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化的推手_蔣經國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陶涵 自序
《蔣經國傳》的推手   丁大衛
《蔣經國傳》的由來  傅建中
作者銘謝感言   陶涵
第一部   早年歲月
第一章   其介如石
第二章  可教之子
第三章   紅樓一夢
第五章  抗戰爆發及父子團聚
第六章   贛南模範
第七章   教育長和將軍
第八章   東北交涉
第九章   潰敗
第十章   轉進
第二部   立足臺灣
第十一章   意外的苦果
第十二章   秘密戰爭
第十三章   家庭、朋友與敵人
第十四章   股掌間的美國盟友
第十五章   中國「大躍退」
第十六章   國防部長
第十七章   經濟起飛
第十八章   行政院長
第十九章   老成凋零
第二十章   分道揚鑣
第二十一章   高雄事件及軍法大審
第二十二章   海島與大陸
第二十三章   接班人、掮客、兇手
第二十四章   建立共識
第二十五章  突破
第二十六  章臺灣式的民主
尾聲
陶涵 自序
1988年蔣經國去世時,他剛完成為時二十年的改革,更於生前最後一年開啟自由、多党民主的大門。他曉得在民主體制內,人性的奇想怪行,不論好壞,全都會釋放出來,但最後仍能去蕪存菁,只有沒有監督制衡的社會才會落到最壞的地步。所以能有今天,除了歸因於反對黨人士持續不斷的壓力和正面批判,另一點就是蔣經國及其同僚的智慧。蔣經國早就瞭解,國民黨及蔣家要能延續,只能朝向一人一票的民主體制;反對黨人士也曉得時間站在他們這邊,使用暴力只會適得其反,會破壞島上正在進展的經濟奇跡。
臺灣政治火炬的傳遞,等同要少數的外省人權力交棒--他們曾經以殘暴威權掌權,造成與臺灣本省人的長期對立。蔣經國曉得,由於許多臺灣人嚮往「台獨」,這種轉變將威脅到一個中國的原則。可是誠如本書指出,蔣經國也相信,唯有臺灣人民支持,與中國大陸的統一才能完成,而且只有中國大陸變成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這才有可能--直到1989年前這似乎是進行式,其中有部分正是受到臺灣政治自由的催化。
此後二十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成績亮麗,1997年全國七十三萬四千個村級單位也開始選舉,讓一些中國人學到自由的代議制度的規範和程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領導人,包括先前的蔣介石,都以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光榮作為國家的道德、倫理基礎。當然蔣注重的還有反共,一場註定要到他死後才結束的戰爭;但蔣介石更聲稱國民黨的長期政治目標是自由民主。結果他宣示的理想使舊政權處處受敵,必須對不民主的作風自圓其說,同時也把體制推向漸進改革之途。
儒家也相信,要使社會和諧、井然有序且欣欣向榮,在位者除了要有強大魄力,也必須開明、澤披四方。在這樣的體制下,統治者自然偶爾感覺到需要寬容、或假裝寬容一個相對開放的公民社會。蔣經國時期,甚至他父親的晚年,也變成越來越「軟性」的威權主義。之所以會如此轉變,有幾個原因,諸如斷絕外交關係後,蔣氏有需要安撫他們最重要的美國盟友;蔣經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認識到外省人的獨裁體制最多不會再存續超過一個世代;20世紀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中國已結束孤立狀態;臺灣退出聯合國之後的外交困厄。凡此種種因素之外,臺灣人民日益富裕、教育發達、城市化,也都有助政治改革的推動。臺灣--而不只是蔣氏政權--必須找出另一個存在的理由。
與臺灣情況相似的是,大陸在經濟起飛之際,公民社會也相當蓬勃發展。我20世紀70年代到大陸旅行、80年代長住中國大陸,當時公開存在的組織無一不是黨、政、軍的機關工具。今天,中國一般老百姓其實能夠隨心所欲生活,除了不能公開有政治上的反對意見之外,私底下講話也相當自由。2009年,中國號稱有近二十九萬個非政府組織、二百七十萬種期刊(原文如此)、一億五千萬線民。
目前促使大陸自自製、不對公民自由設限,且主張起碼的軟性威權主義,有一個既獨特又諷刺的因素,就是他們需要去說服海峽對岸的人民,大陸儘管近來擺明摒棄改革,實際上卻和蔣經國時代的臺灣一樣,在個人自由方面,曲折、緩步邁向更加開放的社會。
馬英九曾是蔣經國的親信部屬,他在2008年以極為懸殊的選票當選,反應出族群趨於諧和、臺灣民主更加成熟。臺灣完成第二次政黨和平輪替。馬英九贏得絕對多數票,意味著2008年絕大多數臺灣人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追求獨立是不可行或危險的事。同時兩岸的經濟愈見統一,台商在大陸設立七萬家公司、投資逾一億美元(原文如此),有一百萬名臺灣員工和眷屬長住大陸。在馬英九主政下,相信此項重要關係還會成長,也有助於雙方克服漫長的世界經濟危機。更重要的是,它將有利於長期的臨時協議,或甚至在兩岸政治關係中出現有創意的正式協議。畢竟儒家不斷反復教育的,正是在棘手的爭議中,尋求符合雙方原則與利益的精妙之道。
《蔣經國傳》的推手   丁大衛
陶涵先生的著作《蔣經國傳》,中文版權由時報出版公司取得,即將發行上市。這是西方學者針對這位重要的中國臺灣領導人,首次撰寫的一本寶貴傳記。《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先生和我自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就多次談到,企盼有人對中國現代史加強研究。我試圖勸說余先生把他見證中國這段動盪歲月的一生事蹟,寫成他的回憶錄。余先生在中國大陸經歷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來臺灣後創辦《中國時報》的成功事蹟,對臺灣的社會正義和政治革新的正面影響,就足以寫成好幾卷皇皇紀錄。我誠心希望余先生肯口述其一生行誼,嘉惠後世。
我和余先生在交談當中,產生了給蔣經國先生寫傳記的構想。我們兩人都認為,客觀記載蔣經國一生功業行誼,饒富歷史意義,尤其他對臺灣的經濟、政治發展,貢獻特別重大。余先生非常大方、睿智、有遠見。他答應我,如果我能找到一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作者,肯投注相當時間、精力,收集資料,從事研究,客觀地把蔣經國的生平事蹟及對他的影響寫成專著,他樂於出資贊助這一個有意義的計畫。余先生認為,蔣經國的經驗和他在臺灣的成就,對於全球華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典範。
陶涵先生就是我們中意的上選作者。20世紀70年代初期,他與我在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是同事,他的知識學問、待人處世,均受人敬重。他也寫過好幾本頗獲好評的專著,更重要的是,他對中國政治發展背景有 ............

书籍插图:
书籍《台灣現代化的推手_蔣經國傳》 - 插图1
书籍《台灣現代化的推手_蔣經國傳》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台灣現代化的推手_蔣經國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