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图说内篇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易象图说内篇
  经名:易象图说内篇。原题元张理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目录
  易象图说序
  紫云山人黄镇成序
  作者自序
  易象图说内篇卷上
  仲尼默示三陈九卦
  本图书
  一、龙图天地未合之数
  二、龙图天地已合之位
  三、龙图天地生成之数
  四、洛书天地交午之数
  五、洛书纵横十五之象
  六、发明图书之数
  七、发明图书之变
  八、阐述圣人作易之旨
  易象图说内篇卷中
  原卦画
  一、太极生两仪之象
  二、两仪生四象之象
  三、四象生八卦之象
  四、先天八卦对待之图
  五、后天八卦流行之图
  六、先后天八卦德合之图
  七、六十四卦循环之图
  八、六十四卦因重之图
  易象图说内篇卷下
  原卦画
  九、六十四卦变通之图
  十、六十四卦致用之图
  明蓍策八图
  考变占图
  易象图说序#1
  《易》之象与天地准,故於天地之理无所不该,是以阴阳错综,奇偶离合,无不有以相通焉。《周官》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以八为经,以六十四为纬,画卦之次序,先天之图位瞭然矣。则伏羲作《易》时,已有其图,传之三代,故夫子极、仪、象、卦因而重之之说,与京君明、魏伯阳纳甲卦气之法,皆圆图之序。则先天图其来已久,持后之说《易》者不复追究作《易》原本,故其图虽在,而学者不传,至邵子而后得耳。先儒谓邵子传之李穆,李穆自希夷意,其必不妄也。或又请启蒙先天图出自蔡氏,而朱子因之,不知朱汉上已有此图,则其出於邵氏为无疑。虽圣人复起,不易其言矣。
  然《易》道广大无穷,学者能随其所见,亦皆有得。惟其出於自然而无所穿凿,则虽古人之所未发,亦足以成一家之言也。清江张君仲纯,资敏而学笃,於诸经无不通,而尤邃於《易》。尝以其玩索之力着为《易象图说》一篇#2,其极、仪、象、卦,图以奇上偶下,各生阴阳、刚柔、内外、交变,而卦画之原,四时之义,性命之说,图书之数,蓍策变占,靡不周备。六十四卦圆图,以乾、兑、离、震、坤、艮、坎、巽循环旋布,而天地之动静,一岁周天之气节,一月太阴之行度,皆可见;方图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纵自上而下,横自左而右,而《参同契》、邵子《太易#3吟》十二月之卦气、二十八舍之象,皆可推变通。图由《乾》、《坤》反覆相推,阳以次而左升,阴以次而右降,而六阴、六阳辟卦之序集然可考致用。图以后天八宫各变七卦,而四正四隅反对之象秩然有纪,皆巧妙整齐,不烦智力,无毫发可以增损,无纤隙有所疑议#4,所谓出於自然,而无所穿凿者,当续邵子、朱子之图,而自为一家,亦可以见《易》象无所不通,惟学者能随所见而实有得焉,然后可以传世而不惑也。仲纯学力高明,与予知最久。《图说》既成,首辱见示。予特爱其象类浑成而条理精密,故僭书于首,简而归之。至正丁酉秋七月昭武紫云山人黄镇成谨序。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者,天地阴阳之象也。《易》者,圣人以写天地阴阳之神也。故一动一静,形而为 ,奇偶生生,动静互变,四象上下,左右相交,而《易》卦画矣。 以画天, 以画地, 以画水, 以画火, 以画泽, 以画山,风因於泽,雷因於山,卦以表象,象以命名,名以显义,义以正辞,辞达而《易》书作矣。将以顺性命之理,究礼乐之原,成变化而行鬼神者,要皆不出乎图书之象与数而已。图之天○者,一也。图之地 者, 也。图之中 者,四象X古五字行也。
  阳数一、三、五,参天也,三谓之参阴数二、四,两地也。二谓之两。参天数九,阳之用也。两地数六,阴之用也。书之衡,三卦之体也。书之井,九卦之位也。书之纵横#5,十五卦之合也。乾九坤六,合十五。坎七离八,合十五。震七巽八,合十五。艮七兑八,合十五,河图、洛书,相为经纬。五十者,图书之枢纽也。以五重十十,则左右前后者,河图四正之体也。以五交十,则四正四隅者,洛书九宫之文也。顺而左还者,天之圆,浑仪历象之所由制。逆而右布者,地之方,封建井牧之所由启也。以圆函方O,以方局圆回,则范围天地之化而不#6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矣。唯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身半以上同乎天,身半以下同乎地;头圆足方,腹阴背阳;离目外明,坎耳内聪;口鼻有肖乎山泽,声气有象乎雷风,故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是知《易》即我心,我心即《易》,故推而图之,章之为六位而三极备,叙述之为六节而四时行,合之为六体而身形具,经之为六脉而神气完,表之为六经而治教立,协之为六律而音声均,官之为六典而政令修,统之为六师而邦国平,是故因位以明道,因节以叔德,因体以原性,因脉以凝命,因经以考礼,因律以正乐,因典以平政,因师以慎刑,而大《易》八卦之体用备矣。