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入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出版说明
中国书学浅说
例言
绪论
一、书体之分析
二、笔法之研究
三、字之结体及运用(上)
四、字之结体及运用(中)
五、字之结体及运用(下)
六、学书之次第(上)
七、学书之次第(下)
八、中国历代制字之概述
九、中国历代书家与论书之概述
十、学书之宜忌
十一、余论
中国画学浅说
例言
绪论
一、画体之分别(上)
二、画体之分别(中)
三、画体之分别(下)
四、画法通论
五、画之用笔
六、画之用墨
七、画之设色
八、学画之程序
九、论章法
十、论皴法及点苔
十一、论写生及写意
十二、画之落款及题识
十三、画之品目
十四、画与书学之关系
十五、余论
叶鋆生谈文字与书道
一、文字
第一节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第二节 文字的构造与“六书”
二、书道
第一节 书体
第二节 书法
第三节 书学
第四节 书品
第五节 书人传与短评
陈师曾讲中国绘画史
一、文人画之价值
二、清代山水之派别
三、清代花卉之派别
四、中国人物画之变迁
五、绘画源于实用说
六、中国画是进步的
出版说明
“盖自风雅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
“大家”,思以其道易天下,播其声、扬其道、释其理,于古,引领时代脚步,于今,掀起研习热潮。他们博学多知,文笔隽永,面对浩繁艰深的典籍,倾其所读,融会贯通,著成一部部简明精要的著述,以供他人研读。这些著述经大家之手“精雕细琢”后,里面尽是排沙见金的精华所在。它们历经岁月洗礼,历久弥新,至今仍被推崇,熠熠生辉。
遗憾的是,这些著述有的版本繁多,纷纷籍籍,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求。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找到通俗易懂的入门读物,对于研究者来说,难以找到简明扼要的参考资料。
“前人之努力,无数心血,唯愿时光不能将其尽数埋没。”鉴于此,我们出版了“大家谈”书系,收录古今中外的大家名作,听“大家”畅谈时代故事,从“大家”眼中坐看风云变迁。这些著作有的为读者耳熟能详备受推崇,有的曾被多数人喜爱却年湮代远埋没已久,但无一例外,都是大家之手妙笔生花。有的区区数万字,便可见清晰脉络,篇幅短小,却在细微之处见真章,虽是小书,却蕴含着巨大能量;有的卷帙浩繁,却字字珠玑,一词一句均是经过反复斟酌,大处落墨,小处显锋,读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我们借此机会统一装帧,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仔细编校,以飨读者。
希望你不论是在研究之时还是在闲暇之余,都能够从本书中收获更多;希望它是漫漫长路上的一盏灯,助你在低头时,丰富自己,抬头时,砥砺前行。
“大家谈”编辑部
墨竹图 北宋 文同
本图为北宋画家文同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图中竹枝倒垂,竹叶疏密有致,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画出,生动潇洒,足见蓬勃生机。墨竹相传在唐时已有,至宋为风尚,画墨竹者较多,因而在宋《宣和画谱》中将其专列为一门。
兰亭集序 东晋 王羲之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阁,故历代宝之。其《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写生珍禽图 
五代 黄筌
善画花卉翎毛者曰黄徐体。所谓黄徐,盖指后蜀黄筌及其子居
、居宝等,南唐徐熙及其孙崇嗣、崇矩等。
没骨图 南唐 徐崇嗣
没骨画始于梁张僧繇,其法不用笔墨钩勒,以重色青绿朱粉适宜染晕,盖由印度染晕之法,变化出之,所谓没骨法也。宋徐崇嗣创造新意,叠色渍染,号没骨画。
中国书学浅说
例言
一 我国书学,为国人所素重。自汉迄今,论书者代有述作,或陈义过高,不切今用;或词旨渊雅,难于通俗,此编目曰浅说,意在便于实习。
一 书体改革,以及创作,为一国学术之大变迁,本编于此问题,援古证今,以述其略。
一 我国现行之正书,及行草,大都源出晋、唐,论书者曾谓晋人尚意,唐人尚法,意有难传,法尚易解,本编故偏重于法。
一 编者成此短册,几竭五十余日之日力,甄综故说,稍益新知,自视
然,义多挂漏。
绪论
国于世界,一国应有一国之文字。所谓书法,以表示文字之构造,间架行列,及于点画,各有法度。其保持能永久,其推行愈广远,则其国为文明为强盛,如国人荒弃其国历代相传固有之文字,则将无以为国。此编者草此浅说之本义也。
我国教育,至周时为渐备。其时定制,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教国子,先以六书
[1]

,犹守黄帝时代仓颉所作之古文,至周宣王时,史官籀作大篆以教学僮,乃与古文异体。然自黄帝以来,至于周宣王,二千余年,我国所通行之字,惟篆书而已。
秦既焚书,古文浸失。李斯乃损益仓、史二家文字,造为小篆,即今所存汉许慎《说文》
[2]

,皆秦小篆也。同时程邈,作隶书,起于官职多事,以便施于徒隶。又名曰左书,则以其书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此我国文字最大之变迁,由篆入隶,至今皆并存之。
汉兴定律,学童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
[3]

,郡移大史并课。最者取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孝平时,征沛人爰礼等,令说文字,以礼为小学元士,此为书学设官及以书法考试之制,至唐且设书学博士之专官矣。
汉晋以至六朝,书法亦递变。今所通行之真书、行书、草书,皆为此时代所产生,而晋人尤以善书称于世。唐、宋以来,善书者,皆源出于晋人,盖真书、行书、草书,通俗应用,便于篆隶,故又成此一大变迁。即隶书之法,唐代亦小变,今所传唐隶,与汉隶亦殊不同。
元虽以蒙古之族,入主我国,诏令文告,多用白话,曾制定蒙古新字。然当时工书者,仍守唐宋之支流。明迄有清之初,学书者多守阁帖
[4]

。清中叶以后,一时风尚,研究《说文》,旁及金石文字。如是乃多摹碑碣拓本,自此书学乃有碑帖二派之区别。近今好古之士,推究文字源流,以发掘所得古代蠡壳龟版,仅存之文字,与敦煌石室所发现汉唐之写本,用求篆籀隶楷之变,此又书学近辟之涂径。继此以往,变迁如何,尚不可知。所愿我国人保存其国固有之文字,推行其国固有之文字,以尊其国,则为大幸,不可仅视为一国之美术也。
[1]
《周礼》地官小司徒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叙,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郑玄注云: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书画入门》 - 插图1
书籍《中国书画入门》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书画入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