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20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丛书总序
前言
第1讲 中医诊法的形成及特点
一、中医诊法的概念、意义及学习方法
二、中医诊法的诊病原理
三、中医诊法的特点
四、中国历代名医的诊法成就
第2讲 整体望诊法
一、望神诊法
二、望色诊法
三、形态望诊
第3讲 局部望诊法
一、头部望诊
二、面部望诊
三、五官望诊法
四、躯体望诊法(一)颈项望诊
五、四肢望诊
六、皮肤望诊
七、二阴望诊
第4讲 望舌诊法
一、舌质望诊
二、舌苔望诊
三、舌下脉络望诊
四、舌质舌苔结合望诊
第5讲 排出物望诊法
一、出血诊法
二、泪、涕、涎、唾、呕吐物望诊
三、望痰诊法
第6讲 闻 诊
一、听声音诊法
二、嗅气味诊法
第7讲 问诊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问诊法的内容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8讲 恶寒发热问诊法
一、恶寒发热问诊法
二、寒热往来问诊法
三、但热不寒问诊法
四、但寒不热问诊法
第9讲 疼痛、出汗问诊法
一、疼痛问诊法
二、汗出异常的问诊法
第10讲 头面五官问诊法
一、头部问诊法
二、面部问诊法
三、目部问诊法
四、耳部问诊法
五、鼻部问诊法
六、口部问诊法
七、咽喉问诊法
第11讲 躯干四肢问诊法
一、颈项问诊法
二、胸胁问诊法
三、胃脘问诊法
四、腹部问诊法
五、背部问诊法
六、腰部问诊法
七、四肢问诊法
八、皮肤问诊法
九、伤损问诊法
第12讲 饮食口味问诊法
一、饮食异常问诊法
二、口味异常问诊法
三、口渴问诊法
第13讲 二阴、 二便问诊法
一、二阴问诊法
二、二便问诊法
第14讲 妇女、 小儿问诊法
一、妇女问诊法
二、小儿问诊法
第15讲 诊脉的原理、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及察脉的临床意义
二、寸口诊脉法
三、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16讲 脉象的要素及正常脉象
一、构成脉象的主要因素
二、正常脉象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17讲 常见病理脉象
一、浮类脉
二、沉类脉
三、迟类脉
四、数类脉
五、虚类脉
六、实类脉
第18讲 相兼脉、妇女脉、小儿脉诊法及脉症关系
一、相兼脉、复合脉及其意义
二、妇女的特殊脉诊及其意义
三、小儿脉诊法
四、脉症关系
五、脉症相逆与脉症从舍
第19讲 按诊法
一、按诊的手法
二、面目按诊法
三、肌肤按诊法
四、胸腹按诊法
五、四肢按诊法
六、伤损按诊法
七、疮疡辨脓按诊法
第20讲 其他诊法
一、尺肤、面部、人中诊法
二、手部诊法
三、耳诊法
四、腧穴诊法
五、脐部诊法
六、肛门病位标示法
七、烧伤、烫伤诊察方法
版权信息
作者:张登本,孙理军
书名:中医诊断20讲
ISBN:9787560534091
出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中医诊病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通常概括为“望、闻、问、切”四法。此次《中医诊断20讲》的编著,是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掌握并付之于实践,在兼顾传统四诊的基础上,将常用的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病方法析解为20个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既相对独立,但又是中医诊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20个知识单元浑然一体,共同构架了中医诊断的知识体系。
本书突出“科普”的特点,表述通俗易懂、简洁易记,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自修研读之用。
丛书总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灵枢·逆顺》)。这是《黄帝内经》在“上工治国,中工治病”理论的影响下,对于擅长养生防病,使人健康长寿者的最高评价。根据这一思想,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治未病”的“上工”和“圣人”。我们编纂这套“上工书房”系列丛书的目的和用意,就是想让百姓人人都能成为一名自身和家人“未病”先防、先治的“上工”。
《黄帝内经》尊崇的“上工”有两个标准:
一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最高标准。此类“上工”能教人珍视生命,尊重养生,让人尽可能地健康不病。因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明一旦罹病,必然会给人体带来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伤害。可见,“治未病”就是指重视人体在未患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养生保健,使人健康不病而至长寿。这便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真实内涵,也是“上工”的最高水准。
二是“上工求其萌芽”,癒病“十全九”的优秀医生标准。作为食人间烟火的广大民众,终归会在机体“阴阳所不能全”(阴阳不会绝对平衡)的情形下,为“邪居之”而生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人体难免因感染邪气而患病。作为医务工作者,能够对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病邪尽可能少地对人体造成伤害,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达到“上工”这一最高境界,决非易事。“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要想达到“救其萌芽”之“上工”的水准,而不致于成为“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下工”,就必须精读医书,娴熟医技,临证时做到“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这也是秦越人所总结的“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难经·十三难》)。此处的“知一”“知二”“知三”,是对诊治疾病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多少,以及临床应用水平高低的评价。可见,对诊治疾病知识及技能掌握和应用得越多,其临床诊断准确率、疾病治愈率就越高。
本套系列丛书之所以名曰“上工书房”,就是本着《黄帝内经》对“上工”的两种评价,希望每一位热爱中医的读者能够通过本套丛书了解上工之医术,掌握健康养生之法,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这也是本套丛书策划和编纂的目的和用意。
丛书编纂者应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医学部主任王强虎和策划编辑李晶女士之约,将中医中药系列知识分为基础理论、诊法、辨证、中药、方剂、针灸、推拿、食疗等几大知识板块,运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行文风格予以全面介绍,各知识板块所涉及的专业术语、概念和原理,均遵循中医中药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诊断20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