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六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自序
前言
第一讲 影响中国文化素质的两个根源
第二讲 国家形态——走向专制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条主流
第四讲 中国的城市复兴和文艺复兴
第五讲 近代中国的新思潮
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未来
北大大课堂
宋史专题课    邓广铭
         漆 侠
东方文化八题   金克木
十三堂国学课   楼宇烈
人生课      张岱年
谈美       朱光潜
中国历史概要   翦伯赞
         邵循正
         胡 华
中国文化六讲   何兹全
北大大课堂
何兹全
史学大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文化六讲
何兹全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文化六讲/何兹全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
(北大大课堂)
ISBN 978-7-301-13999-8
Ⅰ.中… Ⅱ.何… Ⅲ.传统文化—中国 Ⅳ.G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095534号
书   名:中国文化六讲
著作责任者:何兹全 著
策划组稿:王炜烨
责任编辑:王炜烨
标准书号:ISBN 978-7-301-13999-8/K·0528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电子信箱:zpup@pup.pku.edu.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750673 出版部62754962
印 刷 者:北京宏伟双华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787毫米×1092毫米 16开本 11.5印张 90千字
      2008年7月第1版 2009年4月第2次印刷
定   价:25.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
自 序
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约我去台参加纪念傅斯年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受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张永堂教授之约为思想文化史研究室研究生讲中国思想文化问题。我写了这本《中国文化六讲》。
在这短短的六讲里,我讲了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环境,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特点和发展,也瞭望了中国文化的未来。其中有几点关涉到我对中国文化整体的认识,想在这里先说明一下:
一 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我现在深深地理解:“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觉得中国文化异于西方文化之处,就在于中国文化中处处贯注着“中庸之道”的思想和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讲“恕”,讲“礼”,讲“仁政”,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都贯注着一个“中庸之道”的精神。一切都不要“过激”,又不要“不及”;适可而止,“和为贵”。儒家是讲“礼”的,但孔子就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礼是好的,礼过了,人就会说是“谄”了。儒家是讲“爱”的,但讲得宽了,就会是“无父”、是“禽兽”。《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礼、爱,都不能过,过了就出毛病。可知“中庸之道”是核心。孔子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道之“行”与“明”,都靠中庸,过了,不行;不及,也不行。把“中庸之道”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来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会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的。
二 中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专制制度在社会中有根,这“根”就是家族。家族有长,君权、专制制度就是从家长、族长、酋长权发展出来的,是家长、族长、酋长权的继承和扩大。但中国专制制度不是从古就有的,它有个发展过程。我把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制度的演化,分为五个阶段:(一)先秦时代。君权、贵族权、平民权三权鼎立的时代。(二)秦汉时代。君权渐强,贵族权、平民权渐衰仍力图挣扎的时代。(三)魏晋南北朝时代。平民身份地位衰落,平民权也跟着衰落。君权、贵族权大体保持平衡、君权稍强的时代。(四)隋唐宋时代。君权恢复、贵族权削弱的时代。(五)明清时代。专制制度时代。
这种认识和解释,不同于认为专制制度是组织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而产生,也不同于认为古代公社的继续存在是数千年来东方国家专制主义的基础说。中国没有数千年不变的专制制度。
吴道子《步辇图》
三 中国的文艺复兴开始在唐朝时代
欧洲文艺复兴,意为欧洲古代文明的恢复和兴旺。古代希腊、罗马有过灿烂的文化,中世衰落,到了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又开始走出中世纪,恢复古代文明。城市交换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基础。城市产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城市文明,文艺复兴也是城市文明。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表现是反对宗教观的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的思想,从来世回到现世,从宗教回到人文。
隋、唐初至末,中国城市经济在逐步恢复和兴起,中唐到宋一路发展下去。金属货币,又在市场上驱逐实物布帛成为唯一的交换媒介。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生活繁荣起来。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和“文起八代之衰”可以看做中国文艺复兴的号角。宋明理学,市民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都反映着中国的文艺复兴。由于中国资本主义迟迟不来,中国的文艺复兴便持续了很长一个时期。
四 东西文化的撞击和民族出路的求索
明末清初,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发生撞击,撞击的结果,中国败,西方胜。东西方文化撞击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逐渐觉醒的过程。中国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求索自救的道路。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人摸索着走了几条道路,都以失败告终。
仁人志士为国牺牲,是可歌可泣,可感可敬的。可悲的是:理想超越了现实,道路脱离了基础,代价大而成功少,这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大悲剧!
五 中国文化的未来
我对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能够存在而且发扬光大,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文化六讲》 - 插图1
书籍《中国文化六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化六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