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梁晓声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3
  数字版图书版权信息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梁晓声著.—北京: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10.28
  CAEBN:7-001-000-60385401-0
  分类号: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I267.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梁晓声 著
  责任编辑:朱厚权
  出版发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E座9层
  邮政编码:100007
  网  址:www.chineseall.com
  上架建议:文学
  本书由梁晓声授权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出版与发行,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电子邮箱:copyright@chineseall.com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纸质版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258-5
  出版时间:2013.4
目 录
自序 从“中华书局”想到的
Ⅰ.公民的底线
儿子·母亲·公仆·水
贫富论
中国的文化需要补课吗
文明的尺度
百年文化的表情
中国档案制度质疑
纸篓该由谁来倒
看自行车的女人
关于“事实”的杂感
世无大国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仅仅谴责是不够的
问官,问法
时间即“上帝”
巴金的启示
Ⅱ.人性的质地
中国人文文化的现状
少年初识悔滋味
皇帝文化“化”了什么?
羞于说真话
关于良心之断想
关于“跑官”
站直了,不容易
论敬畏
清名
关于张澜
沉思鲁迅
未死的沙威
老驼的喘息
Ⅲ.被撕裂的中国
我看我们这一代
关于农民的“真理”
低消费,也潇洒
叹北方——中国高干子弟备忘录
万千说法
医生的位置
在西线的列车上
那年的北影制片厂
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
副刊的面孔
城市化进程化什么?
三平方米的金融海啸
培养一个贵族是容易的
当“交管”撞上“人文”
三份提案
附录 文化与和谐社会——凤凰卫视第220期《世纪大讲堂》演讲稿
自序 从“中华书局”想到的
梁晓声
这是我在中华书局出的第一本书。
此前,我为中华书局所出的书写过短评、推荐语。记忆中,似乎还写过一篇序的。我担任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委时,也曾为中华书局的获奖图书投过赞成票。
现在,中华书局也将出版我的书了。对于自己的书之出版,我竟已有些麻木。好比卖包子的,尽管一如既往做得认真,却早就没了起初的成就感——不论什么事,只要是与人生切近的事,起初做来倘获认同,便总是多少会有点儿成就感的。久之则淡漠。
而我又确实有几分高兴。
“中华书局”——我格外喜欢这四个字,当然也就乐见这四个字印在我的书上。
比之于“出版社”,我觉得“书局”二字将与书的关系体现得更直接,且有种古色古香的意味。“书局”也使我联想到“坊间”二字。在我看来,“坊间”是中国文人从前的民间——区别于民间,贴近着民间,影响着民间。有“坊间”的年代挺令我这种人怀想的。对于中国而言,“书局”不啻是“坊间”的名号遗产。“中华书局”乃是中国唯一的那一种遗产。一想到那时的“华”字与“书”字都是繁体的,尤觉古色古香了。
“书局”二字还使我联想到“书的局面”。这自然非是“书局”的原意,只不过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
那么,“中华书局”四字,每使我这种写书的人清醒,似乎对我能起到告诫的作用——你的写作,客观上介入了“中华”之“书的局面”,切莫等同于跻身“酒局”、“饭局”、“赌局”、“设局”;当好自为之,好自为之!
没有任何“出版社”能使我产生如上一些联想。书之出版何以要由“社”来进行,这是我困惑久矣的事。不知为什么,“社”总是使我联想到“社来社去”四个字,不是多有书香气的一种联想。
以后好了,我也有一本,不,将有两本由古色古香的“中华书局”出版的书了,这能重新唤起我对书香气的敬意,我实在也“社来”、“社去”得太久了,故便麻木。
我想,我要将“中华书局”四字用毛笔大大地写了,贴在墙上,使自己可经常看到,并经常自我告诫——切莫等同于跻身“酒局”、“饭局”、“赌局”、“设局”,而是介入了“中华”之“书的局面”,当好自为之,好自为之!……
2013年3月3日于病中
Ⅰ.公民的底线

儿子·母亲·公仆·水
在福建省东山县,曾听人讲到这样一件事。——当年,谷文昌们初登岛时,岛上生存条件非常恶劣:沙患严重,草木不生,而且极其缺水,一遭旱灾,十井九枯。水之宝贵,如同西部水源稀少之地。
那种情况下,即使某井未干,井水也浅得可怜。可怜到什么程度呢?以分米厘米言之,非夸张也。
这么浅的水,又如何汲得上来呢?
办法自然是有的。
便是——用一条长长的绳索,将小孩子坠下井去。孩子须在井上脱了鞋,以免鞋将浅浅的水层踩脏了。孩子被坠下时,还须怀抱一个瓷罐,内放小饭勺一只。孩子的小脚丫一着井底,便蹲下身去,用小勺一勺一勺地往罐里装水。对于孩子,那意味着一项重要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仿佛汤锅里注油,要以很大的耐心和使命感来完成,急不得的。急也没用。罐里的水满了,便被吊上去。由守在井口的大人,倒在盆里或桶里。每每吊上几罐水去以后,井水被淘干了。孩子就得耐心地等着水再慢慢浮现一层。孩子只能蹲着,或站着,等。那时,守在井口的大人,也只能更加耐心地等。如此这般,吊上去的水差不多够一家人做饭和喝的了,总需一个来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而孩子那一双赤着的小脚丫,是没法儿始终不踩在冰凉的井底的。水干了,踩着的是冰凉的井泥。水又慢慢渗出一层来,那小脚丫便在冰凉的井水里浸泡着。而有时,井口等水的大人们会排起长队来;那就需有几个孩子也排在井边,轮番被坠下井去。从井里被用绳索扯上来的那个孩子,他解开绳子,一转身就会朝有沙子的地方跑去。朝阳地方的沙子毕竟是温暖的,孩子一跑到那儿,就一屁股坐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 插图1
书籍《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