已上八图,今附外篇#7八卦相错,相摩相荡,因而重之,变而通之,推而行之,而六十四卦圆方变用之图出矣。圆者以效天,方者以法地,变者以从道,用者以和义,然后蓍策以综其数,变占以明其筮,分挂揲归,交重支变,悉皆为图以显其象,为说以敷其趣。虽其言不本於先儒传注之旨,或者庶几乎圣人作《易》之大意,改而正之,捻而订之,是盖深有望於同志。时至正二十有四年,青龙甲辰三月上巳日,清江后学张理书于三山之艮所。
  易象图说内篇卷上
  易象图说内篇卷上,清江后学张理仲纯述
  希夷陈先生《龙图序》曰:且夫龙马始负图,出於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已合之位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邪?然则何以知之?答曰:於夫子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况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次序矣。故自一至於盈万,皆累然如系之於缕也。且若龙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器之本,三斡地二、地四为之用。本注:参,一、三、×天数合九,《乾》元用九也。两,二、四地数合六,《坤》元用六也。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本注:成八卦者,三位也。上则一、三、五为三位,二、四无中正不能成卦,为孤阴。下则六、八、十为三位,七、九无中正不能成卦,为寡阳。三皆不处,若避之也。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途。今略述其梗槩焉。
  仲尼默示三陈九卦
  《履》,德之基。序卦次+,明用十,示人以辨上下也。
  《谦》,德之柄。次十五,明用十五,示人以衰多益寡。
  《复》,德之本。次二+四卦,示气变之始。
  《恒》,德之固。下经次二卦,示形化之始。
  《损》,德之修。《益》,德之裕。此二卦示人以盛衰之端。
  《困》,德之辨。《井》,德之地。此二卦示人以迁通之义。
  《巽》,德之制。巽以行权。权者,圣人之大用也。因事制宜,随时变易之义备矣。
  本图书一
  右龙图天地未合之数。
  上位天数也,天数中於五,分为五,五五二十有五,积一、三、五、七,亦得二十五焉。五位纵横见三,纵横见五;三位纵横见九,纵横见十五。《序》 言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者,此也。下位地数也,地数中於六,亦分为五位,五六凡三十,积二、四、六、八、十,亦得三十焉。《序》言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者,此也。
  图书二
  右龙图天地已合之位。
  上位象也,合一、三、五为参天,偶四为两地,积之凡十五,五行之生数也。即前象上五位,上五去四得一,下五去三得二,右五去二得三,左五去一得四,惟中五不动。《 序言》 天一居上,为道之宗者,此也。按《 律历志》云:合二始以定刚柔。一者,阳之始;二者,阴之始。今则此图,其上天。者,一之象也;其下地 者, 之象也;其中天 者,四象五行也;左上一○ 太阳,为火之象;右上一。少阴,为金之象;左下一。少阳,为木之象;右下一○ 太阴,为水之象。土者冲气居中,以运四方,畅始施生,亦阴亦阳。右旁三 ,三才之象,卦之所以画三;左旁四 ,四时之象,蓍之所以揲四,是故上象一、二、三、四者,蓍数卦爻之体也;下位形也,九、八、七、六,金、木、火、水之盛数;中见地十,土之成数也。即前象下五位以中央六分开,置一在上六而成七,置二在左六而成八,置三在右六而成九,惟下六不配而自为六。《 序》言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者,此也。按:七者,蓍之圆,七七而四十有九;八者,卦之方,八八而六十有四;九者,阳之用,阳爻百九十二;六者,阴之用,阴爻亦百九十二;十者,大衍之数,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是故下形六、七、八、九者,蓍数卦爻之用也。上体而下用,上象而下形,象动形静,体立用行,而造化不可胜既矣。
