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历史思想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王灿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8
ISBN 978-7-5161-3215-9
Ⅰ.①尚… Ⅱ.①王… Ⅲ.①《尚书》—研究 Ⅳ.①K221.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13737号
出 版 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顾世宝
责任校对
 王雪梅
责任印制
 张汉林
数字编辑
 周晏
出  版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网  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 行 部
 010-84083685
门 市 部
 010-84029450
经  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  刷
 北京市大兴区新魏印刷厂
装  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  次
 2013年8月第1版
印  次
 2013年8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10×1000 1/16
印  张
 21
插  页
 2
字  数
 352千字
纸书定价
 59.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64009791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古籍和史著;同时, 中国向来又以“历史的国度”著称于世,历史思想含蕴丰富而影响巨大。本书以“《尚书》历史思想”为研究对象, 系统考察了《尚书》中的华夏历史意识、历史天人观念、历史变动观念、历史功用思想、历史审美思想等诸多方面,评述了《尚书》历史思想的影响和当代价值,第一次对《尚书》历史思想作出了全面、 系统的考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深化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识。
作者简介
王灿,男,1972年10月生,山东枣庄人,汉族。1994、 2008和2011年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站文学博士后。博士所学专业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学术文化”。自1990年入大学读书至今二十余年,一直对史学、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保持浓厚兴趣。 自1998年以来,共发表杂文、论文等共50余篇,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其他项目多项。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相关的研究成果自汉代以来便日积月累,以至汗牛充栋。各家的研究有通解通释,也有专论专考,着眼点不同,类例亦各异,但都或远或近、或多或少地涉及《尚书》的历史观念或历史思想。现在一般称此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似乎不把它当作历史著作来看,实则相对于先秦学术的发展历程和真实水准而言,未尝不可把它看作当时史学的高端作品,或者径认为它就是中国史学的开山之作。书中所包含的历史思想是既丰富又具体的,而且是多向度、多层面的。王灿博士的学位论文以《〈尚书〉历史思想研究》为题,欲求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有所发明和创新,这不论在思想史还是史学史、史学理论的研究方面,都应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谈《尚书》的历史思想,自然不能脱离中华民族对自身早期历史的看法。中华民族是个巨大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先秦时还率称华夏,覆盖众多的族群。我以为先秦学术史上有关华夏民族起源和演进的种种历史观念,现在可以统称为华夏史观;与此相对的是各部族以自身族类记忆的形式展开的历史观念,现在可以统称为部族史观。部族史观多可追溯到传说时代的神话与史话,其中也包含了若干华夏史观的初始因素,并成为日后华夏史观整合与进化的思想基础。这种整合体现在典籍的记录中,《尚书》是最古且最有典型性的。先秦学者著书立说,已多援引《夏书》、《商书》和《周书》,概括的引用则只称之为《书》。现存的《尚书》按虞、夏、商、周四代的顺序编辑,便极其鲜明地展示出华夏民族追述自身历史的大脉络和大框架,体现出早期华夏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基础结构。此种严肃的断代观念和分期系统超越于上古部族史观之上,透露出强烈而清醒的“大一统”国家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标志着华夏历史意识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完全成熟。这中间蕴含着一系列民族融合、政治变动、文明进化、共同体的认知等机制,都是和历史思想相关联的。特别是此种追述所显示的历史连续性观念,表明华夏文明是个原生型的有着独特发展道路和普遍性格的连续体,从来没有中断过。这一观念深刻在古人的意识中,不仅是华夏史观的核心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支柱之一。此外,“断代”编辑的方式注重历史源流,也强化了《尚书》自身的文献价值,使之成为后世古典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思想史、文献文化学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宽泛一点说,先秦“六经”所保存的集体的历史“记忆”和寄托于追祖敬宗、报本返始的寻根意识,都体现出华夏民族统合与文化整合的历史背景。这点在《尚书》中尤为鲜明,故而今天的研究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历史学上的本体论,强调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和体认,理应成为一切史学思想的基石。中国式的历史思想,自先秦时围绕恢宏的华夏史观逐渐展开,即已涵括诸多独具特色的分命题。天人关系是绕不开的,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大约至迟自西周以来,便成为华夏史观所关注的一条主线;其间总的趋势是从“神本”走向“人本”,上升到历史观上也就是轻“天命”而重“人事”,将历史本原问题从天界拉回到人间。与此相应的是摆脱“神创”意识的文明进化史观,如《易传》所标称的“圣人”作八卦而“制器尚象”的理论,实际是一种由器物制度而抽象出来的反向构筑的学说,“圣人”的概念已无异于指称文明进化的代名词。另一条主线是历史运动问题,先秦经典学与诸子学都承认历史是变动的,不是静止的,是辩证发展的,不是平直运行的,其中包括现在所称的进化论、循环论等历史思想的因素,甚至不乏所谓“倒退史观”的说法。问题集中于不同时代的治道之变化,有关王道与霸道、常道与变道、直道与圜道,以及“先王”与“后王 ............

书籍插图:
书籍《尚书》 - 插图1
书籍《尚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尚书》历史思想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