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三味之茶经 茶谱 茶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茶之三味/(唐)陆羽等撰.—北京:中华书局,2020.11
ISBN 978-7-101-14840-4
Ⅰ.茶… Ⅱ.陆… Ⅲ.茶文化-中国-古代 Ⅳ.TS971.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201027号
书  名 茶之三味(全四册)
撰  者 〔唐〕陆羽 〔明〕朱权 〔明〕许次纾
     〔宋〕赵佶 〔明〕田艺蘅 〔明〕万邦宁
编 撰 者 〔清〕陆廷灿
责任编辑 王守青 刘树林 张彩梅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
版  次 2020年11月北京第1版
     2020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850×1092毫米 1/32
     印张27 插页8 字数200千字
印  数 1-10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4840-4
定  价 78.00元
前言
《茶经》开篇即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仿佛古诗文中走来的女子,幽而美、清而雅。一杯香茗在手,看芽叶在热汤中舒展翻滚,看茶汤颜色由浅入深,轻啜一口,或浓烈,或清和,或醇厚,种种滋味在唇齿间百转千回、萦绕缠绵,整个人满足而放松。喝茶、读茶书,大概是茶友们最喜欢做的事吧。
说起读茶书,首选自然是唐朝陆羽所撰《茶经》。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书中之“圣经”。它对唐代及其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功效、栽培、煎煮等做了详细阐释,书中所提倡的“精行俭德”的茶人精神,将饮茶与人的品性修养联系起来,赋予茶浓厚的文化气息。《茶经》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和审美行为,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开创了中国茶道之先河,陆羽也因此被尊为“茶圣”。如果说宋代的“点茶”代表的是茶艺品鉴的精致奢华,明朝朱权则是清饮风气的倡导者,在其《茶谱》中,细分品茶、收茶、茶炉等十六则,使烹茶程式和器具选择等大为精简。由于朱权的提倡和实践,促成了瀹饮法(即以沸水冲泡茶叶)的普及。明朝许次纾所撰《茶疏》,在采摘、收贮、烹点之法上论述颇详,清人厉鹗评价其“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
茶文化在宋代形成另一个高峰,这与宋徽宗赵佶的痴迷密切相关。赵佶所撰《大观茶论》对北宋时期蒸青茶团的产地、采制、烹试和斗茶风尚等都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将点茶过程描述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好茶须配好水,明朝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从水质选择、火候掌握等方面论述水对茶的重要性。好茶还须有好故事相伴,明朝万邦宁的《茗史》专记茶人轶事,看苏舜元和蔡襄斗茶,遥想古人风采;读陶穀自大被嘲,亦可会心一笑。
清朝陆廷灿《续茶经》收集了清代以前几乎所有茶书的资料,依照《茶经》体例分类汇编,并新增茶诗及茶具图版等,可说集茶书之大成。
读以上几种茶书,可窥我国茶文化之全貌。
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或与知己爱人,“赌书消得泼茶香”;或是静默独处,一杯好茶在侧,一函茶书在手,轻啜细读之下,茶之三味便能静品自得了。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20年10月
茶经卷上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卷中四之器卷下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图
茶谱品茶
收茶
点茶
熏香茶法
茶炉
茶灶
茶磨
茶碾
茶罗
茶架
茶匙
茶筅
茶瓯
茶瓶
煎汤法
品水
茶疏序
小引
产茶
今古制法
采摘
炒茶
岕中制法
收藏
置顿
取用
包裹
日用顿置
择水
贮水
舀水
煮水器
火候
烹点
秤量
汤候
瓯注
荡涤
饮啜
论客
茶所
洗茶
童子
饮时
宜辍
不宜用
不宜近
良友
出游
权宜
虎林水
宜节
辨讹
考本
茶经
卷上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四曰茗,五曰荈。周公云:“槚,苦荼。”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茶曰。”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二之具
籝,加追反。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籝,《汉书》音盈,所谓“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云:“籝,竹器也,受四升耳。”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箄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箄;既其熟也,出乎箄。釜涸,注于甑中。甑,不带而泥之。
又以榖木枝三桠者制之,散所蒸芽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棬。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音杷离。一曰籝子,一曰篣筤。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尺,以列茶也。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 ............

书籍插图:
书籍《茶之三味之茶经 茶谱 茶疏》 - 插图1
书籍《茶之三味之茶经 茶谱 茶疏》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茶之三味之茶经 茶谱 茶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