  按..一、二、三、四,天之象,象变於上;六、七、八、九,地之形,形成於下。上下相重,而为五行,则左右、前后、生成之位是也;上下相交,而为八卦,则四正、四隅、九宫之位是也。今以前后图参考,当如太乙遁甲阴阳二局图。一、二、三、四,犹遁甲天盘在上,随时运转;六、七、八、九,犹遁甲地盘在下,布定不易,法明天动地静之义。而前此诸儒未有能发其旨,是故一在南,起法天象,动而右转。初交,一居东南,二居西北,三居西南,四居东北,四阳班布居上右,四阴班布居下左,分阴分阳,而天地设位。再交,一  本图书-
  右龙图天地未合之数。
  上位天数也,天数中於五,分为五,五五二十有五,积一、三、五、七,亦得二十五焉。五位纵横见三,纵横见五;三位纵横见九,纵横见十五。《序》 言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者,此也。下位地数也,地数中於六,亦分为五位,五六凡三十,积二、四、六、八、十,亦得三十焉。《序》言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者,此也。
  图书二
  右龙图天地已合之位。
  上位象也,合一、三、五为参天,偶四为两地,积之凡十五,五行之生数也。即前象上五位,上五去四得一,下五去三得二,右五去二得三,左五去一得四,惟中五不动。《 序言》 天一居上,为道之宗者,此也。按《 律历志》云:合二始以定刚柔。一者,阳之始;二者,阴之始。今则此图,其上天。者,一之象也;其下地 者, 之象也;其中天 者,四象五行也;左上一○ 太阳,为火之象;右上一。少阴,为金之象;左下一。少阳,为木之象;右下一○ 太阴,为水之象。土者冲气居中,以运四方,畅始施生,亦阴亦阳。右旁三 ,三才之象,卦之所以画三;左旁四 ,四时之象,蓍之所以揲四,是故上象一、二、三、四者,蓍数卦爻之体也;下位形也,九、八、七、六,金、木、火、水之盛数;中见地十,土之成数也。即前象下五位以中央六分开,置一在上六而成七,置二在左六而成八,置三在右六而成九,惟下六不配而自为六。《 序》言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者,此也。按:七者,蓍之圆,七七而四十有九;八者,卦之方,八八而六十有四;九者,阳之用,阳爻百九十二;六者,阴之用,阴爻亦百九十二;十者,大衍之数,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是故下形六、七、八、九者,蓍数卦爻之用也。上体而下用,上象而下形,象动形静,体立用行,而造化不可胜既矣。
  按..一、二、三、四,天之象,象变於上;六、七、八、九,地之形,形成於下。上下相重,而为五行,则左右、前后、生成之位是也;上下相交,而为八卦,则四正、四隅、九宫之位是也。今以前后图参考,当如太乙遁甲阴阳二局图。一、二、三、四,犹遁甲天盘在上,随时运转;六、七、八、九,犹遁甲地盘在下,布定不易,法明天动地静之义。而前此诸儒未有能发其旨,是故一在南,起法天象,动而右转。初交,一居东南,二居西北,三居西南,四居东北,四阳班布居上右,四阴班布居下左,分阴分阳,而天地设位。再交,一居东北,二居西南,三居东南,四居西北,则牝牡相衔,而六子卦生,合是二变而成先天八卦自然之象也。然后重为生成之位,则一六、二七、三八、四九,阴阳各相配合,即邵子、朱子所述之图也。三交,一居西北,二居东南,三居东北,四居西南,则刚柔相错,而为坎、离、震、兑。四交,一居西南,二居东北,三居西北,四居东南,则右阳左阴,而乾、坤成列,合是二变而成后天八卦裁成之位也。再转,则一复于南矣。《大传》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刘饮云: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裹。此其义也。
  鹤田蒋师文日:谓河图成数在下象地而不动,生数象天运行而成卦,以先天八卦为自然之象,后天八卦为财成之位。观其初交而两仪立,再交而六子生,三交震、兑相望而坎、离互宅,四交乾、坤成列而艮、巽居隅。圣人升离於南,降坎於北,而四方之位正。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而长女代母之义彰,则先天见自然之象,后天见财之位者,至明着矣。虽其说不本先儒,然象数既陈,而义理昭着,不害自为一家之言也。子朱子尝曰:无事时好看河图、洛书数,且得自家流转得动。今观仲纯此说而尤信。
  图书三
  右龙图天地生成之数。
  此即前图。一、二、三、四,天之象也,动而右旋;六、七、八、九,地之形也,静而正位。是故一转居北,而与六合;二转居南,而与七合;三转居束,而与八合;四转居西,而与九合;五十居中,而为天地运行之枢纽。《大传》言错综其数者,盖指此而言。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三四往来是也。综者,综而挈之,一低一昂,一二上下是也。分作二层看之,则天动地静,上下之义昭然矣。
  图书四
  右洛书天地交午之数。
