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陈璟
企业管理出版社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书号:978-7-80255-281-4
作者:陈瞡编著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本书由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策划出版并全球制作发行简体中文电子版
前言
一 被忽略的语音
2006年,某著名主持人成为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播音主持系的“客座教授”,在首堂课上,该教授出现了将“棘(jí)手”说成“辣(là)手”的低级错误;2007年,素有“才女”之称的台湾歌手将“羽扇纶巾”的“纶(guān)”念成了“lún”,之后,有人立即在论坛上直指其中文程度“连中学生都不如,愧对‘才女’这个称号”;2008年,为了宣传北京残奥会而拍摄的MV《Everyone Is NO.1》,在歌词里“自怨自艾”这个成语,被唱成“自怨自艾(ài)”,但在新华成语词典里,“艾”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应该是“yì”……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因为读音问题被民众批评、讽刺。
人们往往将这种情况与“学识”、“素养”等相联系,这确实是原因之一,但并非是唯一的原因。著名学者余秋雨的学识是毋庸置疑的,在主持中央电视台“青歌赛”期间,提及“仁者乐山”一词时,把“乐(yào)”说成了“lè”;把杯水车薪的“车(chē)”念成了“jū”,一时间引来了十多万条短信,内容都是指责余秋雨不应该念错字。而这一情况的出现则是因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音差别造成的。
有些人往往认为纠正字音是在“吹毛求疵”,但我们并不能否认读错字音给我们带来的尴尬与麻烦——在交往的过程中,因为不注意姓氏的特殊读音而叫错人名的现象并不少见,若是在平常的交往中问题不会太大,若是出现在报名、投票等重要场合中,耽误了大事则欲哭而无泪了。这种“误事”的情况在火车站、汽车站也经常出现。某人要搭乘去往浙江丽(lí)水的火车,却因买票时不知道地名的特殊读音,而坐上了开往江苏溧(lì)水的列车,南辕北辙,不仅费钱费力,更是费时费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白字先生”屡见不鲜。本书正是基于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读音进行摘录、整理,继而编著成的。在闲谈读错字音闹出的笑话之外,也要把因其带来的尴尬与麻烦作为“反面教材”,为读者提个醒。
二 生活中的和谐语言
“说话”是人类共有的特殊沟通才能,然而,是否人人“会说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仅仅读准字音是否就是会说话了呢?当然不是!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漫长的历史文化带来了独具特色而又含义深远的汉字。这些汉字与其说是一个个“豆腐块”,不如说是文海中的一粒粒明珠。汉字的魅力不只体现在自身的结构与意义上,更体现在其曼妙无穷、珠联璧合的组合之中。若想使一粒粒明珠成为传世之宝,要将其串联在一起,成为珠串项链才可以。这就是“识汉字”与“会说话”之间的联系。
你是否常常困扰于如何向心仪的对象表白爱慕之情、如何向情侣传达自己的缠绵爱意;或是烦恼于卿卿我我之后的婚姻生活为何如此平淡、爱人为何变得这般不解风情;对于孩子的关爱是如此直白,却又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在一些特殊而重要的场合,我们本来是想表达我们诚挚的问候与美好的祝愿,但不知为何却招来了当事者的白眼……这其中的尴尬与无奈都源于我们忽略了“串联明珠的技巧”,即说话对象与说话时的具体语境等内容。
当我们注意到了上述几点问题,我们就可以将美丽的明珠串联起来,然后在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各种场合“佩戴”。这是一种交往的能力,也是一种游刃于社会生活的资本。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严谨、细致,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纰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社会杂言
爱“憎”不分明
我们评价一个人品质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爱憎分明”这样一个词。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不同的人,对这个词的发音多有不同,有的人读作“zēng”,有的人读作“zèng”,使得原本表现明确的词语反而多加了一层模糊的概念。
爱憎分明是上个世纪才产生来出的当代成语,是指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出自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台湾女作家陈若曦的《耿尔在北京》一书中就运用了此词,原句为“他很困惑,也很痛苦,想不到爱憎分明、坚强独立的小睛会怕人‘闲话’”。
憎字有且只有一个读音,即“zēng”。其为形声字,从心(忄)字部,音“增”。本义:憎恨厌恶(憎,恶也。——《说文》)。例如:“秦甚憎齐(秦国很厌恶齐国)”(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若是细细想来,也许不会读错,只是平日会受到一些语音习惯的误导。前文提到“憎”为形声字,左边的“忄”叫形旁(也叫义符),表明其是由心而生的一种情感,右边的“曾”叫声旁(也叫音符),则说明其读音的演变根源。
爱憎分明说的是情感上的鲜明,熟悉了“憎”的字形结构后,这个词语的读音也就鲜明、易记了。
伤脑筋的“蚵仔煎”
说到偶像剧,年轻人们一定会想到台湾的新生玉女大S。大S以她俏丽的外表征服了许多少男少女的心,也被台湾演艺界称为收视天后。
2007年,大S与台湾小哥罗志祥主演的《转角遇到爱》在海峡两岸掀起了收视狂潮。剧中有一个情节是,在一次聚会中,大S要做一道著名的台湾小吃以飨来宾。但是富家女出身的她从未下过厨,于是她请来罗志祥所扮演的小厨子做“枪手”,才完成了任务。这道让大美女伤透脑筋的台湾著名小吃就叫做“蚵蛤煎”。在剧中,大S根据闽南语方言音译,把蚵蛤煎读作“ǒu ā jiān”。但是,当我们在文档中输入“ǒu ā jiān”的时候,是找不到这道美味的。是大S读错了吗?这道著名的小吃究竟又是什么呢?
蚵蛤煎又叫蚵仔煎,最早的也被称为“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猪肉、香菇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公元1661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时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