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角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凡例
老生
武生
小生
青衣
花旦
老旦
武旦
净
丑
票友
谈四角
通识课堂
序
我自幼就爱看戏,此层在余回忆录中,已略谈之。彼时在家乡,常常听到由北京回家的人说到北京的事情,谈戏的时候更多,都是说北京戏怎么好,某角唱得怎么好,某角做得怎样好,听了这些话,就非常向往。后来到了北平,认识了许多戏界人员,就常常问他们,所问的大约总是梨园的掌故,各角的技术,问了来也有时把他记录出来,未经记录的也不少,大约曾经记录者有一百多人。到了清末民初,认识的人越多谈的话也越多,感觉到国剧的组织及表演法,很有特别的方式,悠久的来源,于是改变了主意,专门研究国剧表演的规矩,把梨园的掌故、剧本的优劣、角色的艺术等等,都认为于国剧的根本问题,都不是重要之点,遂把这些工作,完全搁置起来。以后虽也与老辈不断谈到这些事情,但多半未曾记录,如此搁置了三十多年,未再理会,只有在民国十几年的时候,与各报写过关于这些事情的文字若干条,后来把它整理起来,由国剧学会,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出了版,暂名曰《京剧之变迁》。
两月前偶与友人谈及此事,他说这种事情,于国剧关系也很大,如某戏为某人所改,某腔为某人所创,某种身段为某人所安插等等,其功都不可埋没,这也都可算是先哲,写出它来,使后辈知道而景仰,于国剧之发展光大,也很有益处,不是只谈故事消遣已也。我想他这话很有道理,于是立意要写出它来,不过因二三十年以来,已把此事放冷,且从前的记录,亦未能带出来,若全凭记忆来写,实不容易,幸而二十四年出版的《京剧之变迁》一书,此地还能借到,其中有许多条可以利用,又有友人周志辅君出版的《京戏近百年琐记》一书,亦有许多地方,可作参考,再加以记忆所及,才能勉强写成,共得二百一十人,遗漏的当然很多,就只以写出来的若干位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介绍,然已有七万多字,若每人写一详细的传记,那恐怕非几十万字不可,固然不容易写,写出来也不见得有人看了。
凡例
一、此书只录唱皮黄的名角,凡专唱昆弋腔者不录,兼唱皮黄者始录之,实因昆弋已经衰微,知道的人已不多,感兴趣者尤少,且上溯太远写不胜写。
二、梆子腔班名角,只有与皮黄有关系者始录。只唱梆子腔者都不录,其实在我初到北平之时,以至清末,乃梆子腔最盛时代,北平所有戏班,梆子总占十分之六以上。就说同治年间到光绪初年一段时期,宫中特别规定,照例应传之戏班,共有十三班,其中已有半数是梆子,如三庆、四喜、双奎、双和、春台、同春、福寿、广和成、玉成、宝胜和、义顺和、小丹桂、小天仙等等是也。彼时梆子班中的好角,实比皮黄多,而我在民国以前,认识的戏界中人,亦是唱梆子的较多,所以亦不写者,实因现在的人,对于梆子腔更不感兴趣也。
三、民国以来的名角,如在前清已露头角者方录,因此编的范围,是起自嘉庆,讫至清末,不得不尔,且以后仍拟写第二辑,况民国之名角,知道的人亦很多,无须我介绍也。
四、票友未经正式下海者不录,民国后始下海者亦不录。
五、名角产生于北平,或非产生于北平,而在北平演唱稍久者始录,若外来偶演几次之角则不录。(192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大致时间,北京曾改称“北平”。作者前《序》、本《凡例》及以下正文中许多“北平”,系惯性说法,读者自辨,不另赘注。——编注)
六、各角年代之前后及次序,虽亦稍有斟酌,然有的人生得早,而出名较晚,有的人生得晚,而出名较早,且有人红的年代很久,有的则很短,如此则各角之孰应列前,孰应列后,亦很难斟酌,此编所斟酌者,亦只大概而已。
七、对于各角所述事迹之详略不同,实因知道得不一样,知道得较详者,则写得自然较多,然因此编宗旨是简介,虽知道得较详,亦不能尽录;知道得较少者,亦只好知道多少写多少,不敢妄谈。
八、我平常谈话,对于票友之艺术,时露不满之意,其实宗旨是希望其用功进步,毫无鄙视之意也,故此编特别把票友标出,且有三十余位之多,约占全数十分之二,足见票界也很能出人才,尤其是黄润甫,除歌唱外,其一切功架动作,比本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袁子明,以票友而充当班中总管事人;卢胜奎、玉五,以票友而能编戏挑戏,足见果能用心用功,则无事不可出人头地,故书此以励后来之票友。
九、本编对于名角,遗漏或者不少,而错误之处,亦所难免,如肯指教,极所欢迎。
老生
米喜
米喜搭老嵩祝成班,人称米喜子,与他同时出名者,还有周泉几人,然记不清了。米喜扮相雍容,台步稳重,无一不合规矩,前清乾嘉年间,已很出名,尤长于演红生戏。一次御史团拜,演堂会戏,特约米演《战长沙》,扮关羽,出场时用袖遮脸,走至台口,把袖往下一撤,台下观众全堂为之起立,大家都说,仿佛真正关公显圣,所以不觉离座,盖其戴软夫子盔,染红脸,非常之像也。这一来关系可很大,他本人是名满全城了,可是关公戏从此禁演了,到了同治末年,三庆班重排整本《三国演义》,才又准上关公,亦因《三国演义》一戏,完全由清宫中之《鼎峙春秋》翻来,《鼎峙春秋》中有关公,所以此亦得援以为例也。御史堂会一事,曾见几种笔记。据老角色都说,程长庚一生演戏,多处模仿米喜子。
孝三丁
在嘉庆道光年间,为弋腔最大的名角,为戏班台柱者四五十年之久,同治年间,尚挑过几个戏班。老年双目失明,还能照常演戏。光绪初年,年已七八十岁,尚搭安庆班,每演戏之前,先由人扶之靠台栏杆走一圈便妥,锣鼓一到,独自上场,连唱带做,犹复精神饱满,一丝不乱,走进台帘,便有人将他扶下,这种情形,若无真功夫,则非出错不可,但由此亦可证明,国剧动作,处处都有规定,都有准尺寸也。双目失明后,仍照常上台演戏者,我共见过四个人。
孝三丁系旗人,或云系北平齐化门内,三官庙票房出身;或云系嘉庆年间,成亲王府恩庆班坐科。道光年间,与名丑黄三熊同过班。
程长庚
长庚安徽潜山县人,生于嘉庆末年,约系二十二三年,道光中叶到北平,初来演戏,即搭入三庆班。咸丰初年,即成为掌班老板。同治年间,又把三庆班,倒与杨月楼。有人说三庆班为程长庚所创,其实三庆班乃于乾隆五十八年,八旬万寿,浙闽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带之入都者,此见伍子舒某所批《随园诗话》。最初班主名曰高朗亭,不知倒了几次,才倒入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清代名角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