  杨子云曰: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为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正指此图而言。朱子谓析六、七、八、九之合以为乾、坤、坎、离,而居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以为艮、兑、震、巽,而补四隅之空者,与此数合。稽之生成之象,察其分合、进退、交重、动静灼然,信其为交午之象,而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蓍策分、卦#8、揲、归四象七、八、九、六,皆仿於此矣。
  图书五
  右洛书纵横十五之象。
  《洪范》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ㄨ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汉儒以此六十五字为洛书本文,而希夷所传则以此为龙图三变,以生成图为洛书本文,盖疑传写之误,而启图九书十之辨。今以二象两易其名,则龙图龟书不烦拟议而自明矣。
  《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刘歆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裹。
  关子明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
  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於此乎?历法合二始以定刚柔,二中以定律历,二终以纪闰余,是所谓历纪也。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仿於此乎?州有九井九百亩,是所谓画州井地也。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叔之而作《范》也。
  天一、地一不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一节盖以发明图、书之数。凡奇为阳,阳者天之数;凡偶为阴,阴者地之数。天数一、三、五、七、九,积之为二十五;地数二、四、六、八、十,积之为三十,合是二者为五十有五,而天地变化,阴阳屈伸,举不出乎此数。是数也,两之为二仪,参之为三才,伍之为五行,分之为八卦,究之为九宫,此其大要也。朱子曰: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终始,无不管於是焉。《内经》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范之以易,则不过、不遗而无不通矣。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
  此一节又以发明图书之变。参谓参於两问,如《记》云离坐离立,毋往参焉之参。玫之图变,如一、二、三、四,参居六、七、八、九之问者是也。伍谓伍於五位,如什伍、部伍之伍。玫之图变,如一、二、三、四,伍於六、七、八、九之土者是也。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玫之图变,则三四左右互居是也。综者,综而挈之,一低一昂之谓。玫之图变,则一二上下低昂是也。既参以变,又伍以变,错而互之,综而交之,而天地之文成,天下之象定,然则河图、洛书,其肇天下之至变者与?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於神明而生曹,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此章乃圣人作《易》之大旨,而曹数卦爻之‘本原也。幽赞於神明,言圣人斋戒洗心,退藏於密,而神明阴相默佑。四十九蓍用以分、挂、揲、归,而生阴、阳、刚、柔之策;天数地数参两相倚,以明九、八、七、六之象,故观变於天之阴阳而卦象立,发挥於地之刚柔而爻义生,和顺於道德而条理各适其宜,穷天地阴阳刚柔之理,尽己之性以尽人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而与造化之流行者无间,此则圣人至诚之极功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 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 六位而成章。
