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章:英雄出世
第二章:少年壮志
第三章:圆梦之旅
第四章:刻苦向学的毕业生
第五章:肉搏倒地的一战
第六章:战俘营里的“大元帅”
第七章:神秘的“援波计划”
第八章:人生的绊脚石
第九章:趾高气扬的教官
第十章:锋芒毕露的“国防秘书”
第十一章:一个有“使命”的人
第十二章:锲而不舍的上校
第十三章:临危受命的次长
第十四章:无奈的伦敦之行
第十五章:破釜沉舟的“6·18”
第十六章:步入流亡之路
第十七章:巧妙面对英国舰队
第十八章:用梦想铸就辉煌
第十九章:力挽狂澜,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二十章:“自由法国”的统一
第二十一章:“战斗法国”的诞生
第二十二章:美英的密谋
第二十三章:果断拒绝“逼婚”
第二十四章: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建立
第二十五章:神秘的诺曼底登陆
第二十六章:靠自己解放巴黎
第二十七章:战争中最复杂的一招——撤退
第二十八章:被迫辞职
第二十九章:开始隐居生涯
第三十章:自任法兰西人民联盟主席
第三十一章:埋头专写《战争回忆录》
第三十二章:等待时机
第三十三章:东山再起,再任总理
第三十四章:当选第五共和国总统
第三十五章:入主爱丽舍宫
第三十六章:平息春天“街垒周”事件
第三十七章:粉碎四将军政变
第三十八章:死里逃生
第三十九章:打开中国的大门
第四十章:连任总统
第四十一章:外交回眸
第四十二章:继续挺进
第四十三章:总统“失踪”
第四十四章:退 场
第四十五章:巨星殒落
书名: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作者:池昕鸿
出版方:延边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月1日
ISBN:9787806981009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一章:英雄出世
起源北方,移居巴黎,定居科隆贝。
出身贵族,书香门第。
笃信耶稣,热心爱国。
夏尔·戴高乐的姓名全称为夏尔·安德烈·约瑟夫·玛丽·戴高乐。夏尔是名,戴高乐是姓。天下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个人无不带有家世烙印。夏尔·戴高乐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要真正了解夏尔·戴高乐,就必须首先从他的家世谈起。
戴高乐的家族起源于法国北方。他的祖先曾在佛兰德的首府里尔及香巴尼(香槟)和布尔戈尼(勃艮第)居住过。法国北方被认为是民族主义和天主教结合的中心。那里教堂所宣扬的精神不同于保留了很多封建主义东西的西部地区。在那里,天主教徒更倾向于新思潮。这也是一些工业地区所固有的特点。那里邻近欧洲的贸易、交通要道和工业区,是法国工业的动力中心,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和敌人人侵的必经之路。在那里,如果没有强烈的进取心,缺乏适应市场新情况和要求的能力,又不从事不懈的艰苦劳动,那是不可能经得起竞争的。
一般说来,法国北方人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也不同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方、朗格多克或普罗旺斯,都比较严肃。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这个地方出生的人,其全部特性可概括为两个词,就是忍耐和诚挚。这个地区的人民,心胸如同这个地区的辽阔平原一样辽阔,表情如同这个地区的阴沉天气一样阴沉。”但是,我们不想在此再多谈北方的情况。因为,戴高乐自童年即跟父母离开里尔,来到巴黎,他一家四代都是巴黎人。戴高乐自称“巴黎人的小里尔人”。
不过,1934年6月,身为中校军官的戴高乐,在科隆贝双教堂镇买下一个住所,叫拉布瓦塞里。当初,他把这个住所修缮一新,但只是为了供家人到此团聚。后来,科隆贝双教堂镇就成了他的故乡,拉布瓦塞里就成了他的家和最终的归宿。
科隆贝双教堂镇属香槟省,位于巴黎东南约250公里处,靠近香槟、勃艮第和洛林三个地区的交界处,有巴黎通往瑞士巴塞尔的干线公路由此经过,当时只是有300多居民的小村庄。据说,这个村庄原是14世纪圣巴基斯脱布修道院的所在地。15世纪时,因与这所修道院并列又修建了第二个教堂,所以该村开始称科隆贝双教堂村。另一种说法是,该村得名双教堂村是因为村中教堂有双尖顶和十字并立。看来,关于科隆贝双教堂村的得名原因,还是第一种说法比较合乎逻辑、可信。可能因为后来那所修道院被巴黎革命党人付之一炬,只剩下一座古老而狭窄的教堂,人们根据想像猜测,才有了第二种说法。拿破仑当年为抗击布吕歇尔和施瓦岑贝格的进攻曾在这里进行过一次顽强的防御战。德国人在1870年和1940年曾两度蹂躏该村。
科隆贝双教堂村坐落在一块丘陵地上,周围是密密的小树林。按戴高乐所说,“这里,天地空旷,民风朴实,树林、草原、农田和荒地,交替相连,古老的山峦光秃秃、静悄悄,小康的乡村安适而宁静。”[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3卷,第306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按米歇尔·德勃雷所说,这里“天”占的地方比地大,地占的地方比人大。在村后的小山上耸立着一个巨大的洛林十字架,高160英尺,重约1500吨,是用1300立方码花岗岩装成的。那是一个气势非常雄伟的纪念碑。它正面对着德国,仿佛在凝视着前方,警惕着来犯之敌。山下的村庄里一片乡情,设有大小咖啡馆、酒店和礼品店,前来旅游者络绎不绝。
坐落在这个村庄一片小树林中的戴高乐的住所——拉布瓦塞里,原是19世纪初期的一座旧建筑。早先是一个小啤酒厂。可能是由于这里树木茂密,这所房子得名拉布瓦塞里(LABOISSERIE)。因为在法语里,这个词的词根BOIS是树林的意思。戴高乐于1934年6月当中校时同这所房子的主人签订了一个买房合同,合同规定,先付给房主5000法郎,以后每年付给房主6000法郎,直至房主去世为止。不料,不到两年房主就去世了。因此,戴高乐花费不大就购得了这个住所。这个住所就成了他的家。当时,这里的交通和生活不太方便。因为这里离火车站有十几公里远,坐火车来这里时,下火车后不得不走一段路。另外,当时这里还没有自来水,天旱井水枯竭时,还得到远处去提水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布瓦塞里曾被维希政府查封,1944年德军撤离时又遭严重破坏,近一半房舍被焚毁。戴高乐的儿子菲利普随自由法国第2装甲师遂行战斗任务时,曾路过这里,亲眼目睹劫后家园的断垣残壁。那时,公园里杂草丛生,从城门到戴高乐家约200米的林阴道变得更窄了,显得一片凄凉。战争结束后,为使这座二层小楼更为壮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戴高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