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展望简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 著
中华书局
写在前面
殷海光(1919—1969),湖北黄冈人。早年就学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49年赴台。曾任《中央日报》、《自由中国》主笔,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殷海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他称自己为“五四之子”,是“五四后期人物”。在台湾的二十年间,他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致力于思想启蒙,成为当时台湾知识界的一面旗帜,台湾青年学子的精神导师;他也因此受到台湾国民党当局的迫害。殷海光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在抗战时期,他毅然从军,是当时第一个从军抗日的研究生。
殷海光撰写了大量的文章、著作,批判专制极权、传播民主理念,这些著述以其深刻的思想、缜密的逻辑、饱蘸激情的文字影响了海外知识界和民众,在民主思想启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包括大陆知识界在内,仍有不少爱读殷海光著作的“殷迷”。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该书在殷海光的学生李敖的帮助下,于1965年底在台湾文星书店出版,但很快就被当局查禁。当时台湾、香港学术界对此书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此书,称《中国文化的展望》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此书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影响,不少人曾读过此书,不过更多的人只是久闻其名,却无法读到这部学术名著。为了有利于保存学术资料、方便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学术研究,也为了给中国大陆学者提供这一学术文献的阅读文本,我们引进《中国文化的展望》的中文简体字版权,在大陆正式出版。《中国文化的展望》的中文简体字版,是以《殷海光全集》(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0年)卷7、卷8所收之繁体字版为底本进行编校的。由于时代、地域等原因,书中有的用语和表述读者可能不太熟悉、习惯,但还是可以明白其义的。为了保持文献原貌,我们未作改动。
殷海光是哲学家金岳霖的学生,又深受罗素、海耶克等人的影响。他的整个学术思想有两大支撑——逻辑经验论和自由主义观念体系,因此殷海光反对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严重的曲解,这些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都有所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对于殷海光表达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偏激立场,我们是不能同意的,并因此作了一定的删削;但书中仍有一些不妥的叙述,希望广大读者能以批判的眼光、独立思考的态度阅读此书。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界朋友尊重和重视殷海光先生在艰苦的境况中所做的思想探索,切勿简单“绕过”或轻易“超越”思想先驱(不仅仅是对殷海光)。殷海光的著作和思想,是二十世纪中期汉语思想界的耀眼华章。他所成就的道德人格和智慧,是值得知识界珍视的精神遗产。与经院思辨、文本演绎相比,在社会板荡和生命经验中获得的学术思想成果更为可贵——这是人类的真智慧。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殷夏君璐女士,陈宏正、钱永祥、朱学勤、张斌峰、王中江、贺照田等先生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汪宇
目录
写在前面
序言(殷海光)
第一章 天朝型模的世界观
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
一 清开道路
二 文化的定义
第一组 记述的定义
第二组 历史的定义
第三组 规范性的定义
第四组 心理的定义
第五组 结构的定义
第六组 发生的定义
第三章 文化的重要概念
一 文化的变迁
A 濡化
B 文化价值的移接
C 文化与性格
二 本土运动
三 文化的罗聚形态
四 文化的特征
A 规范特征
B 艺术特征
C 认知特征
D 器用特征
五 文化价值与生物逻辑过分违离的问题
六 文化对文化的倚赖
七 历史与文化
八 文化的繁缛化
九 文化理想与文化现实
十 文化与价值
十一 文化的普同基础和特殊形色
十二 文化所在的层次、原料和功能
第四章 近代中国文化的基线
一 家
二 中国社会的基型
三 社会的层级
四 我族中心主义
五 离隔和心性凝滞
六 合模要求
七 长老至上
八 地位与声威要求
九 两性分别森严
第五章 中国社会文化的激变
一 家庭的瘦化
二 孔制崩溃
三 本土运动
A 三元里事件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四 代间紧张与冲突
第六章 一个长久的论争
第七章 保守的趋向及其批评
一 一个论辩
二 保守主义者的特征
A 国粹派
B 义理派
三 保守主义的基本观念
四 保守主义的批评
五 保守主义的社会文化功能
第八章 自由主义的趋向
一 严复
二 谭嗣同
三 梁启超
四 吴虞
五 胡适
六 吴稚晖
第九章 西化的主张
一 西化言论的选样
A 胡适
B 陈序经
二 对西化主张的批评
A 全盘西化有否必要?
B 全盘西化有否可能?
第十章 中体西用说
一 时代的背景
二 中心的论旨
三 批评的分析
四 影响扩大的原因
五 一个翻版
第十一章 现代化的问题
一 西方近代文化的扩张
A 伊斯兰世界
B 印度
C 日本
二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A 器用的现代化
B 制度的现代化
C 思想的现代化
三 现代化的涵义
四 科学与社会
第十二章 民主与自由
一 民主与自由不是一件事
二 对民主的正反两种看法
三 民主的优点
A 数头而不必砍头
B 民主政制比较接近自由
C 民主政制能使大家热心公共事务
D 镇制权的使用受到限制
四 民主的后进问题
五 中国的民主问题
A 在消极方面
B 在积极方面
六 自由的涵义
A 自由的几种重要概念
B 波柏尔的提示
C 自由与权威
D 言论自由问题
第十三章 世界的风暴(存目)
第十四章 道德的重建
一 民初人物的错误观念
二 传统德目的今观
三 我们所需的德目
四 东西道德的整合
五 新人本主义
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的责任
一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二 知识分子的失落
三 时代环境的透视
A 到奴役之路
B 吾人的大环境
四 知识分子的责任
附录一 读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许倬云)
附录二 有关《中国文化的展望》的几个问题——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文化的展望简体》 - 插图1
书籍《中国文化的展望简体》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化的展望简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