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阴阳养生法—2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第1章 阴阳学说与补阴
第2章 常用补阴阳中药
第3章 常用补阴阳食品
第4章 补心养阴
第5章 滋补肝阴
第6章 滋阴补脾
第7章 滋阴补肺
第9章 温补心阳
第10章 温补肝阳
第11章 温脾补阳
第12章 温补肺阳
第13章 温补肾阳
第14章 补阴阳膏(羹)
第15章 补阴阳药酒
第16章 穴位补阴阳法
第17章 艾灸补阴阳法
第18章 足疗补阴阳法
第19章 穴位贴敷与敷脐补阴阳法
第20章 药枕补阴阳法
第21章 针刺补阴阳法
第22章 耳穴补阴阳法
第23章 按摩与刮痧补阴阳法
第24章 气功补阴阳法
前言
阴阳是中医四诊八纲的总纲。八纲中的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都可以用阴阳两纲加以概括,即表、热、实为阳证,里、虚、寒为阴证。因此,人体一切错综复杂的病情都可以归纳为阴阳两大类型,从而制定辨证治疗的总方向,获得正确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很多疾病,诸如现代医学的慢性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感冒、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急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内耳眩晕症、神经官能症、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癫、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更年期综合征、尿崩症、不孕症、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运用壮阳补肾、温补肝阳、温阳补心、温阳补肺、温阳补脾,或滋阴补肾、滋阴养肝、滋阴补脾、滋养心阴、滋阴养肺的方法调养、治疗,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医补阴阳养生法》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关注和认可,也有些读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订建议。为与时俱进,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再版。适时增补了中医有关人体阴阳的生理、病理和阴阳常见虚弱病证等基础知识,各类阴阳虚证的证候特点和补法概述,以及针灸、药枕、艾灸、刮痧、敷脐、穴位贴敷、按摩、气功补阴阳法等新内容,希望对广大读者补阴阳养生有所裨益。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马汴梁
2010年10月于梦痴斋
第1章 阴阳学说与补阴
阳基本知识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是由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也是由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展、不断变化。阴阳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具有相互的辩证法思想,属辩证、对立统一的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思想。
阴阳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阴阳的含义和阴阳的特性。
(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中国古代解释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理论。其最初的含义是很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和静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如《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所谓“道”,即是指规律。阴阳,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作为认识自然的一种方法论,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学科领域。医学家们运用阴阳学说解释医学中的一切问题,从而将阴阳学说与医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医学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1•
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的方法论。
(二)阴阳的特性
主要包括人类对自然界及人体认识的普遍性、关联性与相对性。
1.普遍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即是说,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或依据,是人们最常接触到的相互对立的“水”和“火”之特性,并以此来进行归纳和分类。阴阳虽是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却可以根据具体而明显的水、火这对矛盾的特性,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划分为阴阳两大类,用来解释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因而具有普遍的特性。如方位、时间、季节、温度、亮度、运动状态等,每个概念之中都存在着阴阳的关系。
2.关联性 所谓关联,是指这些事物或现象,必须是相互关联的,或者说事物或现象是属于同一统一体中的相互关联的两部分。如水与火,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不同事物或现象。
水性寒而不走,火性热而炎上,故水属阴,火属阳。又如人体的气和血,同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但两者的形态和作用又有所不同。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故气属阳;血具有营养和濡润的作用,故血属阴。阴阳学说中的阴阳,仅是抽象的属性概念,而不是指具体的事物。所以《灵枢》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用阴阳来分析事物和现象,不仅能概括其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且同时还代表着这两个方面的一定的属性。
3.相对性 所谓相对,是指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它可以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并随着时间、地点等一定的条件的变更而发生改变。《局方发挥》
指出:“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而言,所指无定在。”所谓“无定在”,即是指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而言。一般来讲,阴阳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阴阳的互藏、阴阳的可分、阴阳的转化等方面。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般而言,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4个方面的平衡。
(一)阴阳对立制约的平衡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换言之,对立是二者之间相反的一面,统一是二者之间相成的一面。没有对立,也就没有统一;没有相反,也就没有相成。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补阴阳养生法—2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