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注新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卷首的話
《論語新注新譯》導言
例言
學而篇第一
爲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附録
《大中華文庫·論語》前言
“嚴夷夏大防”抑或“重君臣大義”?
《論語》“何有於我”解
也談《論語》中的“人”與“民”
《論語》疑難詞句考證索引
後記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論語新注新譯/楊逢彬著,陳雲豪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1
ISBN 978-7-301-26562-8
Ⅰ.①論… Ⅱ.①楊…②陳… Ⅲ.①儒家②《論語》—注釋③《論語》—譯文 Ⅳ.①B222.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5)第280830號
書 名
論語新注新譯
Lunyu Xinzhu Xinyi
著作責任者
楊逢彬 著 陳雲豪 校
責任編輯
張弘泓
標準書號
ISBN 978-7-301-26562-8
出版發行
北京大學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 100871
網 址
http://www.pup.cn 新浪微博:@北京大學出版社
電子信箱
pkuwsz@126.com
電 話
郵購部62752015 發行部62750672 編輯部62753374
印 刷 者
經 銷 者
新華書店
880毫米×1230毫米 A5 16.875印張 437千字
2016年1月第1版 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價
42.00元
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或鈔襲本書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舉報電話:010-62752024 電子信箱:fd@pup.pku.edu.cn
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出版部聯繫,電話:010-62756370
獻給CEMA,祝賀她成立十周年。
——本書的研究與寫作,得到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高等研究院(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CEMA)鼎力支持。
本書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運用現代語言學方法考釋先秦漢語疑難詞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15BYY124)之階段性成果論語新注新譯目録目録
卷首的話
著者之撰作本書,志在創作一部如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那樣的傳世之作。著者深知,在《論語譯注》已經問世近一甲子的今日,如果這部書的水準較之《論語譯注》不能有較大幅度提高,斷不能“藏之名山,納于大麓”。但著者限於才學,未必能全面做到這點;只能力爭做到,在最見功力的古今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的疑難詞句的考證上做得較以往注本更爲精確可信,庶幾可達此目的;果能如此,則今譯的準確度,也將隨之提高。但須聲明,凡所考證,絶非爲了矜奇炫博,與衆不同,而一以求真求實爲指歸。且不論本書之考證多是在前人見仁見智的考證中論證孰正孰誤,即使如“未知,焉得仁”(5.19)“何有於我哉”(7.2)“又誰怨”(20.2)等少數考證,差可謂之一空依傍而别出心裁,其初衷也無不是求真求實。著者的理想是,將詞句考證做成環環相扣嚴絲合縫的藝術品。爲達此目標,真可謂嘔心瀝血,竭慮殫精,從2004年初開始研究寫作到正式出版,將近十二年,較之“十年磨一劍”猶有過之!有時爲寫一千字的考證文字,得花費半個月,看過的資料多達十幾萬字。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這把寶劍自感尚不能與刃若秋霜的干將、莫邪,一較高下。
即便如此,著者既然敢於把這本小書呈獻出來,當然是自認爲已經初步達到了“名著”或“傳世之作”的標準。其結果無非有二:一是實至名歸,那麽讀者之購得此書,確實物超所值,著者至感欣慰;一是口惠而實不至,則不自量力,或欺世盜名之誚,在所不辭。讀者其評判之!
如何才能在《論語》的疑難詞句的考釋上求得較大突破呢?只能見賢思齊——向清代高郵王氏父子和著者祖父楊樹達先生的最令人稱道最令人信服的考證範例看齊。古書疑難詞句的釋讀,學術界公認做得最好的,當屬清代高郵王念孫、引之父子,學界稱之爲“最博最精”,這幾乎是没有疑義的。
以下兩例是高郵王氏父子詞語訓釋的經典範例。前一篇考證的出自《詩經·邶風·終風》,後一篇考證的出自《老子》第三十一章。
家大人曰:“《終風篇》:‘終風且暴。’《毛詩》曰:‘終日風爲終風。’《韓詩》曰:‘終風,西風也。’此皆緣詞生訓,非經文本義。‘終’猶‘既’也,言既風且暴也。……《燕燕》曰:‘終温且惠,淑慎其身。’《北門》曰:‘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小雅·伐木》曰:‘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商頌·那》曰:‘既和且平。’)《甫田》曰:‘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正月》曰:‘終其永懷,又窘陰雨。’‘終’字皆當訓爲‘既’。”(《經義述聞》卷五,又見《經傳釋詞》,後者文字與前者稍有不同)
《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釋文》:“佳,善也。”河上云:“飾也。”念孫案,“善”“飾”二訓皆於義未安。……今按“佳”當訓“隹”,字之誤也。隹,古“唯”字也(唯,或作“惟”,又作“維”)。唯兵爲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處。上言“夫唯”,下言“故”,文義正相承也。八章云:“夫唯不爭,故無尤。”十五章云:“夫唯不可識,故强爲之容。”又云:“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二十二章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皆其證也。古鐘鼎文‘唯’字作‘隹’,石鼓文亦然。(《讀書雜志·志餘上》)
陳寅恪先生稱譽筆者祖父楊樹達先生爲“當今文字訓詁之學第一人”(拙編《積微居友朋書札》),又稱譽他爲“漢聖”,以讚譽他治《漢書》的爐火純青。下文是楊樹達先生《漢書窺管》中的最爲得意之作:
《金日磾傳》:“賞爲奉車,建駙馬都尉。”王念孫曰:“‘車’下有‘都尉’二字,而今本脱之。《百官表》云:‘奉車都尉掌御乘輿車,駙馬都尉掌駙馬。’《藝文類聚·人部》十七、《御覽·儀式部》三引此並作‘賞爲奉車都尉,建駙馬都尉’。”
樹達按,此因下“都尉”二字省。《藝文》《御覽》引有“都尉”二字,乃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论语新注新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