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战功谁第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自序
辑一
赫德,行走在广州
细路仔眼里的鬼佬
译员赫德眼里的高官
侵华英军的法庭
“恐怖袭击”
阶下囚与汉奸
叶名琛的名声
汉奸须论资格
广东“流亡政府”
广州义勇军
“流亡政府”
英国人的老朋友
没想到做了人质
辑二
曾国藩的读书课
士大夫之学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曾国藩的书单
国藩没有成为大学者
曾文正公吐槽录
吐槽国荃
吐槽宗棠
吐槽乩仙
谁想做皇帝
相术
人不忍欺
曾像的故事
襟怀洒落
痞子腔
逮着机会骂上几句
进士厉害还是举人厉害
曾国藩厉害还是左宗棠厉害
军机处的大话痨
少磕一个头罚了一年俸
得体的拒绝
“今亮”左三爹
李鸿章代笔事件
补记
中堂的主考梦
他伯伯是李鸿章
补记
辑三
奇人钱江
天下第一愚人
田将军是不是基友
名将如美人
记名提督王总兵
陈士杰轶事
李榕轶事
李文哀公轶事
李将军
梅痴与熟女
大丈夫能哭能升
虽罢,犹有官意
冲天炮传奇
毕竟战功谁第一
吴光耀痛批湘军
辑四
内战的资格
如何教人去死
太平兵法
意生寺公案
想去天堂看一看
军痞、间谍与史学“转型”
天国里的湖南人
美人小白
女馆错在哪儿
辑五
谁先说要结拜兄弟
官界佛子
曾纪泽的英文名
天生急遽郭亲家
木关防轶事
能静居日记
越缦堂与湘绮楼的孽缘
土匪名士武歪公
《投名状》野史正
庞青云与马新贻
劫谁的军粮
军阀陈公
和谐的三抢
骗子杀傻子
发饷
攻城闲话
二虎的面子
将军见太后
裁军
寻访太平天国战争遗迹
半壁山前观水战
田镇老街
访意生寺不遇
石钟山上吊湘顽
版权信息
书名:毕竟战功谁第一
作者:谭伯牛
出版方: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8月1日
ISBN:9787570510900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自序
此书是旧作新刊。
自甲申年出版《战天京》,迄今已十五年,这期间除了长长短短的文章,我就再没写出一本专书。而出版的书并不少,都是集合了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我并非没有写作计划,其间选题,有辛亥革命一月、有稀见史料整理、有曾国藩传、有胡林翼传、有胡光墉传、有秦代穿越小说、有清代战场游记、有帝王术介绍、有地方史研究,甚至还有民国名人的情感世界。亦非虚设题目,各个项目都做了笔记,列了提纲,有的还写成了数万字。只是,此书仍是旧作新刊。
“新”,体现在封面设计。我向出版人建议,用何绍基的《金陵杂述》手迹作为封面图案。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廿四日,他乘飞似海马轮船,自汉口启程,廿六日至南京。《杂述》第二首,所谓“两昼一宵飞似马”,就是说的这次旅行。[按,飞似海马(Fusi Yama)轮船,又译富士号,属于英国宝顺洋行(Dent&Co.),其时值运于上海—汉口航线,是晚清内河航运的著名客轮。]
从汉口到南京,何绍基不过用了三天,他的老朋友,曾国藩,组建湘军,挥师东下,走过这段征程,则花了十年时间。恰亦因为战事,曾国藩引进洋轮驶入内江,无意中为何绍基此行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当年在北京,曾国藩最大的理想,却是文章好过梅曾亮,书法胜过何绍基,“异日若辈不足相伯仲”也,无奈“学未成而官已达”,艺文大师,从此梦碎,功名偶像,光照百年。是则晚年曾国藩长为太息而心事不能平者也。
何绍基此诗,除了怀故人,访旧游,中心思想究为赞颂曾氏兄弟的武功。弟弟曾国荃,是“曾公径逼雨花台”“智勇深沉第一勋”;哥哥曾国藩,是“郭李范韩难比并,固应拜相更封侯”。拙撰书题,系借用集中短文的篇名,为湘军中被排挤的外省将领表冤,而对打赢国史最大内战的“第一勋”,并无疑义。可是,公认为功首的曾国藩,总结生平,居然说出“不信书,信运气”的话,似乎对拜相封侯有了更深妙的领会。这些纠缠的人事、翻覆的世情,正是书中小文想要描写的内容。因缘如此,才用何道州的法帖作了小书的封面。
又,《杂述》专为老朋友汪士铎写了一首。士铎曾是胡林翼的幕客,胡林翼生前是湘军的领袖,身后编订遗集与年谱,又是士铎的苦劳。为此事请曾国藩指示,国藩委婉建议,谓选印批牍书信奏议即可,“似不必更为年谱,求显反晦”,同时,搜辑遗文,也不要求全求备,因为有些信札,公诸天下,反而不是爱人之道。林翼与国藩十分不同,纨绔少年一变为中年大帅,在京有奥援,治军有心法,政争有手段,最大本事,不在案上的文章,而在桌底的交易。临终前仍不忘嘱咐国藩,既然总督两江,受节制四省军务之命(这也是他运作成功的结果),务必要“包揽把持,恢廓宏远”,说白了,就是要集权,要贪功,不要怕闲话。而国藩做事,素以谦敬、诚勤为标准,坚持原则,爱惜羽毛,做事可以慢慢来,做人不能出纰漏,生前检讨自己的文字,已清楚标注哪些可刊,哪些不可刊,早为百年后的清誉做了准备。因此,才劝汪士铎,要护惜胡文忠公的令名。被曾国藩誉为金陵读书种子的汪士铎,于此不能不做妥协,但也特意把这封信附印于年谱篇末,以为微弱的反抗。
何绍基为汪士铎所作的绝句,云:“贫士偏耽古籍储,杨张里巷已邱墟,梅村幸有归来日,闾井浮湛老著书”。(按,梅村,士铎别字。绍基自注,谓内战前,去南京访士铎,只知道他住仓巷,不知道具体是哪一间,看到一户门联云:“佣保杂作,闾井浮湛”;心知其是,而“叩之果是”。)汪士铎有《梅村先生集》,淹博精深,文质彬彬,为人则木讷刚毅,岸然绝俗,而一生蹭蹬,兼有悍妻,晚年遂号无不悔翁,实在是一位极有趣的近代学者。
为介绍旧作新刊的“新”,强拉这许多前贤站墙子,太惭愧。希望再写自序的时候,不必如此勉强,而能温故知新,推陈出新,日新又新。尚祈读者谅原。
谭伯牛己亥六月望日
辑一
赫德,行走在广州
细路仔眼里的鬼佬
咸丰八年(1858)二月七日,是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来到广州的第二天。早餐后,他漫步广州街头,忐忑不安,“生怕有个什么不怀好意的 fuh-kee(按,粤语‘伙计’之音译),会在我背后琢磨着要给我这个孤孤单单在他们的大街上游逛的 fan-kuei(按 ,粤语‘番鬼’之音译)猛地来上一拳”。幸运的是,没有广州人冲上来攻击他这位“外宾” —除了一个“细路仔”(按,粤语“小孩子”之意)突然对他叫了一声“鬼佬”。赫德观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毕竟战功谁第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