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全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0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何应钦全传
第一章
“何老三”负气离爱
“乡巴佬”出谷迁乔
穷乡僻壤山川秀 勤俭开明家业兴
(一)
1890年4月2日(清光绪十六年闰三月十三日),何应钦出生在贵州省兴义县泥凼村,即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泥凼镇风波湾。
兴义县城旧名黄草坝,是一个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山间坝子,以盛产中药黄草而闻名。它虽地处黔、滇、桂接壤的南盘江畔,是所谓“鸡鸣三省”的要冲,又是黔西南最富庶的地区,但开发较迟,直到1798年(清嘉庆三年)才设县,隶兴义府(今安龙县)。据民国《兴义县志稿》载,当时全县在籍人口不过四万多,其中土著少数民族约占六分之一;俗称“客籍”的外来汉族约占六分之五。“客籍”人中,以经商而定居者为多,故有所谓“吴绌”“粤棉”“滇铜”“蜀盐”“抚帮”“白纸”等俗称,以标明他们的祖籍和职业。其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要数江西省抚河流域来的“抚帮”。何应钦的祖辈便是“抚帮”中人。
何应钦先世原居江西临川,其太高祖何景鸾随清军出镇贵州,于清咸丰初年移居兴义定居。何应钦的高祖何振璜,以贩牛致富,遂于兴义城郊的巴骨山田坝置水田,每年可收租谷两百余担,成了本县“八大户”之一。何氏虽已由行武转为经商兼农,但仍保留着舞拳弄棍的祖传遗风。其曾祖何云鹏,承父业,与人结伙贩牛上云南,下广西,餐风饮露。其时道路不靖,土匪横行,时有丧命之虞。当时黄草坝虽已有县城,但远不及洪武初年即设营汛的捧乍城(今兴义市的捧乍镇)繁荣。何家贩牛常往来于捧乍,见那里人烟稠密,商业繁盛,是毗邻广西、云南的大牲畜市场,行商走贩趋之若鹜。于是,何云鹏将田产变卖,举家迁至捧乍汛城。
时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贵州全省反清风暴兴起,兴义府属爆发了张凌翔、马河图领导的回民起义。在汉、苗、布依、彝等族群众的支持下,回民起义军在新城(今兴仁县)建立政权,势力波及云南、广西部分地区。捧乍自明初以来就是官府的驻兵重地。兴义置县后,安义镇左营守备即驻此。
何家迁到捧乍后不久,即感受到那里不仅有太平军和广西天地会起义军自东徂西的威胁,还有杜文秀回民起义军由滇而黔的压力,更会受到黔西南回民起义军的直接攻击。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百业萧条,牛贩子们的营生更加艰难。何家未雨绸缪,不待捧乍的居民大批逃难,便率先离开那里,向深山更深处的东南河谷地带寻觅新的谋生之地。于是,来到了捧乍分司所管辖下的泥凼风波湾。
泥凼位于兴义县城南40多公里处。背靠大山,面临深谷,犹如一把做工粗劣、比例失当的椅子。椅背是陡峭的马路坡绝壁;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泥凼街子就拥挤在这窄小不平的椅面上;街子以下的斜坡起伏着,直通云蒸雾锁的达力河谷,宛若椅子的腿。站立这椅面之上,满目是苍茫的山峰林箐,只有脚下河谷槽子边,错错落落的梯田梯地才显示出当地人民征服自然的壮举。要不是炊烟的招惹、鸡鸣犬吠的吸引,谁也不会想到那浓荫叠嶂之间会有一个街子。站在泥凼街上,往南纵目,那绵延的群山之后,便是当年汉武帝欲命夜郎王发十万精兵直下南越的牂柯江。站在何应钦旧居门前,秋高气清之晨,目力甚至可及广西之龙州(今隆林县);宅后石崖,挺拔耸翠,宛如巨象蛰伏。翻过这形势峻伟的石崖,渐入佳境,便可看见总面积达三千多亩的泥凼石林。在土石相间的台地和缓坡上,千奇百怪的石林参差错落,拔地凌空,有的如猛虎呼啸出山,有的如游龙腾云乘雾,有的如鹰隼振翮欲飞……更有6座奇峰怪石,巧妙地组成的“山川”二字,显得雄劲挺拔,气势磅礴,使许多古往今来的大书法家们,在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前自愧弗如。这里现已成为令人瞩目的风景胜地。何应钦的出生地,就在这石林边。他在这壮美多姿、气象万千却闭塞、落后的林壑崖间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居住在兴义南盘江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历来有自己种棉、纺纱、织布、缝制衣衫的习惯。“洋纱洋布”尚未在兴义城乡行销的时候,经营土纱、土布和染布业是颇为俏市的。何家到泥凼风波湾定居后,因周围都有农民起义军的活动,只好放弃了相传已久的长途贩牛的旧业,以多年积攒下的银钱,买了一架木织布土机,并开起一爿小染坊。女人织布,男人染布、卖布。何云鹏开辟了这条谋生新路以后,便将家业传与何应钦的祖父何春荣。
当时何家的染坊,是采用当地出产的土靛染色,一般仅能染青、蓝两色,全系手工操作。每逢附近的狗场(今靖南)、布雄、仓更、捧乍赶集,何家的人便要背上自家织染的布前去兜售,因此,有人称何家为“何青布客”。这一雅号,一直叫到何应钦的父亲那一辈。土法染布十分辛苦,往往累得人腰酸背痛,布染成什么颜色,操作者的手脚也会成什么色。至于卖布赶转转场,更是“磨脚板皮养肠子”的苦事,起早摸黑,一天要赶上百里的路程,还要提防“山大王”们的拦路抢劫。好在泥凼只此一家染坊,没有竞争者。不几年工夫,何家积蓄渐丰。何春荣开始在泥凼附近购买田土约百亩,迅速跻身于地主之列,染织也雇请帮工,成了泥凼一方的首户。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贵州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已在全省燎原开来。云贵总督吴文熔命令各地坚壁清野,筑堡齐团,联村并寨。兴义知县赵大松要县境各地士绅富户出钱出人筹办团练,镇压回民起义军。何春荣便成了泥凼团练的创办人。
1862年(清同治元年)4月,回民起义军攻占兴义府城后,挥戈转攻兴义县城,县境西南各乡的团练奉调赴县城“围剿”,何春荣邀集泥凼附近各股团练武装应命前往。11月20日,起义军攻陷兴义县城,杀死知县赵大松,安义镇总兵赵德昌率领残部败往捧乍,全县士绅团练惶惶不可终日,何春荣只得率领泥凼一带的团练返乡,亟谋自保。回民起义军追赶总兵赵德昌,在县城西南仅三公里的下五屯附近,碰上了兴义首户刘燕山所部团练武装的拼死抵抗,故未能向泥凼、捧乍方向用兵。泥凼虽免受起义军的攻击,但何家的团练却失去了“立功”的机会。何春荣依然经营自己的染坊,未能在政治上迈开出谷迁乔的第一步。自有团练后,泥凼一带遇有起义军或“匪警”之类的事,毕竟周围团转的乡绅们有了一点儿依靠。
自参与镇压回民起义军以来,何春荣与泥凼附近上布塘的大户史氏结成至交。史氏1862年率团练随何春荣进城代替官兵防堵回民起义军时,因城破被俘,被起义军关进大牢。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何应钦全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