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育忧思录_国医大师十老访谈实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医教育忧思录
——国医大师十老访谈实录
主编 王 群 夏文芳
复旦大学出版社
目录
序言(陈凯先)
中医人应“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义为衡”——裘沛然国医大师访谈录
中医人要培养文化自信——陆广莘国医大师访谈录
勤求古训 融会新知——唐由之国医大师访谈录
熟读经典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颜正华国医大师访谈录
坚信中医,做强师资,弘扬文化,突出特色——周仲瑛国医大师访谈录
仁心仁术,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何任国医大师访谈录
学中医要广博而精深——郭子光国医大师访谈录
笃行务本,安道求真,厚德怀仁,乐群敬业——张灿玾国医大师访谈录
加强经典,重视实践——张琪国医大师访谈录
学习中医,经典为根,文化为魂——班秀文国医大师访谈录
后记
序 言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高等中医教育的快速发展。
近六十年来,高等中医教育已基本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完成了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接轨,应该说高等中医教育的成绩是显著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当前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一些毕业生在继承和创新传统中医文化、在职业胜任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这些也成为中医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带着对中医教育问题的关注,带着对国医大师们的无限敬仰,上海中医药大学王群教授领衔,严世芸教授、胡鸿毅教授等专家指导的《国医大师中医教育思想的研究》课题组的十多位年轻教师,以口述实录方式,现场采访了十位国医大师。他们是2009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评选的我国首批30位国医大师中的部分代表。 这十位国医大师作为中医学界的权威和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堪称“国宝”级人物。他们大都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接受过严格意义上的中医传统培养模式——“师承”教育,他们又是大多现代大学制度下发展成熟起来的中医教育家,是高等中医教育事业的奠 基人。
国医大师是当代中医人才“为学、为人、为师、为医”的楷模,开展对国医大师教育思想的研究,是弘扬大医精诚的医术医德的重要载体,对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导向与示范效应。探究国医大师的成长成才经历对揭示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机制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有助于解决当前高等中医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中医教育的有效性。国医大师们个个身怀绝技、满腹经纶,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医大师教育思想的研究就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2011年间,《国医大师中医教育思想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分赴北京、哈尔滨、济南、成都、南宁、南京、杭州、上海等地,面对面地采访了陆广莘、唐由之、颜正华、张琪、张灿玾、郭子光、周仲英、何任、班秀文、裘沛然等10位国医大师以及他们的学术传承人,就中医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课题组用笔和镜头“原汁原味”地、生动地记录下了国医大师们的音容笑貌,记录下了国医大师们成长成才的奋斗之路,记录下了国医大师们对中医教育的无限关切、深刻忧思的拳拳之心,记录下了大师们对中医教育的真知灼见!于是,也成就了《中医教育忧思录——国医大师十老访谈实录》这部口述实录的报告文集。报告文集是对“国医大师”这一国宝级珍贵财富进行的深度挖掘和有效 传承。
《中医教育忧思录》可以成为中医学子磨砺品格、激励成才的励志之书,可以作为中医学子传承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精髓的生动、鲜活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全国各高等中医院校人才培养的宝贵借鉴。
以此为序,以表达我对国医大师的崇敬之意和对中医药人才培养事业的关切之心!
中医人应“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义为衡”
——裘沛然国医大师访谈录
大师简介
裘沛然,原名维龙。1913年1月30日出生,浙江省慈溪市裘市村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
7岁入私垫读书,11岁师事姚江学者施叔范先生,1928年至1930年在家自学经史百家之书以及文学、历史和自然科学书籍,1931年只身来到上海,求学于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1934年毕业后至1958年先后悬壶于慈溪、宁波、上海。临诊之余,勤研中医学和历史、文学、哲学等。1958年应聘进入上海中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历任针灸、经络、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诸教研室的主任。1980年担任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1981年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1984年任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并为院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安徽中医学院顾问,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术顾问,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导师之一。1979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同年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83年任市政协常务委员,1988年兼任市政协“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特殊津贴,1993年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20世纪成就奖,2008年获上海市医学贡献奖,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
曾主编的著作达40部。其中,《裘沛然选集》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中国古籍大辞典》获国家辞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所撰论文30余篇,其中《疑难病症中医治法研究》一文曾获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早年主持研究的“经络玻璃人”模型及脉象模型,曾分别荣获国家工业二等奖、三等奖。在教学工作中,裘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启发式讲课、形象教学和现场教学。他还创造性地制订了中医“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以提高教学质量。他终生研究儒家之学,其晚年力作《人学散墨》专门论述了如何做个“合格”人,为我们设计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教育忧思录_国医大师十老访谈实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