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恺撒大帝:麦克阿瑟(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9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美国的恺撒大帝:麦克阿瑟(下)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黄瑶
ISBN:9787508679792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麦克阿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战争部部长乔治·德恩。
1935年,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左三)到达菲律宾承担新的职务。
琼·费尔克洛思。
麦克阿瑟与第二任妻子琼·费尔克洛思,摄于两人1937年结婚后。
琼·费尔克洛思·麦克阿瑟,摄于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久。
麦克阿瑟的独子阿瑟四世与他的毛绒玩具。
幼年的阿瑟·麦克阿瑟四世。
麦克阿瑟与乔纳森·M. 温赖特,摄于1941年12月。
阿瑟四世在马林塔隧道外。
1942年3月,麦克阿瑟从科雷希多岛撤退后,到达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琼和阿瑟四世在墨尔本。
麦克阿瑟出席澳大利亚议会,摄于1942年5月。
麦克阿瑟和他的参谋长理查德·K. 萨瑟兰在布里斯班,摄于1942年7月。
麦克阿瑟与澳大利亚部队在新几内亚。
麦克阿瑟低头向妻子和儿子微笑。
琼和阿瑟四世。
阿瑟四世在澳大利亚理发。
麦克阿瑟监督伞兵部队空降,摄于1943年9月。
麦克阿瑟在阿德默勒尔蒂群岛,摄于1944年2月。
麦克阿瑟在洛斯内格罗斯岛上望着一具日本士兵尸体,摄于1944年2月。
麦克阿瑟在荷兰迪亚,摄于1944年4月。
麦克阿瑟在荷兰迪亚备受争议的宅邸。
麦克阿瑟和海军上将切斯特·W. 尼米兹,摄于1944年3月。
麦克阿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尼米兹上将在夏威夷,摄于1944年7月。
罗斯福、麦克阿瑟和尼米兹身处夏威夷车队中。
麦克阿瑟涉水登陆莱特岛,摄于1944年10月。
收复菲律宾期间的麦克阿瑟。
琼和阿瑟四世在布里斯班。
琼和阿瑟四世在布里斯班,摄于1944年圣诞节。
麦克阿瑟望着收复后的菲律宾。
麦克阿瑟登陆日本,摄于1945年8月30日。
麦克阿瑟于东京湾在日本投降文书上签字。
麦克阿瑟拥抱被释放的乔纳森·M. 温赖特。
麦克阿瑟与艾森豪威尔在日本,摄于1946年5月。
日本人支持麦克阿瑟参选总统的愿望,摄于1948年。
另一处支持麦克阿瑟参选的指示牌。
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上迎接哈里·S. 杜鲁门总统,摄于1950年10月。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上交谈。
杜鲁门在威克岛上为麦克阿瑟再添一枚服役优异勋章。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上乘车。
麦克阿瑟坐在自己的飞机“盟军驻日最高统帅”号上向下凝视鸭绿江,摄于1950年11月。
麦克阿瑟在鸭绿江上空进行空中巡查。
麦克阿瑟和马修·B. 李奇微在朝鲜前线上巡视,摄于1951年1月。
麦克阿瑟到访朝鲜前线,摄于1951年2月。
麦克阿瑟在汉城,摄于1951年3月。
麦克阿瑟在杜鲁门总统解除他的职务后大步走向自己的飞机,摄于东京。
麦克阿瑟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言,摄于1951年4月。
结束国会演说之后的麦克阿瑟、阿瑟四世和琼。
麦克阿瑟参加讨论自己被罢免问题的参议院听证会时拍摄的三张照片。
纽约为麦克阿瑟一家举行的抛彩带欢迎仪式。
麦克阿瑟在1952年的共和党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说。
麦克阿瑟站在他为西点军校创作的诗句下面,摄于1957年。
麦克阿瑟踏上返回菲律宾的伤感之旅,回访马尼拉酒店,摄于1961年7月。
麦克阿瑟与约翰·F. 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摄于1961年。
麦克阿瑟与军校生科林·P. 凯利二世,摄于1963年1月。
林登·B. 约翰逊总统到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探望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在纽约出殡时的送葬队伍,摄于1964年4月。
第七章
身居高位
1944~1945
1944年秋,菲律宾居住着约1 816万菲律宾人,其中80%信奉天主教,另有40万日本士兵尊奉日本天皇,并一心想要在战场上光荣地为天皇牺牲。这两者彼此很少有什么交集。除了长期食物短缺和压制性政权的问题,没有敌军统治影响的生活已经在这条绵延几千英里的岛屿链上延续了近三年。渔民们依旧乘坐细长的手工独木舟出海,农民们依旧收获着糖料作物和稻谷——正如16世纪60年代以来西班牙人对这里的马来村庄实行殖民统治时一样。菲律宾妇女依旧趁着下午茶的时间没完没了地闲聊,她们的丈夫则坐在广场的长凳上充满男子气概地自吹自擂。像大船一样的科雷希多岛平静地漂在马尼拉湾灰石色的海水中。巴丹半岛上唯一预示着一丝生机的便是上空低垂着的云朵中不安的雷鸣。粗心的外来人可能会以为发生在这座岛屿上的激战已然结束,四下里只剩下一片蛰伏、怠惰而又冷漠的氛围。但将军的心里如明镜一般,深知热忱之情只需一星希望的火花便能被重新点燃。相比美国,他对菲律宾的认识反倒更加深入。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复杂个性的隐喻:引人注目、反复无常、英勇无畏、热情易怒、质朴无华。
尤其是质朴无华这一点。一句战前的妙语提到,群岛人民如同被禁锢在修道院中度过了三个世纪的时间,还有两代人是在好莱坞的影响下长大的,而城市之外,在装点着盈盈绿意和水田的贫民区里,当地人既不通西班牙语也不会英语,使用的是群岛8种原生态方言、80多种地方话,其中一些还掺杂着不少土语。在距离首都不远的山区里,勇猛的战士们打猎时依旧会用到弓箭,猴群聚集在菩提树上低语,身形轻巧的菲律宾妇女头顶着草耙大步跨过水稻田。一片碎石之外,雨林、草甸高地、肥沃的峡谷和炎热的低地随处可见教堂的身影——一派如同《泰山》电影中的丛林景象:彩虹横亘在倾泻的瀑布激起的水雾中,蝴蝶花盛开在峡谷的峭壁上,台风不时席卷岸边植满棕榈树的海滩。这就是菲律宾的本质,在暴力的威胁下风景依旧美丽,在火山的喷涌下土地依旧绵延。这些全都没有改变,也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越来越多头戴圆顶钢盔、表情志得意满的日本士兵开始出现在城市里。不过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闪烁着银色光芒的帕西格河蜿蜒地穿过马尼拉,如今依然和麦克阿瑟一行人登上“唐埃斯特万”号嘎吱嘎吱地驶向布满机枪的科雷希多岛的那个绝望的平安夜一样平静。尽管顾客已经变了,可街角售卖水果和玉米的货摊上还闪烁着同样的煤油灯。空气中四处飘荡着同样的香气:干椰肉、杧果、辛辣的鸡肉和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美国的恺撒大帝:麦克阿瑟(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