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前言 中国改革的不惑之年
第一篇 经济转型
第一章 农村:穷则思变
第二章 城市化
第三章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第四章 市场的繁荣
第五章 开放中国
第六章 信息社会的成型
第二篇 社会民生
第七章 社会结构的演变
第八章 农村面貌
第九章 房地产
第十章 劳动与就业
第十一章 医疗
第十二章 养老
第十三章 生态环境
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
第三篇 文化心理
第十五章 社会公德
第十六章 婚姻家庭
第十七章 教育
结语 走向和谐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毕竞悦,法学与管理学交叉学科博士。主要学术兴趣为公共政策。有多年智库工作经历。曾任《改革内参》执行主编、图书策划人。现为神华研究院战略所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宪法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行为法学会企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腾讯文化频道专栏作者。
出版专著《法治美国》《世界煤炭行业公共关系战略实证研究》,出版《罗斯福宪法》《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文集》《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等学术译著十余本,在报刊、新媒体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从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动力之源。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出现,带来了商品的极大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加入了世界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成为开放社会和信息社会。
本书的叙述有两个角度:一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四十年来中国几个重要方面的社会变迁;二是从热门事件入手,反映四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全书试图展示一幅中国四十年来的社会变迁全景图并分析发生变迁的原因,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前言 中国改革的不惑之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在《魔山》中有这样一句话:“往昔越是接近当下,其往昔性岂非越深刻和越显传奇?”步入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不惑之年”。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迁,到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丰富,无不折射出社会的变化。那么,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社会与之前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首要的是社会转型。其中最主要的转型是由乡土中国转向城镇中国。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根据费孝通先生的研究,“乡土中国”的主要特征体现为用“礼治秩序”进行社会管理。那是一个熟人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与大部分先发现代化国家不同,中国的现代建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城市化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发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计划经济、城乡分割的体制,通过农业反哺工业,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工业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开启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于其他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出现了中国的一些独特问题。
“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关键词。邓小平和陈云是中国市场经济观念的先行者。根据《陈云年谱》记载,1979年2月,李先念在一次会上说:“我同陈云同志谈,他同意在计划经济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个补充,不是小补充,是大补充。”陈云于3月8日撰写的文章《计划与市场问题》中也提出了市场经济概念,将“市场调节”与“市场经济”两个概念通用。原文最后部分提到: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并不是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部分所占绝对数额就愈缩小”。文章正式发表时,根据别人的建议,陈云将“市场经济”一词改成“市场调节”,1995年《陈云文选》出版时又改回“市场经济”。邓小平于1979年11月与外宾谈话时讲到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但当时依然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1987年邓小平同中央几位领导谈话时说:“我们以前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他又在1989年6月9日的讲话中提到,“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这时已经不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了。中共十三大报告也没有再提计划经济为主,而是讲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完全超越和突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属性的传统看法。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的理论指导,正式提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与城镇中国相呼应的是,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中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社会。农业社会与大一统的皇权政治相呼应,血缘纽带是基础,由血缘关系派生出同姓、同宗、同族、同乡关系。工商社会则意味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同时也意味着传统伦理秩序的解体。在精细化的工业生产模式下,血缘、地域的同盟被打破。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分化和失范。中国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引入,更使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世代据以为生的土地进城打工,动摇了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生活方式,也在农业文明上悄无声息地打开了一个缺口。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整齐划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开始分化。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另一方面贫富分化、阶层分化等问题凸显。
中国当前的社会分化一定程度上与改革的模式有关。与苏联的“休克疗法”改革相比,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改革的模式。在改革顺序上,我们采取先生产后流通、先经济后社会、先沿海后内地的方式;在改革进程上,我们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局部试点后逐渐全面推开的方式;在改革的利益分享结构上,我们采取了先改革增量然后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办法。这种改革特点导致改革的受益人群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改革是从基层率先发动的,农民、工人从中优先获得较大利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 - 插图1
书籍《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