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传西渐——中西文化交流史散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东传西渐:中西文化交流史散论/许明龙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
ISBN 978-7-5161-5394-9
Ⅰ.①东… Ⅱ.①许… Ⅲ.①文化交流—文化史—中国、西方国家—文集 Ⅳ.①K203-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306650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张林
特约编辑 宋英杰
责任校对 高建春
责任印制 戴宽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次 2015年1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26.5
插页 2
字数 421千字
纸书定价 75.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 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上篇 沟通中国与欧洲的桥梁东传西渐
试评18世纪末以前来华的欧洲耶稣会士
(一)关于分期问题
(二)关于背景和动机
(三)关于活动和作用
(四)几点商榷
卫匡国在华行迹再探
一 卫匡国结束欧洲之行后何时返抵杭州?
二 卫匡国在何地遭遇清兵?
三 卫匡国到过北京几次?
四 跟随卫匡国赴欧的中国教徒是否郑玛诺?
五 卫匡国何时去福建?
六 卫匡国何时结识朱大典?
七 卫匡国何时结识瞿式耜?
八 卫匡国是否曾被中国军队俘获并送往新荷兰岛?
九 卫匡国到过中国哪几省?
与众不同的耶稣会士——傅圣泽
生平
为康熙提供天文和数学服务
在中国问题上的索隐派观点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
被迫返欧
对一些欧洲名人的影响
中法文化交流先驱黄嘉略——一位被埋没二百多年的文化使者
生平
贡献
辨雪
关于早期来华传教士的评价问题
关于法国大革命消息传入中国的时间和途径
A.关于马戛尔尼使团
B.法国传教士提供的信息
C.简短的结论
梁启超的法国大革命观
黄嘉略与孟德斯鸠
中国学界近年来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之管见
中篇 中国在欧洲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与中国在欧洲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7、18世纪欧洲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及其后果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对中国专制主义的褒贬
并非神话——简论17、18世纪中国在法国的形象及其影响
试论中法文化交流中的“变形”问题
18世纪欧洲“中国热”退潮原因初探
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下篇 孟德斯鸠与中国
略论孟德斯鸠的贵族政治思想
孟德斯鸠不是封建叛逆——重读《论法的精神》
作为历史学家的孟德斯鸠
一位当之无愧的历史学家
不拘泥于细节,从宏观上把握历史
摒弃历史学中的神学思想
从“一般精神”中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
历史不是偶然事件的堆砌
政体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标志
孟德斯鸠学说的传入及其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影响
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
严复与孟德斯鸠的《法意》
“五四”以来中国对孟德斯鸠的研究
一 论及的主要问题
二 对孟德斯鸠的总体评价
三 不足与期待
小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之本意
孟德斯鸠对“礼仪之争”的解读
《我与黄先生的谈话中关于中国的若干评述》的作者应是孟德斯鸠——与米格尔·贝尼泰兹教授商榷
绪言
孟德斯鸠与黄嘉略的会见
黄嘉略的巴黎日记
黄嘉略的法文水平
关于汉字的214个部首
《若干评述》一文的性质和文中的星号
《若干评述》中的一首民歌
“黄”字的拼写
孟德斯鸠究竟做过什么官
重温孟德斯鸠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批判
皇帝政体是专制主义
“三权分立”的原意
自由必须由法律保障
后记
上篇 沟通中国与欧洲的桥梁东传西渐
试评18世纪末以前来华的欧洲耶稣会士
明清之际大批欧洲耶稣会士来华,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历来为国外学者所重视,研究成果颇多。新中国成立前,陈垣、陈受颐、阎宗临等学界名流也多有论著。1957年朱谦之先生任教北大时,着手修改他于1940年出版的旧作《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的影响》,将此书的“前论”作为讲义印发,文中有关耶稣会士的论述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在此后的两三年间,《新建设》《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批文章,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针对朱先生认为耶稣会士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的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来华耶稣会士被定性为“西方殖民者配合其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的一支先遣队”
[1]

。除了朱先生1959年发表的两篇答辩文章外,此后20年间,鲜见不同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大有改观,不但研究者和研究成果数量大增,而且初步形成了不同意见争鸣的局面。
[2]

近十余年来,对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的个体研究较前深入,研究范围也正在不断拓宽,但是对耶稣会士的群体研究,较之当年围绕朱谦之先生的观点而展开的论战,无论在论点或论据上,尚无多少新的突破。
朱杰勤先生在为朱谦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关于耶稣会士的性质,耶稣会士来华的动机、经过及其作用等问题,都是研究中国历史及世界史者所不容忽视的。”
[3]

朱杰勤先生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目前对耶稣会士的个体研究和专题研究,推进了明清之际中西方文化交流史研究,使之具有坚实的基础,但要回答朱杰勤先生提出的问题,则需要把耶稣会士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这个问题阐明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关于分期问题
关于耶稣会士在华活动的分期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各有其理由。我主张分为三期。第一期从罗明坚进入中国内地(1580年)到南怀仁去世(1687年),以下几位都是在这一期中比较著名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庞迪我、熊三拔、金尼阁、艾儒略、汤若望、卫匡国、闵明我、柏应理、南怀仁。为耶稣会士入华探路的沙勿略虽早在1552年就到了珠江口外的上川岛,其后范礼安于158 ............

书籍插图:
书籍《东传西渐——中西文化交流史散论》 - 插图1
书籍《东传西渐——中西文化交流史散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东传西渐——中西文化交流史散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