  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大抵为斯人而作也。故观於阴阳,而立天之道。天之道,寒、暑、昼、夜而已矣。察於刚柔,而立地之道。地之道,流、峙、生、植而已矣。本於仁义,而立人之道。人之道,孝、悌、忠、信而已矣。盖人禀阴阳之气,以有生赋刚柔之质,以有形具仁义之理,以成性、气、形,质具性成,而三才之道备矣。故以八卦言,则初为地,中为人,上为天,而有奇偶之异,兼三才而两之。以重卦言,则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分而言之,初、三、五为位之阳,二、四、上为位之阴。阳为刚,阴为柔,阴阳刚柔,迭用於一卦六爻之间,相错而成文章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道者,天、地、人之道,天之一阴一阳交而成五,地之一柔一刚交而成十,五、十重而成爻,变动之谓也。爻也者,效此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等,差等也。等字,从竹,等筹也。从十从一,数之终始也。以不持而算之,指事义也。旧说等从等,於义无取,今正之。爻之动静,有初、二、三、四、五、上之等,七、八、九、六之差,故曰物。物,时物也。七、九为奇,而凡物之阳者,质之刚者,皆为《乾》之物。六、八为偶,而凡物之阴者,质之柔者,为《坤》之物。分而言之,九阳而六阴,七刚而八柔。阴阳,象也。刚柔,形也。故九六变而七八不变,爻用九、六,主变而言也。又曰:蓍数七,卦数八,刚柔之体,所以立《乾》爻用九,《坤》爻用六,阴阳之用所以行。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相错杂而成文。文,文章也。文字从×,阴阳相交之象。文而当则吉,居得其正,动而适中,则合乎物宜,而吉生矣。吉字从十,阴变阳者也。从口,阳变阴者也。一字谐声,居变动中,变而克正,故为吉,会意。《书》曰:德惟一动,罔不吉。《传》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金华王鲁斋,以吉字为老阳出土之象。文不当则凶,居失其中,动而匪正,则入于坎陷,而凶生矣。凶字从 ,变动者也。动而陷于口中,则失其中正而凶之。 ,陷坑也,会意。金华王鲁斋,以凶字为老阴入地之象。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动。
  易象图说内篇卷上竟
  #1『 图说序』四库本作『图说原序』。
  #2『一篇』原作『一编』,据四库本改。
  #3『太易』四库本作『大易』 。
  #4『疑议』四库本作『拟议』。
  #5『纵横』原作『纵衡』,据四库本改。
  #6『不』原脱,据四库本补。
  #7『 附外篇』 原作『 付卜篇』,据四库本改正。
  #8『 卦』四库本作『 挂』。
  易象图说内篇卷中
  清江后学张理仲纯述
  原卦画一
  右太极生两仪之象。《易》 本无乾坤,止有此一-。太极判,而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凝为地。圣人仰观俯察,受河图,则而画卦,则天○ 以画一,则地一以画一;名一日奇,为阳;名-日偶,为阴。此上奇下偶者,天地之定位;中五者,天地气交,四象八卦,万物化生之本。《乐记》 所谓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卦画二
  右两仪生四象之象。《易》本无八卦,止有此乾坤。
  朱子曰:阳仪生奇为太阳,生偶为少阴;阴仪生奇为少阳,生偶为太阴。旧图四象平布,生生不息。今图阳仪下生一奇一偶,为阴阳;阴仪上生一奇一偶,为刚柔。四象园转,循环不穷;刚交於阴,阴交於刚;阳交於柔,柔交於阳;上下左右相交,而万物生焉。周子曰: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传》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此之谓也。
  右两仪生四象。阴仪上生一奇,为少阳。少阳者,阴中之阳。束方阳气生物,於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能运动,故中规。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上为岁星,在德为元。元者,善之长也。在体为筋,在藏为肝,通於目。在志为怒,其声呼,其色苍,其味酸,其音角,其畜鸡,其谷麦,其数三木之生数。
  阳仪下生一奇,为太阳。太阳者,阳中之阳。南方阳气养物,於时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故中衡。在天为热,在地为火,上为荧惑星,在德为亨。亨者,嘉之会也。在体为脉,在藏为心,通於舌。在志为喜,其声笑,其色赤,其味苦,其音征,其畜羊,其谷黍,其数七火之成数。
