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家记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上海街头
国定路550弄
虹镇旧事
一件旧案
少年气——暴热夏季的随想
我的麻将生涯
穿条纹社交服的爷叔
饭泡粥之味
上海面孔
我的邻居王安忆
陈逸飞:他的城
闵惠芬的logo
杨华生:两个警察
张瑜:庐山、小街及1980年代的浪漫女贼
潘虹:消逝的“嘉宝”
黄永生:上海RAP
上译厂:暗影往事
飘:邱岳峰往事
上海街头邱先生
附录:上海“闲话”谐趣教案
中国故事
上海街头
国定路550弄
图为1994年左右淞沪铁路附近况貌。淞沪铁路经过国定路,沿途聚居人群的生活非常接近国定路550弄,故借景思怀。(摄影/许海峰)
国定路,如今北起政立路,南到黄兴路,一路经过上海两所高校: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国定路的名字,源于1927年当时国府的“大上海计划”,在远离租界的地方,建立属于上海人自己的荣光。“国定”两字,无疑蕴含了最朴素的家园安定的意思。
今天,国定路550弄已经从地图上永久地消失了。它的旧址大约在今天国定路580弄的位置,601弄的对面。我第一次进入550弄,是1973年,那年我两岁半。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混沌,还长久地印刻着那一天的镜头碎片:我被人从火车的窗口递出去,穿着中山装胸前别一支钢笔的爷爷笑吟吟地看着我,奶奶和叔叔在一旁。后来的事情我是听我奶奶在日后长久的黄昏与黑夜来临之前对我絮叨的:从火车站把我接回家里的那天,左右邻居都笑趴下了——从没见过一个孩子这么脏。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2团十连,坐三到四个白天的汽车才能到乌鲁木齐市,再坐三天三夜的火车,方抵上海。在支边的十七年中,我的父母在漫长的省亲往返中耗尽了时间与金钱。
于我,比混沌来临之前更为混沌的1963年,一个火红的年代。我爸妈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来到新疆。如同传说中那般,他们中的一位是偷取了家中的户口本报名然后成行的。在上海,我爷爷家住在国定路550弄,一个乱哄哄类似虹镇老街的居民社区;我外公家住在距离差不多两公里之外的四平路平昌街的铁路新村——上海铁路系统职工住宅区,一色的黄色外墙,当年日本人留下的遗迹。从四平路国定路的平昌街一直到国定路政民路沿线,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留下的这种风格鲜明的两层联排民居还比比皆是。彼时,相隔不过一箭之遥的这两名男女并不相识。
1973年,爸妈托一个回上海的同事把我捎回,随身行李中还有我好几顶缀了闪闪红星的军帽,上边的红五星,可是货真价实的军用品。一旦回到上海,该是一件多么炫目的事。我长大后看到相关文字资料,文革中的上海,已经出现了因哄抢军帽而入狱的案例。可惜这位捎我的张叔叔有点一根筋,每次火车行进中我要撒尿,他把我从车窗口平端出去,几乎整个放到车厢外嘘嘘时,总是忘记拿掉我的军帽。于是,我的一顶顶非常“正楷”
[1]

的军帽就这样一次次飞走了。
奶奶换了好几盆洗澡水,才算洗出一个还算周正的孙子。干净是干净了,大家很快发现:此孩头大。头大到什么地步,我说不清,从小我也没觉得项上沉甸甸的。
小时候,在里弄里,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王海,你的头有几公斤?
一般视我当时的心情,答案从三公斤到五公斤不等。
个别促狭的人,会用手指轻轻捅一下我肚脐眼上方接近肋骨的部分,我就会“唉唉唉”地惊呼几声,然后摇晃着大头失去平衡,一屁股坐在地上。
国定路550弄,那时还属于宝山县,从今天的复旦大学往北大约一公里右转,就在今天的国定路580弄的位置。里弄里有几百户人家,是城市居民与农民伯伯混居的典型社区。里弄朝北与江湾机场隔一条政立路相望的地方,是宝山县五角场大队的地界。一直到1980年代早期,如今国定路600弄的地方,还是大片的菜地。
当时在今天上海财经大学校门往南一点的位置,是一棵硕大的榆树,树干上垂挂着一截一米多长的铁轨。每天五角场生产大队的农民伯伯们敲响这段发声清脆的铁轨,召唤下地劳作。1980年,我弟弟刚回上海那年,不知何故在国定路上埋头撒腿狂奔,甫一抬头,额头正中铁轨,顿时鲜血淋漓……
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秋季,五角场大队的农民伯伯都会编制出红色的柳条筐,堆得足有几层楼高。小孩子喜欢叫它“篮头山”。篮头山内外,充满了新鲜植物的清香味道,那是如今的城市里杳无痕迹的一种气息。有很多次,我远远望着篮头山的群山山脉,感觉它们像瞬间燃烧的火把,只欠一丁点儿火星。
国定路550弄,刚解放的时候一定是棚户区。1973年往后,从我记事起,里弄里不少居民和农民伯伯已经利用自己的勤劳双手,盖起了两层的小楼。多年以后,我和一位出生于虹镇老街的朋友聊天,说起居民自己造房子的事情。他说,造一幢两上两下的房子是他们里弄所有家庭的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很多脑力体力双重透支的父亲在房子落成后没几年就去世了。
房梁架好的那一刻,照例要从上边往下抛红色元宝状的定胜糕和各色糖果。那是里弄里孩子们的节日。
由于头大,极易在混乱的哄抢中失去平衡,我很少参与此类无聊的游戏。里弄里上海孩子们流行的大多数乐子,我基本都不怎么感兴趣:刮片、弹珠、滚铁圈……估计成年后我把童年游戏方面的缺憾全在麻将上补偿了。
550弄不属于政府规划,而是由居住者本身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可以在任意时间对其拆除重建的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社区——当时叫里弄。从各项环境指数看,它优于潭子湾、虹镇老街等本埠闻名遐迩的“城市贫民窟”,但又及不上曹杨新村、两万户等解放后政府新建的工人新村。从排水系统上可见一斑。我记忆中七岁之前在550弄遭遇的大水进户至少有三次以上。大到什么程度?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坐在木制的脚盆里浮在家门口和邻居孩子打水仗。
记得是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我从沉睡中醒来。入睡前刚下过暴雨。此刻,月光静静地洒在我家的水门汀地板上。忽然,我恍惚觉得不对劲,我的那双塑料泡沫拖鞋仿佛生了脚居然自己慢慢朝门口溜过去……我一个激灵,大喊:“奶奶,发大水啦!”
外国的孩子童年最盼望见到的大概是圣诞老人。那时我们上海的小孩子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老头,但是我们也有最想见的——和反特电影《黑三角》里的不一样,夏天来我们里弄卖冰棍是一个老头,而不是脸颊圆滚滚的阴险老太。应该说,那老头是一个不老的传 ............

书籍插图:
书籍《上海私家记忆》 - 插图1
书籍《上海私家记忆》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上海私家记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