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读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我们怎样读书/范寿康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11
ISBN 978-7-5154-0379-3
Ⅰ.①我… Ⅱ.①范… Ⅲ.①读书方法-文集 Ⅳ.①G792-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79419号
出 版 人 周五一
责任编辑 柯琳芳
特邀编辑 袁又文
封面题字 林 曦
责任校对 曲振洲
装帧设计 彭 立
出版发行 当代中国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网  址 http://www.ddzg.net 邮箱:ddzgcbs@sina.com
编 辑 部 (010)66572154 66572264 66572132
市 场 部 (010)66572281或66572155/56/57/58/59转
印  刷 北京鹏润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80×1230毫米 1/32
印  张 7.875
字  数 146千字
版  次 2014年3月第1版
印  次 2014年3月第1次印刷
定  价 30.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拨打(010)66572159转出版部。
编辑者言
在中外出版物中,有一类小书,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轻松可爱,如溪水中的松影,自有一种清简之美。以中国近百年著述为例,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笔力轻点,便勾勒出文史研究的通幽曲径。吴经熊先生的《唐诗四季》,笔意蹁跹,文采斐然,堪称才情横溢的学术佳作。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明辨故实,条分缕析,还原一个本真的三国。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概要》不啻为作诗填词的入门捷径……这些“小而可贵的书”,无一例外,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绝对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丛书名曰“小书馆”,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荟萃这类小书的一套丛书。其所收小书的标准如下:不限门类,不限年代,不限国家,只要有文化的积淀,可喜的文字,阅读的趣味,未出版或虽已出版但市面上版本极少,又或者已绝版多年的小书,均为“小书馆”所收之范围。尤其是很多绝版多年的小书,曾为读书人所喜爱,但堙没已久,难觅其踪。“前人之努力,无数心血,唯愿时光不能将其尽数埋没”。拂去这些书上厚厚的时间之尘,这也是“小书馆”最初的缘起。但书海茫茫,收不胜收,“小书馆”不求规模的宏大,不限时间的长短,不拘门类的均衡,只要得中意的小书,达到一定册数,且可编为一辑的,便会推出。
“小书馆”所收之书,虽是小书,却是值得大观的。这套丛书的作者,很多为一派之宗,于他们各自的领域开山立派,影响着当时的思潮与风尚。诸如新理学的创立者冯友兰,中国民俗学之父娄子匡,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之一的齐如山,诗书画印皆成一家风骨的白蕉,掌故学大师瞿兑之,数学科普大家刘薰宇,等等。还有一些作者虽然不如大师那样令人瞩目,但其著述同样会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
这些小书可谓是那些时代最具品质的文字,但它不是时髦的,也不是热门的,有的还是冷僻的。在此纷繁之世,出版这样的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读书一事,不合时宜,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学者、出版家傅璇琮说:“我觉得读冷僻书,犹如吃青皮橄榄,或喝毛尖绿茶,初似生涩,终有一种回味。不像赶时髦,趋热门,热闹一阵子,脑子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剩下。冷能避俗。”不过“人各有心,不能皆合”,正如你喜青皮橄榄、毛尖绿茶,他却喜口香糖、可乐,或是其他别的东西,喜者自喜,厌者自厌,但这无妨,自然与社会原本就是多样性的。“小书馆”不敢期望众人的青睐,但求为这个时代依然还能沉浸在阅读中的读书人,提供几本可看的书,也就够了。
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一件事。这样看来,读书亦如吃饭、打牌、下棋、聊天、看电视等,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但迄今为止,书籍仍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活动的文字记录,关乎心智、成长、品位……如此,于闲暇之际,一壶茶,一册书,去寻得书中的乐趣,开始惬意的思想之旅,岂不快哉!
让“小书馆”与您结伴而行。
“小书馆”编辑部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写在前面
《我们怎样读书》这本书,曾经是面向中学生读者的一本书,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刊行,现在我们看到的本子,就是以它作为底本重新出版的。
那个时候,以开明书店和《中学生》、《学灯》、《新月》等杂志为基地,催生的很多文字和出版的书籍,现在重印,仍然是畅销的,有很大一部分,经过岁月的淘洗,已为历史证明是当然的汉文经典之作,朱光潜编著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文章讲话》、《文话七十二讲》等,是不会有人轻视它的学术与实践价值的。这样的经典之作,自那个时代挥手而去,绝响已为现实。与之相类,《我们怎样读书》里收录的文字,亦为经典中的菁华,无不氤氲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人文气息。
和这本书有着密切关联的,是位于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它在一九一九年由经亨颐创办,十余年间,夏丏尊、朱光潜、朱自清、丰子恺、刘薰宇、张孟闻、范寿康等曾在这里任教,而到此讲学过的老师,就有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俞平伯、柳亚子、蒋梦麟、于佑任、陈望道、张闻天、黄宾虹、叶圣陶、张大千、李叔同等人,风云际会,一时大家云集,真是灿若星汉。拨过历史的尘埃,仅看看名单,就知道对于一所中学来说,这阵容却是怎样的气派和奢华了。这所中学,在夏丏尊、朱自清等人的散文中,不因白马湖优美的湖光山色,就少了它的笔墨,它有一种沉潜的、人文的力量在,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在风景依旧的白马湖畔。
本书主编范寿康先生现在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位台湾国语运动发起人之一,享年八十八岁的“春晖不老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曾在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一九八二年,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春晖中学,深情地对师生说:“在这五十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追念着春晖以及这里的同学。”
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时候,范寿康主持校务,课 ............

书籍插图:
书籍《我们怎样读书》 - 插图1
书籍《我们怎样读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们怎样读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