正音谱》的一部分及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而目未睹原书,故遂致“支离破碎”,不堪一读。涵虚子《正音谱》腰斩了大半,而仅录其“乐府体一十五家及对式名目”与“群英所编杂剧”名目。至《中原音韵》则割裂讹误尤甚。编者全录《中原音韵》的关于“韵”录的一部分;至所附“正语作词起例”,则照钞《啸余谱》,目曰“务头”,而竟不知仍是《中原音韵》之文。此全缘“间接”取材,故遂讹误至此!最可怪的是,涵虚子《词品》,原为《正音谱》上卷的一段,名为“古今群英乐府格势”,《集成》编者乃别列之于“总论”中,且非原文。妄增“已上十二人为首等”,“已上七十人次之”,“又有董解元……汪泽民辈,凡百五人,不著题评,抑又其次也。虞道园、张伯雨、杨铁崖辈俱不得与,可谓严矣”等语。涵虚子竟会这样的自评自赞么?初不明白编者为何如此妄改,妄增,后乃知仍是间接钞袭,并非编者的自作聪明。原来这一段文字,乃是从《欣赏曲藻》上钞过来的;故竟“张冠李戴”,把《曲藻》的文章也拢统的归到涵虚子的名下去了。如有人把这一段文章“引”作涵虚子说的,岂不“贻误”读者么?所附王世贞的评明代诸词家也仍是从《欣赏曲藻》而来。却更大误。原来这一段也是《正音谱》之文,而竟被缠到王世贞身上去了。
关于研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文学研究·词曲篇》 - 插图1
书籍《中国文学研究·词曲篇》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学研究·词曲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