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汝信,李惠国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8
ISBN 978-7-5161-8355-7
Ⅰ.①中… Ⅱ.①汝…②李… Ⅲ.①科学技术—文化研究—中国—古代 Ⅳ.①G32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33293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王琪 黄燕生
责任校对 冯英爽
责任印制 戴宽
数字编辑 于晓伦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 2016年8月第1版
印次 2016年8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56.5
插页 2
字数 938千字
纸书定价 199.00元(全二册)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汝信 李惠国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委托研究项目,为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现在出版的这部著作是我们课题组的一项成果。它旨在说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科学技术文化传统;梳理出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通过选取对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发展的研究,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具有怎样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揭示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关系;考察中外文化交流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昭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对我们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哪些启示和借鉴。
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科学技术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是许多重大科技发现和发明的发祥地,在许多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都取得过杰出成就。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第一卷)中指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如此”。
[1]

这些发明和发现推动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对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迄至15世纪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只是在15世纪之后中国科技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停滞而远远落后了,这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情况如表1:
表1 中国古文科技发明统计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是与中华科学技术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传统、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分不开的。梳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独特历史道路,对其独特的观念、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给予现代的科学阐释,揭示出它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具有的启迪和借鉴的意义,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远在16—18世纪在中国生活的欧洲传教士们就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技术有其独特的传统。意大利人利玛窦在1584年的一封信中讲,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知识体系,其发达程度并不次于西方。18世纪一些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莱布尼茨、孟德斯鸠、伏尔泰、休谟、狄德罗等也注意到中国科学技术的独特传统。著名科学家和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不同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可称之为科学的知识传统,它对近代科学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保存着“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强调中国科学文化传统对未来科学的意义。他非常崇尚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中的有机自然观,他认为未来的科学革命,会在一种有机自然观的基础上产生。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把现代物理学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做了比较,认为二者在很多地方相似。耗散结构创立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1917—2003年)作为“复杂科学”创始人之一指出,中国文化“具有一种远非消极的整体和谐,这种整体和谐是由各种对抗过程间的复杂平衡造成的”。协同学创立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1927年— )说,他创立协同学是受中医等东方思维的启发,认为协同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在整体性观念上有深刻的联系。他们二人主张,新的自然观将是西方和东方两种传统的综合。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古代数学和西方的数学,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思想方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他认为,从内容来讲,西方的数学,就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主要内容是解方程。代表性的作品,西方就是《几何原本》,中国是《九章算术》。整个数学的体系,西方的数学核心是推理论证,而中国数学的体系是一种为解决问题、着重具体计算的一种运算方法的体系,与西方数学的演绎体系完全不一样。西方数学体系的目标是推理论证,我们古代数学的目标是解决各式各样的具体问题。西方数学的特色是公理化,我们古代数学的特色可以叫作机械化。我们为了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引进各式各样的算法,我们古代的数学可以说是一种算法的数学。在这种意义上,中国的古代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在我们进入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符合我们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的精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中国古代和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数学,走的是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体系,这两种不同的体系都有它非常成功之处,各有各的优点。现在,我们当然要兼容两家之长,要优势互补。
[2]
在本书第一章中董光璧教授总结说,中国科学文化传统对于新科学范式的建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 插图1
书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