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_新左派_史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徐良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9
ISBN 978-7-5161-4783-2
Ⅰ.①美… Ⅱ.①徐… Ⅲ.①新左派-史学-研究-美国 Ⅳ.①K097.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11243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宫京蕾
特约编辑 乔继堂
责任校对 韩天炜
责任印制 李建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北京市兴怀印刷厂
版次 2014年9月第1版
印次 2014年9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4.25
插页 2
字数 209千字
纸书定价 45.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64009791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史坛上突起的一支狂飚,“新左派”史学无疑代表了美国激进主义史学的传统。具有强烈的史学批判精神和“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的美国“新左派”史学家们,以变革美国社会、促进美国社会进步为旨志,对美国内政与外交均提出了猛烈的批评。他们激进的史学观点不仅为二十世纪中期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美国史学注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而且成功地扩展了普通大众对美国社会的批评,提高了人们的反思与自省的能力,极大地改变了成千上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成熟起来的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从而对美国史学及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徐良,男,1972年出生,安徽阜阳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1999年和2005年分别毕业于巢湖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江西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受教育部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访学,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侧重于美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美国外交史。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各1项。在《史学理论研究》、《史学集刊》和《学术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前言
美国“新左派”史学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美国史坛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它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史学方面对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动荡不宁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反映。作为进入20世纪后美国史坛前后相继出现的三大史学流派之一,
[1]
“新左派”史学从登上美国史坛的第一天起,就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激进的史学观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但从根本上看,别说和20世纪下半期以来势如潮水的社会科学史学诸派相比,就是与其前辈两个史学流派,即进步主义史学派和新保守主义史学派相比,“新左派”史学作为20世纪美国史学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始终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在美国史学界,有人认为他们的史学思想打开了一扇真正了解美国社会的窗口,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比尔德“经济学派”的“学舌鹦鹉”而已,毫无创新意义可言。
[2]
在国内,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介绍美国“新左派”运动和史学的文章,但多属于译介性质,且多着眼于其整个史学内容的某个方面,真正全面系统地对“新左派”史学进行专题探讨与研究的论著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就笔者视野所及而言,迄今为止,除台湾地区辅仁大学历史研究所的林立树先生曾于70年代出版了其硕士论文《新左派对美国历史之解释》外,内地在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可谓鲜见,迄今没有一本这方面的专著足可以说明问题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件憾事。
“新左派”史学的代表人物多是一些生气勃勃的青年学者,他们从马克思、赫伯特·马尔库塞、赖特·米尔斯和查尔斯·比尔德等人那里借用了关于阶级冲突、“社会异化”等一系列理论,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对美国历史重新作出了新的考察和解释。他们不同意其前辈史家(主要是“新保守主义史学家”)把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谱写成一曲没有阶级压迫和利益冲突的“和谐”乐章,为美国历史歌功颂德的做法,而是从激进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美国历史冲突、压迫、侵略、扩张的根源所在。他们对美国社会的各种弊病了如指掌,以富有探索的精神和进行社会改革的勇气大胆立论,对美国社会的痼疾大加鞭挞,对美国传统社会构成了一次强烈的冲击。可以说,“新左派”史学既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激进政治运动在史学领域的自然产儿,又是引导这一运动不断前进的理论教科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或者换句话说,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或许更可以把它看作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那些为社会变革而奔走呼号的社会力量进行政治和社会动员的一种舆论表达方式。即使更直白一点地把它看作某种激进政治话语的间接陈述或代言形式也未尝不可。时至今日,尽管作为一个学派,它的影响已大不如前,但其代表人物对美国社会诸多问题的批判仍发人深省,对认识今天的美国社会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他们对美国社会历史中始终存在的贫富不均、种族歧视、矛盾冲突不断等不和谐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批判,仍值得那些心系社会进步的人们重视和尊敬;他们对建国以来美国外交的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本质的忧虑与抨击,以及这种扩张主义外交政策将给美国长远利益带来的悲剧性前景及其将给世界带来剧烈动荡和不安的深刻影响的断言,在民族主义泛滥、各种恐怖主义肆虐当今全球的国际大背景下,更值得每一位关心和关注美国社会和国际形势发展的人士给以足够的注意。
一 “新左派”与“新左派”史学:概念
根据《当代西方思潮词典》和《美国研究词典》,“新左派”是指20世纪50—60年代英、美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青年学生造反运动中的激进派。其成员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他们自认为在批判现存社会方面比“老左派”(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美国_新左派_史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