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程憬著;顾颉刚整理;陈泳超编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文学史研究丛书)
ISBN 978-7-301-18421-9
Ⅰ.①中… Ⅱ.①程…②顾…③陈… Ⅲ.①神话-研究-中国-古代 Ⅳ.①B93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07508号
书 名: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著作责任者:程 憬 著 顾颉刚 整理 陈泳超 编订
责 任 编 辑:艾 英
封 面 设 计:奇文云海
标 准 书 号:ISBN 978-7-301-18421-9/I2310
出 版 发 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电子邮箱:pkuwsz@yahoo.com.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出版部62754962
编辑部62752022
印 刷 者:北京大学印刷厂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890mm×1240mm A5开本 11印张 350千字
2011年1月第1版 2011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0.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
010-62752024;电子邮箱:
fd@pup.pku.edu.cn
丛书主编:陈平原
目 录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序
自 序
第一部 天地开辟及神统
第一篇 创世纪——天地开辟
甲 开辟之前
乙 开辟
一 天地剖判说
二 经天营地说
三 大洪水
第二篇 神统纪
甲 混沌
乙 天帝
丙 “争帝”之战
一 炎黄之争
二 黄帝与蚩尤之争
三 尧舜禅让
第二部 神 祇
第一篇 天地及昆仑
甲 上天
乙 下地
丙 昆仑
第二篇 天 神
甲 日的神话
乙 月的神话
丙 星的神话
丁 蚩尤之族——战神的故事
戊 司命
己 云、雷、雨、风、霜、雪、虹、蜺
第三篇 地 祇
甲 山神
一 大岳
二 山君
乙 水神
一 玄冥
二 海神
三 天吴
四 河伯
五 洛神
六 汾神
七 湘君、湘夫人
八 江神
第四篇 物 鬽(魅)
甲 物
乙 山精
丙 水怪
丁 土怪
戊 火怪
己 鬼怪
庚 动植物神怪
第五篇 鬼与幽都
甲 巨人索魂
乙 人死为鬼
丙 幽都
丁 后土
第三部 英雄传说
第一篇 后 羿
甲 羿为火神祝融之后
乙 七大功绩
丙 羿与洛嫔
丁 羿求不死之药
戊 羿的佚游与死
第二篇 后稷、巧倕、夔及后启等的传说
甲 农神后稷
乙 工艺之神——巧倕
丙 音乐歌舞之神——夔和后启
第三篇 海内外纪——古人对异方的幻想
甲 巫歌所见
乙 《山海经》所记
附 录
第一篇 西王母传说的演变
第二篇 《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
第三篇 《山海经》考
程憬及其中国神话研究
跋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陈平原
中国学界之选择“文学史”而不是“文苑传”或“诗文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主要体式,明显得益于西学东渐大潮。从文学观念的转变、文类位置的偏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文学史”逐渐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兼及教育与研究的著述形式,“文学史”在20世纪的中国,产量之高,传播之广,蔚为奇观。
从晚清学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提倡新知与整理国故终于齐头并进,文学史研究也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北大课堂曾走出不少名著: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1904)还只是首开记录,接踵而来者更见精彩,如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和《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吴梅的《词余讲义》(后改为《曲学通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白话文学史》、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及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游国恩的《楚辞概论》等。这些著作,思路不一,体式各异,却共同支撑起创立期的文学史大厦。
强调早年北大学人的贡献,并无“惟我独尊”的妄想,更不会将眼下这套丛书的作者局限在区区燕园;作为一种开放且持久的学术探求,本丛书希望容纳国内外学者各具特色的著述。就像北大学者有责任继续先贤遗志,不断冲击新的学术高度一样,北大出版社也有义务在文学史研究等诸领域,为北大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呐喊助阵。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习惯于将“文学史研究”理解为配合课堂讲授而编撰教材(或教材式的“文学通史”),其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此乃学者挥洒学识与才情的大好舞台,尽可不必画地为牢。上述草创期的文学史著,虽多与课堂讲授有关,也都各具面目,并无日后千人一腔的通病。
那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时代,固然也有其盲点与失误,但生气淋漓,至今令人神往。鲁迅撰《〈中国小说史略〉序言》,劈头就是:“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后世学者恰如其分地添上一句:“有之,自鲁迅先生始。”当初的处女地,如今已“人满为患”,可是否真的没有继续拓展的可能性?胡适撰《〈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以历史眼光、系统整理、比较研究作为整理国故的方法论,希望兼及材料的发现与理论的更新。今日中国学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早就超越胡适的“三原则”,又焉知不能开辟出新天地?
当初鲁迅、胡适等新文化人“整理国故”时之所以慷慨激昂,乃意识到新的学术时代来临。今日中国,能否有此迹象,不敢过于自信,但“新世纪”的诱惑依然存在。单看近年学界之热心于总结百年学术兴衰,不难明白其抱负与期待。
在本世纪的最后一年推出这套丛书,与其说是为了总结过去,不如说是为了面向未来。在20世纪中国,相对于传统文论,“文学史”曾经代表着新的学术范式。面对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文学史研究究竟该向何处去,如何洗心革面、奋发有为,值得认真反省。
反省之后呢?当然是必不可少的重建——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仁的积极参与。
1999年2月8日于西三旗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序
顾颉刚
我们从小读书,读的都是儒家的经典,只看见古代有很多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