  阳仪下生一偶,为少阴。少阴者,阳中之阴。西方阴气敛物,於时为秋。秋,让也。物擎敛乃能成熟,故中矩。在天为燥,在地为金,上为太白星,在德为利。利者,义之和也。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通於鼻。在志为忧,其声哭,其色白,其味辛,其音商,其畜马,其谷稻,其数四金之生数。
  阴仪上生一偶,为太阴。太阴者,阴中之阴。北方阴气藏物,於时为冬。冬,终也。物终藏乃可称,故中权。在天为寒,在地为水,上为辰星,在德为贞。贞者,事之干也。在体为骨,在藏为肾,通於耳。在·志为恐,其声呻,其色黑,其味咸,其音羽,其畜负,其谷豆,其数六水之成数。
  中央者,阴阳之中,四方之内,经纬交通,乃能端直,故中绳。於时为四季。在天为湿,在地为土,上为镇星,在德为诚。周子日: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在体为肉,在藏为脾,通於口。在志为思,其声歌,其色黄,其味甘,其音宫,其畜牛,其谷稷,其数五。土之生数。
  卦画三
  右四象生八卦之象。《易》本元六十四卦,止有此八卦。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与地之间,一本有天字。
  右言圣人作卦之由《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右言圣人画卦之旨
  右四象,阳下交於柔,柔上交於阳,而成乾坤天地定位、艮兑山泽通气。刚上交於阴,阴下交於刚,而成震、巽雷风相薄、坎、离水火不相射。天秉阳,垂日星离为日,兑为星。在天者仰而反观,故乾、兑、离、震天之四象,自上而下生。地秉阴,窍山川艮为山,坎为川。在地者俯而顺察,故坤、艮、坎、巽地之四象,自下而上生。八卦相错,上者交左,下者交右,则乾南坤北,离束坎西,而先天八卦圆图之象着矣。震、艮互观,反震为艮,反艮为震,则乾、坤、艮、巽居隅,坎离、震、兑居中,而后天八卦方图之象着矣。由是动静相资,先后互体,圆方变用,而天地造化之义不可胜既矣。邵子日:《乾》、《坤》为大父母见四象图《复》、《姤》为小父母见八卦图。夫《易》根
  於《 乾》、《坤》,而生於《姤》、《复》,盖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自兹而无穷矣。
  又曰:八卦之象,不易者四乾、坤;坎、离;反易者二震反为艮,兑反为巽,以六变而成八也。
  卦画四
  右本前四象生八卦图,阳仪上者交於左,阴仪下者交於右,而成此图。康节先生云,坤北、乾南,离束、坎西,震束北,兑束南,巽西南、艮西北者,指此而言。其中○ 者,太极也;“者,二仪也。前象奇偶定上下之位,由天地、四象、八卦总之,而会于中,所谓敛之不盈一握,万殊而一本也。此图阴阳列左右之门,由动静、四时、八方推之而达于外,所谓放之则弥六合,一本而万殊也。
  《汤诰》 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刘子日: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孔子日:天地之性,人为贵。子思子日:天命之谓性。中也,性也,天之所以与我者。稽之生成图,则见天地、四象、八卦、万物,皆备於我。程子所谓天然自有之中,孟子所谓万物皆备於我,曾子所谓忠,夫子所谓一,其理不外乎是矣。先天图由一而二,由二而四,由四而八,推而至于百千万亿之无穷。先儒所谓心为太极,具众理而应万事;孟子所谓强恕而行;曾子所谓恕,夫子所谓贯,其道亦不外乎是矣。学者於此虚心以玩之,反身而体之,实见是理,实得是道,默而成之,则道德性命之蕴,礼乐刑政之原,举不越乎此矣。
  卦画五
  右本前四象生八卦图。中四卦反观之,则为震、兑、坎、离;旁四卦正观之,则为乾、坤、艮、巽,故此象坎、离、震、兑居四方之正,乾、坤、艮、巽居四隅之偏,稽之河图,一、六居北为水,而坎当之。坎者,水也。二、七居南为火,而离当之。离者,火也。三、八居束为木,而震当之。震,为雷,动於春也。四、九居西为金,而兑当之。兑,为泽,观於秋也。乾,为寒,为冰,位於西北,附兑而为金。巽,为扬,为风,位於束南,附震而为木。五十居中为土,而坤地、艮山分隶之。坤,阴也,故稽类而退居西南艮阳也,亦稽类而奠居束北。此后天八卦方位之所由定也。是故协之天时,验之地利,稽之人事,而四气运行之序可知矣。《 说卦》 曰:艮者,万物之所成终所成始也。物不可以无主,故帝出乎震。震,束方也,日之所出也。主器者莫若长子,长子用事而长女配之,故次之以巽,有宗子世妇之象。家齐而后国治,由家以及国,故次之以离。离也者,明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大明,中天之象也。日中则昃,故次之以坤。坤者,顺也。致役乎坤,休工之义也,故次之以兑。兑,西方也,日之所入也。向晦入宴息,故曰说言乎兑。又次之以乾。乾,阳也,西北,阴方也。阴阳相薄,故曰战乎乾。次之以坎。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夜半之时,幽阴之象,故日劳乎坎。劳然后有成,故日成言乎艮。而次之以艮终焉。
