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展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
道德的重建
传统德目的今观(1)
传统德目的今观(2)
传统德目的今观(3)
传统德目的今观(4)
传统德目的今观(5)
我们所需的德目(1)
我们所需的德目(2)
我们所需的德目(3)
我们所需的德目(4)
我们所需的德目(5)
东西道德的整合(1)
东西道德的整合(2)
东西道德的整合(3)
东西道德的整合(4)
东西道德的整合(5)
新人本主义(1)
新人本主义(2)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1)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2)
知识分子的失落(1)
知识分子的失落(2)
知识分子的失落(3)
知识分子的失落(4)
知识分子的失落(5)
知识分子的责任(1)
知识分子的责任(2)
知识分子的责任(3)
知识分子的责任(4)
知识分子的责任(5)
道德的重建
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对本书有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任何对本书籍的修改、加工、传播自负法律后果。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QQ:2338856113 小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的味道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看书,小编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称为:周读 网址:www.ireadweek.com
道德的重建
“道义为之根。”
我在这里将这一命题作为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的设准。
人类的社会文化的生活非设准道德不可。如果人类的社会文化的生活没有道德,那末势必归于萎废,甚至归于崩解。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小无道德则小乱,大无道德则大乱,全无道德则全乱。时至今日,整个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正在面临道德原则的考验。自由的取向和极权的取向之对抗,分析到底层,必须是而且仅仅必须是为了道德原则。就我所想像得到的而论,目前的这一抗争如果不是真诚地为了道德原则而是为了现实的权势,那末便不能激起人类新的感兴和新的力量以使世界归于稳定和新生。
当空气充足时,如果有人提倡呼吸空气,那末他很可能被人看做疯子,至少是无的放矢。因为,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家之有空气呼吸,根本不成其为问题。但是,在人世间,有许多大家认为根本不成其为问题的事,一旦成为问题的时候,便变成非常严重的问题。呼吸空气就是如此。当人有充分免费的空气呼吸时,提倡呼吸空气诚然是一项多余的举动,可是万一空气从地球表面消失因而人快要窒息至死时,那时方知提倡呼吸空气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同样,当着社会文化里的道德原则能发挥其功能时,如果有人提倡道德,大家很可能充耳不闻。因为,这时大家本来已经在行道德,社会已经泡在道德的空气里,发现不了道德问题何在。然而,一旦道德原则失去了相对的作用,社会功能濒临解体,人际行为脱轨时,我们才知道提倡道德不是一件没有重大意义的事。现在正是这个时候。
今日中国社会文化里道德问题的紧急,丝毫不下于空气缺乏。今日中国社会文化之急需重建道德,正像缺乏空气的人之急需吸收空气一样。社会生活失去道德规范,于是共同的核心价值亡失。这么一来,人际的互信与互赖的基础濒于倾覆。如果人际的互信与互赖倾覆,则不仅合作极其困难,而且内心陷于孤立状态。个人成为寂寞群众中的寂寞人。个人成为套上纱罩在街上的独行人。个人成为戴上假面具在公共场合跳鬼舞的人。这样的个人,其内心绝对缺乏真实感及安全感。缺乏真实感及安全感的人,绝对的萎弱、畏缩、朝秦暮楚,并茫无所归。这样的人为了满足真实感及祛除不安全感,往往多面认同。所谓多面认同,就是把自己投身于传统的或非传统的权威之中,俯伏于直接的或间接的权力之前,以求得护庇和麻醉性的安宁。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他所估计的只是认同对象的现实力量之大小,而绝不计及他们之间有无性质的冲突。他只权衡势力,绝不顾及他的认同是否发生理论的冲突。所以,他可以躺在权力的怀抱里,但同时又向往自由;他可以主张复古,但却又标新立异。实在,他的人格完全撕碎了。他完全暴露在“绝对的肯定精神”之前,而完全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谁的金钱多,谁就可以占有他。谁的拳头大,谁就可以掌握他。谁的声调高,谁就可以支配他。他成了人世的飘萍,随着浪潮的起伏而浮沉。他化作时代的尘埃,跟着气流的冲激而左倾右倒。
今日中国社会文化里道德之急需重建,由此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可是,我们怎样重建道德呢?我们所需重建的道德又是怎样的道德呢?这些问题都是复杂而又重大的难解问题。
传统德目的今观(1)
传统德目的今观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在“好古”的氛围笼罩之下,用那末多气力去“释古”、“赞古”、“怀古”,为古人打圆圈。照现在看来,那无数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在古牢里浪费掉了。到了五四运动前后,有许多新知识分子起来“疑古”。他们认为凡古皆非。其实古人也是人,哪有那末值得捧入九天之上?我们想不出古人怎么会有那样神奇特异的禀赋,使他们得以在二千几百年前能够合理地规划二千几百年后我们的伦理生活。我们想不出任何理由来说二千几百年前依古代社会而设计的伦范德目还能适于今日的变动社会。凡事说过了头就难免有假。如前所述,我们中国文化分子遭逢巨大的动乱;内心焦急、徨、怅惘、失落;向前看不出一个玫瑰色的远景。在这种情况之下,童年时代的崇古教育影响从潜意识界破闸而出,泛上心头。正在这个时候,如果一个人可巧知道一点与古教相近的哲学,便很自然地在这一崇古心情上加一层哲学油漆,用哲学名词铺陈出崇古心情。在中国文化里,任何一点情感因素,一用诗来表达便色调优美,一用哲学名词铺陈出来便成神圣庄严的大道理。对于这样神圣庄严的大道理,一般人不明底蕴,常用一种过去读经的心情去读。任何人一旦本着读经的心情去读任何作品,便失去批评的能力和判断真假对错的准绳。在这类怀思古之情的作品里,将古物、古制,尤其是古人全理想化(idealized)了。任何东西,任何制度,任何人物,只要一经理想化了,便脱离现实,非复原样。其实,古物、古制、古人尽管尚有可供参考之处,但是哪有理想化了的那末美妙!莱兴巴赫说:“如果我们对伟大人物的错误附会其词,使这些错误成为后人能够凭藉他们的知识来证明的神圣猜测,那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文化的展望》 - 插图1
书籍《中国文化的展望》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化的展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