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1.导读
2.伦敦有个海煤巷
3.苏格兰来的烧煤国王
4.第一批反对煤的人
5.人们眼中的空气污染
6.如何让烟气少一点
7.雾都伦敦
8.测量空气
9.大雾霾之后
10.总结
原书信息
推荐阅读
1.导读
  《大雾霾》是一本介绍伦敦遭受空气污染、人们对污染的认知及治理污染历程的作品。
  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大气化学家,能源与环境专家、东安格利亚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大气化学教授,专门研究伦敦空气污染。作为科学家,布林布尔科姆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和数据,讲述了伦敦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受到空气污染的困扰,之后得到“雾都”的称号更是拜污染所赐。
  在《大雾霾》一书中,布林布尔科姆并非简单地介绍空气污染,他还记录了政府和法律对污染的监管,此外还涉及污染对建筑、家具和文学艺术创作等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当你阅读此书时,就好像行走在伦敦迷雾中的福尔摩斯,追踪空气污染这个穷凶极恶的罪犯。
2.伦敦有个海煤巷
  “历史就是垃圾”,这里所说的“垃圾”就是指我们破坏环境留下的痕迹,它可以是下水道,也可以是厕所,还可以是烟囱。人类的活动并不是在近现代才开始破坏大气,其实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开始,而且反过来影响着人类自己的身体健康。
  为了遮风挡雨,人类学会建造房屋,一堆火则提供了足够的温暖。在产生热量的同时,燃烧还产生了大量的烟尘,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室内污染。通过研究来自世界各地古代人类的木乃伊,科学家发现他们的肺部组织已经变黑,这种病变被称为炭末沉着症,是长期大量吸入烟尘导致的。
  英国少有木乃伊,因此科学家将骨骼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4300多个人类头骨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人们患鼻窦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房屋中无法排出的烟气成了元凶。为了让烟气散去,当时甚至还有专门的咒语。
  当城市出现并扩大后,越来越多的烟气和尘雾变得无法消散。中世纪的伦敦,面包房、砖瓦和铁匠铺子成了燃烧大户,但是它们都比不上石灰窑。通过煅烧石灰石,人们获得了建筑用的石灰,还有副产品烟尘。为了满足石灰窑燃烧对燃料的需求,人们通过海运带来了煤,而曾经装卸煤的地方变成了今天伦敦的海煤巷。
  煤的燃烧产生了难闻的硫磺味,使伦敦人相信这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一个专门的调查委员会于1285年成立,议会更是在1307年颁布法令限制煤的使用。不久之后,黑死病席卷整个欧洲,英国在短时间内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人口下降减少了对燃料的需求,更为清洁的木炭又能够满足需要了,不过随着此后人口数量的稳步增长,作为燃料的煤终将卷土重来。
3.苏格兰来的烧煤国王
  伦敦人并不喜欢煤,他们平时燃烧的木炭既没有怪味又不产生烟尘,但是随着城市周围森林被砍伐殆尽,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的木材越来越贵。到16世纪中叶,木材在伦敦已经变成了一种昂贵的燃料,只有有钱人才用得起。
  与木材价格的持续走高相比,煤一直保持着亲民的低价位,因此逐渐被平民接受。与平民相反,贵族们坚持使用木炭,他们认为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时,贵族拒绝吃用煤烤出来的肉,贵妇人甚至不踏入烧过煤的房屋半步。
  1603年,当来自苏格兰的詹姆斯一世成为英国国王时,他开始在位于伦敦的王宫里燃烧煤,这种煤来自苏格兰,其更坚硬、硫化物含量更低,燃烧起来很少产生难闻的气味。于是,爱烧煤的新国王引领了潮流,让贵族和上流社会接受将煤作为他们壁炉中的燃料。
  进入17世纪之后,煤已经不再只是工业燃料,其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580年至1680年的100年间,伦敦煤炭进口量增长了差不多20倍,运煤船从400艘猛增至1400艘。用煤量的增加代表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工业的扩张,其成为伦敦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
  伦敦人已经完全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煤,这些曾经让人深恶痛绝的黑色矿物摇身一变成了“香甜的海煤”,它已经成为伦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了。
4.第一批反对煤的人
  国王詹姆斯一世在王宫里烧煤的时候也注意到烟气对建筑物的腐蚀,他在《强烈谴责烟草》一文中还提到了对吸烟和厨房中充满煤烟的厌恶。
  不仅仅是国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空气污染的问题,其中包括有大主教威廉姆·劳德,学者休·普拉特、肯内尔姆·迪格比和约翰·伊夫林。作为忠实的保皇派,迪格比和伊夫林在内战期间流亡法国,巴黎清透的空气让他们对笼罩在伦敦上空的烟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迪格比为此提出了原子理论,他假设烟气中的原子有着锋利的棱角,能够造成污染。
  伊夫林在1661年写下了《伦敦的空气和烟气造成的麻烦的消散,与约翰·伊夫林斗胆提出的一些补救方法》,他富有远见地指出工业才是用煤大户并提出应该将其搬到城市外围并在城市内栽种植物。不久之后,国王查理二世读了伊夫林的书并与他讨论了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案,不过除了种花种草其他措施都没能付诸实施。
  伊夫林认为煤是一种“阴沉”的燃料,会产生“如同地狱般的令人厌恶的海煤云雾”。烟气不仅侵蚀建筑、污染水源、杀死动植物,而且还破坏人们的健康。商人约翰·格朗特将伦敦的出生和死亡报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世纪上半叶,伦敦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也高于乡村的死亡率。
  在1679年11月中旬的一个星期里,占星家约翰·盖布利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两次“大臭雾”,这是非常严重的污染天气。当“大臭雾”出现后,伦敦居民的死亡率达到了峰值,仅仅在一个星期内死亡人数就超过100人。
  在17世纪,少数居住在伦敦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燃烧煤炭造成了空气污染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可他们无法阻止污染的进一步加重。
5.人们眼中的空气污染
  进入18世纪,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伦敦对于煤炭的需求量持续增加。阴沉的天空和包含烟灰的雨水已经变得司空见惯,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伦敦人的雨伞都是黑颜色的。为了保证房屋外表整洁,人们每三年就要刷一次油漆,油漆的颜色无一例外都是灰暗的颜色。
  煤烟的破坏力还远不止于此,煤炭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则会形成硫酸。当雨水和雾气笼罩伦敦,水汽中的酸就开始 ............

书籍插图:
书籍《大雾霾》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雾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