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0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中国书学浅说
例言
绪论
书体之分析
笔法之研究
字之结体及运用(一)
字之结体及运用(二)
字之结体及运用(三)
学书之次第(一)
学书之次第(二)
中国历代制字之概述
中国历代书家与论书之概述
学书之宜忌
余论
中国画学浅说
例言
绪论
一 画体之分别 上
二 画体之分别 中
三 画体之分别 下
四 画法通论
五 画之用笔
六 画之用墨
七 画之设色
八 学画之程序
九 论章法
十 论皴法及点苔
十一 论写生及写意
十二 画之落款及题识
十三 画之品目
十四 画与书学之关系
十五 余论
附录一 苦瓜和尚画语录 石涛(清)
一画章第一
了法章第二
变化章第三
尊受章第四
笔墨章第五
运腕章第六
絪缊章第七
山川章第八
皴法章第九
境界章第十
蹊径章第十一
林木草章第十二
海涛章第十三
四时章第十四
远尘章第十五
脱俗章第十六
兼字章第十七
资任章第十八

附录二 大涤子题画诗跋(节选)
山水
梅兰竹松
花卉人物
附录三 历来对石涛画法画论的评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书画/诸宗元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9
ISBN 978-7-5104-3355-9
Ⅰ.①中… Ⅱ.①诸… Ⅲ.①汉字-书法-基本知识-中国②中国画-基本知识-中国 Ⅳ.①J2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18100号
中国书画
作  者:诸宗元
责任编辑:杨 磊  刘 洋
封面设计:何亭亭
责任印制:李一鸣  黄厚清
出版发行:新世界出版社
社  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100037)
发行部: (010)68995968  (010)68998705(传真)
总编室: (010)68995424  (010)68326679(传真)
http://www.nwp.cn
http://www.newworld-press.com
版权部: +861068996306
版权部电子信箱:frank@nwp.com.cn
印  刷:北京中印联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新华书店
开  本:787×1092 1/16
字  数:142千字 印张:13
版  次:2012年10月第1版 2012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04-3355-9
定  价:29.8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购本社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印装错误,可随时退换。
客服电话:(010)68998733
中国书学浅说
例 言
(一)我国书学,为国人所素重。自汉迄今,论书者代有述作,或陈义过高,不切今用;或词旨渊雅,难于通俗,此编目曰浅说,意在便于实习。
(一)书体改革,以及创作,为一国学术之大变迁,本编于此问题,援古证今,以述其略。
(一)我国现行之正书,及行草,大都源出晋、唐,论书者曾谓晋人尚意,唐人尚法,意有难传,法尚易解,本编故偏重于法。
(一)编者成此短册,几竭五十余日之日力,甄综故说,稍益新知,自视欿然,义多挂漏。
龟甲占卜文
绪 论
国于世界,一国应有一国之文字。所谓书法,以表示文字之构造,间架行列,及于点画,各有法度。其保持能永久,其推行愈广远,则其国为文明为强盛,如国人荒弃其国历代相传固有之文字,则将无以为国。此编者草此浅说之本义也。
我国教育,至周时为渐备。其时定制,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教国子,先以六书
[1]

,犹守黄帝时代仓颉所作之古文,至周宣王时,史官籀作大篆以教学僮,乃与古文异体。然自黄帝以来,至于周宣王,二千余年,我国所通行之字,惟篆书而已。
秦既焚书,古文浸失。李斯乃损益仓、史二家文字,造为小篆,即今所存汉许慎《说文》
[2]

,皆秦小篆也。同时程邈,作隶书,起于官职多事,以便施于徒隶。又名曰左书,则以其书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此我国文字最大之变迁,由篆入隶,至今皆并存之。
汉兴定律,学童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
[3]

,郡移大史并课。最者取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孝平时,征沛人爰礼等,令说文字,以礼为小学元士,此为书学设官及以书法考试之制,至唐且设书学博士之专官矣。
汉晋以至六朝,书法亦递变。今所通行之真书、行书、草书,皆为此时代所产生,而晋人尤以善书称于世。唐、宋以来,善书者,皆源出于晋人,盖真书、行书、草书,通俗应用,便于篆隶,故又成此一大变迁。即隶书之法,唐代亦小变,今所传唐隶,与汉隶亦殊不同。
元虽以蒙古之族,入主中原,诏令文告,多用白话,曾制定蒙古新字。然当时工书者,仍守唐宋之支流。明迄有清之初,学书者多守阁帖
[4]

。清中叶以后,一时风尚,研究《说文》,旁及金石文字。如是乃多摹碑碣拓本,自此书学乃有碑帖二派之区别。近今好古之士,推究文字源流,以发掘所得古代蠡壳龟版,仅存之文字,与敦煌石室所发现汉唐之写本,用求篆籀隶楷之变,此又书学近辟之涂径。继此以往,变迁如何,尚不可知。所愿我国人保存其国固有之文字,推行其国固有之文字,以尊其国,则为大幸,不可仅视为一国之美术也。
书体之分析
古今书体之说,至为繁赜。《法书要录》所载,梁庾元成《论书》
[5]

谓书有一百二十体,今多不传,惟唐张怀瓘所撰《十体书断》,标举尚简。其时去古尚近,追述造作之人,亦当可信。用宗其说,以实此篇。
钟繇 贺捷表
卫夫人 古名姬帖
古文 黄帝史仓颉所作。
大篆 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
籀文 周太史史籀所作。
小篆 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
八分 秦上谷王次仲所作。(《书断》又云:后汉亦有王次仲为上谷太守,非上谷人。此说近是。)
隶书 秦下邽人程邈所作。
章草 汉黄门令史游所作。
行书 后汉颍川刘德升所作。
飞白 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
草书 后汉张芝所作。
据上所述,现今通行之书体,已详其源流,惟独无楷法。然《书断》八分条下,引王愔之说,谓:次仲以古书方广,少波势,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又云:本谓之楷书,后世以为楷式,盖其时即以八分为楷书,故不别举其名也。宋高似孙《纬略》,引晋中经簿云,置楷书吏自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书画》 - 插图1
书籍《中国书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书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