  卦画六
  右本前四象生八卦图,而左右四卦易位。乾、离、坎、坤居中,头、目、心、腹之象;震、艮、巽、兑居左、右,手、足、股、肱之象。希夷先生以为形类合。盖人者,天地之合气也。惟皇降衷,若有恒性,故凡言道学者,皆原於此。《杂卦》云:乾刚坤柔,离上坎下,兑见巽伏,震起艮止。稽此而言。《参同契》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祟钥。亦为有得於此。今故表而传焉。
  卦画七
  右六十四卦循环之图。
  《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右明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之象。天地定位,乾南坤北。天尊乎上,地卑乎下。山泽通气,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雷风相薄,雷出东北,风盛西南。水火不相射,离降而东大明日生於东,坎升而西小明月生於西。此以内象言,主乎静而镇位者也。八卦相错,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乾互巽,而巽互乾;坎互兑,而兑互坎;离互艮,而艮互离;坤互震,而震互坤。乾、兑、离、震,阳仪之卦,本在左方,今互居右方阴仪之上。坤、艮、坎、巽,阴仪之卦,本在#1右方,今互居左方阳仪之上。由是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而变化无穷焉。申说详见下文。
  此以外象言,主乎动而趣时者也。圆转推荡,而成六十四卦;环周於八方,亦如二十八宿分布於十二辰,是故右行而数之,则乾、兑、离、震、坤、艮、坎、巽八卦,由内若外,如环之无端也。数往者顺;往谓已往过后之卦;顺者顺其八卦之叙,如自今日而追数前日,自冬至而数回立冬、秋分,则自坤而艮,而坎,而巽、乾,皆顺其叔而数之也。知来者逆,来谓方来在前之卦;逆者,逆其八卦之叙,如自今日而逆计来日,自冬至而数向立春、春分,则自坤而震,而离,而兑、乾,皆逆其叔而知之也。然凡《易》之数,皆由逆而推,生爻自下而上,数卦自右而左,故曰:《易》,逆数也。
  按此图以先天图一仰一覆,下体八卦静而守位,上体八卦动而右转,由是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一贞而八悔。八八六十四卦,左右相交。震宫八卦,震交於坤,起於复,次震,次噬嗑,次随、无妄、益、屯,至颐,而得贞悔反对之象。震下艮上,二 象反对。离宫八卦,离交於艮,起於贲,次明夷,次丰,次离、革、同人、家人,至既济,而得阴阳交中之卦。离下坎上,三阳三阴,昼夜平分。兑宫八卦,兑交於坎,起於节,次损,次临,次归妹、睽、兑、履,至中孚,而得贞悔反对之象。兑下巽上,二象反对。乾宫八卦,乾交於巽,起於小畜,次需,次大畜,次泰、大壮、大有、夬,至乾,而得六阳纯体之卦极焉。此图之左方也。巽宫八卦,巽交於乾,起於姤,次巽,次井,次蛊、升、恒、鼎,至大过,而得贞悔反对之象。巽下兑上,二象反对。坎宫八卦,坎交於兑,起於困,次讼,次涣,次坎、蒙、师、解,至未济,而得刚柔中分之卦。坎下离上,三刚三柔,昼夜平均。艮宫八卦,艮交於离,起於旅、次咸,次遁,次渐、蹇、艮、谦,至小过,而得贞悔反对之象。艮下震上,二象反对。坤宫八卦,坤交於震,起於豫,次晋,次萃,次否、观、比、剥,至坤,而得六阴纯体之卦周焉。此图之右方也。环而观之,则乾、坤、泰、否、坎、离、既、未、随、蛊、渐、归妹、颐、大过、中孚、小过,凡一十六卦,交易反对,三位相间,累累若贯珠,若纲在网,有条而不紊。察其自然之妙,非人力之所能为也。是故以一岁之节
  论之,震始交坤,一阳生冬至之卦。变坤为复,是以乾起於复之初九,而尽於午中。巽始消乾,一阴生夏至之卦。变乾为姤,是以坤起於姤之初六,尽於子中。乾、坤定上下之位,冬至变坤,阴多,多寒,昼极短,而夜极长;夏至变乾,阳多,多热,昼极长,而夜极短。
  冬、夏二至,阴阳合也。乾、坤交中而为坎、离,坎、离交而为既、未,既、未交南北两间之中,春分变既济而为节,是以坎起於节之九二,而尽於酉中。秋分变未济而为旅,是以离起於旅之六二,而尽於卯中。三阳、三阴,温冻适宜,昼夜平等,春秋二分,阴阳离也。立春变颐而为贲,颐卦二阳外而四阴内;立夏变中孚而为小畜,中孚四阳外而二阴内,此春夏阳在外而阴在内,圣人春夏养阳之时。立秋变大过而为困,大过二阴外而四阳内;立冬变小过而为豫,小过四阴外而二阳内,此秋冬阳在内而阴在外,圣人秋冬养阴之时。是则一岁周天之节备于图,而邵子所谓春夏秋冬,昼夜长短,由乎此者也。又以一月之度推之,则重坤之时,乃晦朔之间,以次而生明。小过之震反对二震,三日昏时出庚之西也;大过之兑反对二兑,八日上弦在丁之南也。至十五,则乾体就望而盛满,出於东方甲地,以渐而生魄。中孚之巽反对二巽,十八日平明见辛之西也;颐卦之艮反对二艮,二十三日下弦直丙之南也。此一月太阴之行度备于图,而邵子所谓晦、朔、弦、望,行、度、盈、缩,由乎此者也。至若艮东北之卦,万物之所成终所成始,故冬至之卦尽於艮山雷颐卦。而立春之节起於艮山火责卦,自然之数也。故曰:易与天地准。
