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与经济转变的考古学观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与经济转变的考古学观察
作者:[以色列]吉迪 著
译者:余静
设计:姚成号
ISBN:978-7-5161-0678-5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字数:238千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文版序
我很高兴我的书《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及经济转变的考古学考察》将在中国出版。自从1994年我第一次在中国开展田野考古工作以来,我一直认为,只有经常与同行们互相切磋,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过去。我个人便在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中受益良多。我希望这本书能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贡献我的绵薄之力。我更希望这个中译本有助于加强这种学术之间的交流,同时我也希望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听到来自同行的批评,倘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这本书着重描写公元前2千纪后期和公元前1千纪前期,这一时期在中国北方边疆地区文明进程中属于一个社会发生剧烈转变,各方面成型的特殊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北方边疆地区与它南部的周朝政权之间关系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通过这本书,我尝试着利用无声的考古学资料来描绘社会变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变化、社会政治进程、身份标识的形成,以及地区和跨地区交流的发展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借鉴了一些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以及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析方法。
我希望此书的一些结论能得到远在中国的同行们的认同,但是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认可我所提出的这些理论和我在此书中所用到的分析方法。我认为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我所研究的这一时期,也适用于其他时期的其他文化。我相信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去开展其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其他问题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论素养。
在我这本书即将付梓的时刻,我要感谢所有为此书的出版作出过贡献的朋友。首先我要感谢余静博士,是她选择翻译这本书,是她的刻苦努力,才使得这本书有了中译版;其次我要感谢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宋玉彬所长对此书的出版所进行的资助;再次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副所长为本书作序;感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林沄教授、滕铭予教授以及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玲女士对中译本提出的修改意见。同时,我还要感谢Equinox出版社的Valerie Hall和Janet Joyce,谢谢他们的合作。
吉迪
2011年4月25日

《中国北方边疆区的史前社会: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与经济转变的考古学考察》是以色列考古学家吉迪(Gideon Shelach)的第二部专著。该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视觉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借鉴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概念,对公元前第2千纪后期至第1千纪前期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考古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描绘了北方地带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轨迹,为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北方地带的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者曾参加中美赤峰地区区域系统考察,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材料比较熟悉,又曾长期在美国和以色列从事考古研究和教学工作,对西方考古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也相当了解,他的某些说法虽然跟我们熟悉的不很吻合,比如提出北方地带向游牧经济的转变是一个渐变而非突变的过程;虽然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变化非常重要,但最初阶段意识形态方面的动力,尤其是在和欧亚草原乃至西方的跨地区交流的背景下出现的地区认同则是最有意思的变化等,都是通过对考古材料的综合分析得到的,因而具有启发意义。
这本书虽然刚刚问世,却已经受到西方学界的注意,相信译成中文出版,一定会得到我国学者更加广泛的关注。译者长期在吉林大学受教,又曾在以色列进修和从事研究工作,对我国北方地区考古和作者本人的研究都是熟悉的,译文流畅,对概念的把握准确到位,相当完整地把作者的原意译成中文,这在青年研究者中是不多见的。有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我非常乐意推荐此书出版中文版,借此推动我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研究。
2010年8月13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变化图表: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600年这一时期的考古学遗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三章 是经济原因吗?北方地带的经济及政治进程
第四章 身份标识及其表现形式:分界线的划分
第五章 本地化、区域化和全球化:跨地区交流及社会变化
第六章 结论:公元前1千纪前半期及其以后社会发展进程的考古学与历史学考察
附表
参考文献
前言
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步入了大学殿堂,为了准备本科论文,我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田野工作。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在公元前2千纪后期至公元前1千纪前期这段时间里,这一地区曾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繁荣的农业经济在公元前2千纪时开始衰落,人口急剧减少,社会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这一变化正好与中原地区晚商和周代的政治发展进程相吻合,重建整个地区的地理政治系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进行了一年的田野工作之后,我开始确信我之前所认为的这个社会政治、经济体系崩溃的时期,恰好是赤峰地区社会开始兴盛的时期。通过调查得到的这些数据陆续在我的书和文章中发表,对这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公元前2千纪至公元前1千纪前半期,这一地区人口相对较为稳定。从我所调查的这一时期诸多遗址的规模及分布的地域看,这一时期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之后,我主要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去探索赤峰地区的发展轨迹。同时,我也重新开始思考这个没有通过系统研究,仅仅从潜意识里滋生出来的想法,即在公元前2千纪后期和公元前1千纪前期,到底是什么使原有的轨迹中断了?虽然之后对赤峰地区的研究证明了我的大多数结论是对的,但我还是对我最初的这种毫无根据的理解而深感不安。甚至当我开始发表我的研究成果时,我依然感觉到在公元前2千纪后期和公元前1千纪前期这一地区甚至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即便没有发生任何重要的经济或政治变化,也应该还有别的重大事件发生。这种在北方地带发生的变化,具体内容应包括新生产方式的快速发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与经济转变的考古学观察》 - 插图1
书籍《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与经济转变的考古学观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与经济转变的考古学观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