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图记丛髓录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mb。
书籍内容:

法界图记丛髓录
  

  法界图记丛髓录卷上之一

  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五十四角。二百一十字。
  夫大圣善教无方。应机随病非一。迷之者守迹。不知失体。勤而归宗未日。故依理据教。略制盘诗。冀以执名之徒。还归无名真源。读诗之法。宜从中法为始。盘回屈曲。乃至佛为终。随印道读。
     死涅槃常共和是故界实宝殿穷坐
     生意如出繁理益行法意如捉巧实
     觉不人境中事利者严归资粮善际
     正思大能昧冥得还庄家得以缘中
     便议贤人三然器本宝随分陀无道
     时雨普海印无随际尽无尼罗得床
     心宝佛十别分生叵息妄想必不旧
     发益生满虚空众法佛为名动不来
     初成别隔乱杂不性余境妙不守自
     十方一切尘中仍圆非真微无名性
     含即念一念亦即融知性极相无随
     中是劫即一如相无所甚深绝寂缘
     尘无远量无是互二智证切一来成
     微量劫九世十世相诸法不动本一
     一一即多切一即一一中多切一中
  一乘法界图(至)二百一十字。大记云。以此一乘法界图等分配俨师五重海印。谓一乘法界配忘像海印(记破初幅云此配释)。图之一字配现像海印。谓图者像也。经云。即如其像现神通力。藏师释云。如其所念。如上一百二十四问及下至第六会来所说法门。答此问者皆于如来法界身中无不圆明。顿现其像(云云)。下经云。清净法身中。无像而不现故也(已上)。此文通于内证外化。今约内证配也。合诗一印配佛外饷海印。谓诗表普贤机。印表佛外向心。佛外向心印冥合普贤大机内向心头故也。五十四角配普贤入定观海印。谓普贤内证有二义。一若约佛普贤门。则普贤入定非但穷证。外向心印亦乃通证初二海印。以普贤向内则十佛。十佛向外则普贤故。二若约就机作区门。则于佛外向唯证一分以未满故。今约后义。于此净藏定中五教乃至无量乘根性生熟及法界诸法头角顿现故也。二百一十字配普贤出定在心中及现语言海印。谓于此海印分示五周因果等法施设文字语言故也。神琳之意。则一乘法界图者。法界之法是所证。今日我心是能证。即此能所不可得。处是一能修之人行位名乘。如是不动之轨则分齐成故。云法界也。法界法之本位是吾五尺身。欲示此义画作全法界一身之像故云图也。谓图印中盘者是三乘也。谓背一乘平道教中无住本体。盘蛰一念不生不二之处。乃至著于一相一迹之中报佛果故。回者是小乘也。谓不知有法空真如。但自回著人空理故。屈者是人天也。谓不知有出世行德。屈执五戒八戒人天业故。曲者是三途也。谓不知有人天行业。曲执邪见堕三途故。如是画尽三乘三途之相故。云画作全法界一身之像也。
  法融大德记云。一乘法界图有二重简取。一简教分唯取证分。谓一乘之法通于证教而言界者简教分也。以证分者一乘法之究竟际故。二唯简三乘通取一乘证教二分。谓以一乘简三乘故。此一乘之一及此下离始终之一朱印。与俨师本末相生门中一字印并一义也。大经之首按一字印者。欲明一部始终所说文文句句唯现一也。又五卷疏对邪现正之处按一字印者。于诸法中若生二解则是邪。知法是一即是正也。谓若菩萨起一嗔心。则六十门普行成百万障也。良以嗔心起于自他别执之中故。云若生二解即是邪也。若菩萨起同体大悲。则百万障门成六十普行也。谓见三世间法是自身心。为起同体大悲故。云知法是一即是正也。又入法界品抄按一字印者。若见诸法为二为三。即犯八根本罪。不得入于一乘法界。若于诸法不生二解。即得入于一乘法界故也。此中亦尔。从始至终非是诠二诠三。只要现一故耳。所言一者。无能所中且强分之。有能观一有所观一。谓若了自身心总摄诸法。无侧无遗绝能所。则为能观一。即此身心住处为所观一也。问于此一中。云何得入。答修止观也。问云何止观。答若依一乘修止观者。以六相印印十普法不动各位融而为一。了了分明者观也。如印印物不举不转。如是观智称契于法。离能绝所一无分别而不动者止也。乘者于上一处能决定信名为乘也。不如是信不名乘也。若三乘则闻真如之法不能顿信。渐次信故。有十信。不能顿解。渐次解故。有十解。乃至不能顿证。渐次证故。有十证。如是渐次至佛果。故名为乘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者。是其义也。若一乘则于上一处。若起圆信即是圆证故名乘也。一运即一切运者即此义也。法者是我身心也。界者即此身心统包绝待前后际断。即是法之究竟边际义也。图者像也。如为不知象人画作象像而示之。如是行者不知自之身心是法界佛。故画作法界佛像而指示也。
  入法界品抄云。今入法界随所相应成法分齐先离其过。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烧尽一切善根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也。一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深法。发无上心。闻甚深法。读诵受持。向小智人读诵解说。他人闻已惊疑怖畏。于菩提心而生退没。乐声闻乘。是第一重罪。唯须知根了心次第为说从浅至深。又语人言。汝何能发大乘心。不如早向声闻缘觉入于涅槃。是第二重罪。又语人言。汝何用学戒威仪当速发大乘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典。身口意业当得清净亦不受恶报。是第三重罪。又语人言。汝不应读诵声闻经典。当覆声闻经典。声闻法中不能断结使惑。当听受清净大乘甚深经典。此能灭恶生菩提。善有信受者二人俱得。第四重罪。又为求利故说大乘法。见说大乘得利憎毁轻嫉。是第五重罪。又为求利故我解深法。不言从他闻得违负诸佛菩萨。是第六重罪。又作旃陀罗行。取他善比丘物及三宝物。赏上官人及与大王。依王官力轻善比丘嗔嫌憎嫉。是第七重罪。又作恶行。自恃王官胜力。及恃财施。轻善比丘。戏辱斗乱。非法说法。舍正经律。违法立制。于善行比丘及坐禅读诵经典无恼生恼。已恼增长。是第八重罪。若已犯者当依虚空藏菩萨忏罪灭之。初发心菩萨若欲弘通大法利益自他者。先离前过。后依第九地法师。法门即应法界。
  真秀大德记云。一者无他之义。三乘云性一也。一乘云缘一也。缘一者。随约是中道及如也。此是回向品百句如谓日如月如等也。虽即是如。而有日名日相。月名月相。不无名相。然约普贤证者。无此名相。但为引三乘依名相耳。此约普贤教分辨也。问随约是中道已是甚深。更约何义为普贤证耶。答随约是中道及如者。依三乘教用日名日相等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法界图记丛髓录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