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仙侠文化丛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中国游侠史论
中国游仙文化
侠的人格与世界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游侠史论/汪涌豪著。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ISBN 978-7-208-13422-5
Ⅰ.①中… Ⅱ.①汪… Ⅲ.①侠客—历史—研究—中国 Ⅳ.①K20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74636号
责任编辑:薛羽
封面设计:陈酌
中国游侠史论
汪涌豪 著
世纪出版集团
(200001 上海福建中路193号 www.ewen.co)
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发行 常熟市新骅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 890x1240 1/32 印张 11.75 插页 5 字数 274,000
2016年3月第1版 2016年3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208-13422-5/K•2456
定价 58.00元
目录
游侠研究的社会文化史维度(代序)
绪论
第一章 游侠:一种特殊的社会人群
释名与异称
类型区划
集团构成
与刺客的契合和分际
与儒墨理想的同异
所谓任侠
第二章 游侠的发展历史
在风雨澒洞中崛起:先秦游侠的勃兴
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漩涡:两汉游侠的奋盛
衰世放狂:魏晋南北朝游侠的发展
治乱相替与任侠成风:隋唐五代游侠的风行
专制统治下的岑寂:宋元明清游侠的消歇
历史大变局中的回响:晚清游侠的流风余韵
第三章 游侠的社会关系
与公侯权贵相馈赠
在豪宗强右的庇荫下
强藩的招募与重用
义结盗匪与躬自为盗
融入农民起义的潮流
会党斗争的中坚
第四章 游侠的活动方式
意在炫夸的服饰佩戴
悖去常道的资财获取
走马纵犬与少年之戏
不尽合法的任侠义举
第五章 游侠的人格特征
慕义感分临难不苟的忠勇
重气轻死不爱其躯的疏放
修行砥名有以树立的自励
任张声势擅作威福的骄蛮
第六章 游侠衰落根由的究诘
恒定社会设计与游侠的社会存在
传统道德规范与游侠的价值取向
第七章 骑士·武士·游侠
骑士风度与游侠气派
武士精神与游侠崇尚
第八章 游侠的存在意义及评价
乱世重侠游:纷乱时事中的公道和良心
纵死侠骨香:足以振拨人心的崇高精神
主要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新版后记
返回总目录
游侠研究的社会文化史维度(代序)
倘要追溯游侠研究的历史,远可上溯至太史公,近则难言。究其原因,如宫崎市定所言,与这一人群倏尔起灭,东汉后群体性地转为儒生,再未以群体形态出现有关
[1]

。类似的说法自然不仅见于宫崎氏,按传统的认知,游侠能秉公道解缓急,是其感激人心处,但以武犯禁,终不轨于正义。又,“侠者无书,不得附九流”
[2]

,其难引起人足够的关注也可以理解。但中国的历史,乃至中国人的国民性,崇侠、慕侠与颂侠从来寝成风气,这一点与其他民族相较为著也是不争的事实。然则,何以史家对其轻忽漠视如此?
原因既基于观念,也因于实践。更多的时候呈现为两者的相互交缠。中国自来的历史,如李大钊《史学要论》所说,多重上帝、皇天、圣人与王者,进而至于为“帝王爵贵的起居,一家一姓的谱系”,很难找到底层百姓的踪迹。故20世纪初,有梁启超出来,检讨旧史学忽视国民的全部经历及其相互关系,从内容上揭出其“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等“四弊”,方法上又归结为“能铺叙而不能别裁”与“能因袭而不能创作”等“二病”。依他的认知,历史是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者,宜其超越“一人一家之谱牒”,是为“新史学”
[3]

。以后,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他再申其义,力陈“一社会一时代之共同心理、共同习惯,不能确指其为何时何人所造,而匹夫匹妇日用饮食之活动者皆与有力焉”。惜乎本人未有具体示范,而其时又有推崇汉学的潮流来袭,使“新史学”倍受冲击。再十年,唯物史观兴起。到新中国建立,成为史界主流。然后来的检讨,是得者多,教训也不少。直到80年代帝系即历史、尤其政治史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以人口、家庭、宗族等人类活动为主体的经济史、社会史研究蓬勃兴起,终使史学研究实现了由精英的历史向普通民众的历史、政治的历史向日常生活的历史、一般历史事件向重大社会问题的转向
[4]

。当然,这种转向与梁氏主张是否属“同一谱系”尚需细加分疏,不过其重视“民史”的立场,与被新时期学界视为圭臬的“年鉴学派”有内在感通却是事实。
众所周知,“年鉴学派”持一种“整合的历史观”(Integrated historical view),提倡拓展史料来源,写成“全史”或“总体历史”(histoire totale)。为此,他们广泛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计量和比较方法,尝试跨学科综合研究,尤重视经济史、社会史和心理史研究,并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求不是让史料自己说话,而是史家带着现实关怀,展开有倾向的研究。由此,解释与分析最终替换了静态描述,问题史学最终取代了叙述史学。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兰普莱西特的文化史、特纳的边疆史和鲁滨逊“新史学”为代表,包括比尔德与贝克尔的“进步学派”,已为此派崛起酝酿了足够的气氛。尤其鲁滨逊(James Harvey Robinson),能公开质疑人们最值得知道的过去事实都与国家有关的偏见,又不赞成兰克、德罗生等人把政治史看成是真正历史的做法,声言那不过是一种最古旧、最明显的和最容易写的历史,在所作《新史学》中主张历史研究应融汇社会学、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社会心理学、比较宗教学和政治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在20世纪中国学界造成很大影响。将其引入中国的何炳松认为,该书的贡献就在于揭橥了“新科学”之于抉发历史真相的意义,而所谓“新科学”就是人类学、考古学、古物学与社会学等。以后,“年鉴学派”代代相继,演成浩大的声势,其共时性的“社会时间”意识冲荡了兰克的旧史学,以致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要说,随着历史学变得越来越社会学化,社会学也会越来越历史学化,他并认为:“这样对两者有更多的益处。让社会学与历史学之间的边界保持更加广阔的开放态势,以便双向沟通”
[5]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仙侠文化丛书》 - 插图1
书籍《中国仙侠文化丛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仙侠文化丛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