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历史概况和士人的文化心态
第二节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第三节 唐代诗歌的流变及其成因
第四节 唐代散文的发展和俗文学的兴起
第二章 隋代文学
第一节 隋代文学发展的合流趋向
第二节 卢思道的诗与骈文和薛道衡的诗歌
第三节 杨素和杨广的诗歌
第三章 初唐文学
第一节 王绩的诗、赋、文
第二节 王梵志和寒山、拾得的通俗诗
第三节 初唐宫廷诗和律诗体制的定型
第四节 “初唐四杰”的诗、赋、文
第五节 刘希夷和“吴中四士”的诗歌
第六节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和诗、文创作
第四章 盛唐诗歌
第一节 张说、张九龄和王翰、王湾的诗
第二节 孟浩然和刘眘虚、张子容、崔国辅的诗
第三节 王维的诗、文和裴迪、储光羲、常建的诗
第四节 王昌龄和崔颢、李颀、祖咏的诗
第五节 高适和王之涣的诗
第六节 岑参的诗
第五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诗歌主张
第二节 李白的古诗、乐府、歌行和绝句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李白的辞赋和散文
第五节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杜甫的古诗和律诗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章 天宝、大历年间的诗歌
第一节 元结、顾况和戴叔伦的诗
第二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的诗
第三节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诗
第八章 元、白诗派和新乐府
第一节 中唐写实诗风的流行和“张王乐府”
第二节 元、白诗派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第三节 白居易的新乐府和其他诗歌
第四节 元稹的乐府和其他诗歌
第九章 韩、孟诗派和刘、柳的诗
第一节 韩、孟诗派和韩愈的诗歌
第二节 孟郊和贾岛、姚合的诗歌
第三节 李贺的诗歌
第四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诗歌
第十章 杜牧和李商隐的诗、文
第一节 杜牧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杜牧的文论主张和他的辞赋、古文
第三节 李商隐的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
第四节 李商隐的诗歌艺术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第五节 李商隐的骈文和散文
第十一章 晚唐诗歌
第一节 张祜和许浑的诗歌
第二节 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的诗歌
第三节 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诗歌
第四节 司空图的诗作、诗论和韩偓的诗歌
第十二章 唐代古文
第一节 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的古文观念和创作特点
第二节 元结的古文主张和创作特点
第三节 韩会、梁肃和柳冕的古文观念
第四节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古文理论
第五节 韩愈的古文创作
第六节 柳宗元的古文创作
第七节 中唐其他作家的古文创作
第八节 晚唐作家的古文创作
第十三章 唐传奇和通俗文学
第一节 唐传奇的发展及其原因
第二节 唐传奇的思想艺术
第三节 唐代变文
第四节 话本、俗赋与歌谣
第十四章 唐五代词
第一节 词的起源、发展和敦煌曲子词
第二节 晚唐以前的文人词
第三节 温庭筠、韦庄和花间派其他词人的词
第四节 冯延巳和南唐二主的词
中国文学史
隋唐五代文学史
熊礼汇 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熊礼汇编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5
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规划教材
ISBN 978-7-307-06678-6
Ⅰ.中… Ⅱ.熊… Ⅲ.①文学史—中国—隋唐时代—高等学校—教材 ②文学史—中国—五代十国时期—高等学校—教材 Ⅳ.I20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75974号
责任编辑:易 瑛 责任校对:刘 欣 版式设计:马 佳
出版发行:武汉大学出版社 (430072 武昌 珞珈山)
(电子邮件:cbs22@whu.edu.cn 网址:www.wdp.com.cn)
印刷:武汉中科兴业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720×1000 1/16 印张:24 字数:429千字 插页:1
版次:2009年5月第1版 2009年5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7-06678-6/Ⅰ·347 定价:29.00元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凡购我社的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与当地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历史概况和士人的文化心态
隋唐五代经历了379年,其中隋朝(581—618)历时37年,唐朝(618—907)历时289年,五代(907—960)历时53年。这个时期的文学,唐代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杨坚逼周静帝让位,建立隋朝。接着消灭后梁(江陵)和陈(金陵),统一了分裂近四个世纪的中国。杨坚在位,尚能实行一些有力的治国措施,而炀帝(名广)执政后,荒淫无道,倒行逆施,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隋末起义人数之多、分布地域之广,前所未有,隋很快就在农民起义的讨伐声中灭亡了。
隋代历时不长,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却有重要意义。文帝、炀帝曾采取过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农业生产的积极措施,在一个时期内使得国家安定统一,为南北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条件。隋代实行的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都为唐所沿用,兴修的水利工程在唐代交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隋、唐关系犹如秦、汉关系,隋的统一虽然短暂,却为唐朝的强大、兴盛作了必要准备。
李渊父子是在农民起义军摧毁隋的统治基础以后,在太原起兵,乘机攻入长安,取得政权的。在开国后的三四十年内,大唐相继平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和西突厥,成为当时亚洲军事力量最为强盛的国家。又,在隋的消亡过程中,李世民看到了农民起义军的巨大威力,因而当权后能记取隋亡的教训。他告诫儿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鉴录》)出于这样的认识,他积极采用有益于治国安民的建议,有意缓和社会矛盾,制订了一些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经济的政策,比如实行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调法等,还大规模兴修水利,扩大耕地,让过去沦为部曲的人员归田务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唐在开国后一百二十多年中出现了两次经济高涨时期,即“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贞观年间“商旅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