  邵子曰: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朱子曰:先天图,今以一岁之运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亦只是这圈子;小,而一日十二时,亦只是这圈子,都从复上推起去。
  《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右《上系》首章,盖发明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之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清而居上,地浊而居下;上尊而下卑,乾坤之位以之而定也。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阳尊而阴卑,君尊而臣卑,各陈其位,贵贱之等以之而分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外动而内静,阳动而阴静,各守其常,刚柔之义以之而判也。上者亲乎天,下者亲乎地,乾、兑、离、震之卦类聚於东南,坤、艮、坎、巽之卦类聚於西北,而八卦之物亦皆随卦而掌分,如马、牛、羊、豕各自为掌,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合沙郑氏曰:动物属阳,植物属阴。动者不能植,偏於阳也。植者不能动,偏於阴也。阴阳之物,以是而群分。唯人为能动而直,植而动,所以得阴阳之全,固能灵於物也。乾为阳之阳,为飞走之群。艮、坎、震,为阳之阴,为虫鱼之群。坤为阴之阴,为土石之群。巽、离、兑,为阴之阳,为草木之群。阴阳刚柔,善恶聚分,而吉凶生矣。吉凶者,失得之象也。雨、旸、燠、寒、风五者来备,各以其时-,吉之象也。一极备,一极无,凶之象也。事物之有得失,而休咎征,吉凶生,亦犹是也。在天成象,日、月、星、辰也;在地成形,水、火、木、金也。象见於天,形成於地,而变化之迹着矣。刚柔相摩,一、七、三、九为刚,二、六、四、八为柔;摩,研摩也,知摩之研转相摩而成八卦也。八卦相荡;荡,摇动也,以水涤器,荡转而摇动之谓,乾、坤、坎、离、震、艮、巽、兑相荡而成六十四卦也。鼓之以雷霆,震、艮之象也。润之以风雨,巽、兑之象也。日月运行,坎、离之象也。一寒一暑,日行南去极远而寒,日行北去极近而暑,此变化之成象者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变化之成形者也。按图而观,思过半矣。
  卦画八
  右六十四卦因重之图。
  《说卦》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右明先天六十四卦方图之象。邵子日:图皆从中起。今按:雷以动之,风以散之,正居此图中央,及四维之中。雨以润之,日以烜之,则坎次巽,离次震。艮以止之,兑以说之,则艮次坎,兑次离。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则乾次兑,坤次艮。皆由乎中而达乎外,是故左右上下纵横相因,六十四卦方位所由定矣。束南阳方,而乾居之;乾,四月之卦也,故位乎巳。西北阴方,而坤居之;坤,十月之卦也,故位乎亥。泰,正月之卦,而位乎寅。否,七月之卦,而位乎申。此寅、申、巳、亥四隅之位也。冬至子中一阳生,而复卦直之;复,十一月之卦也。夏至午中一阴生,而姤卦直之;姤,五月之卦也。春分卯中,而大壮应二月之卦也。秋分酉中,而观卦应八月之卦也。此子、午、卯、酉四正之位也。辰、戌、丑、未之月,卦偏居而附於四隅。临十二月卦与泰伍,故后天丑;寅纳艮,而位乎东北;夬三月卦与乾亲,故后天辰、巳纳巽,而位乎束南。遁,六月卦与否近,故后天未、申纳坤,而位乎西南。剥九月卦与坤邻,故后天戌、亥纳乾,而位乎西北,以应地之方也。又若以乾上坤下观之,则八卦为经,而五十六卦左右为纬,《传》所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者也。若以否上泰下观之,则八卦成列,而五十六卦上下相交,《传》所谓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者也。周维二十八卦,上应天之二十八宿。自乾至大畜,凡七卦,上应东方苍龙七宿,角起於乾,则辰当亢金龙,而卯当房日兔。自泰至谦,凡七卦,应北方玄武七宿,丑当牛金牛,而子当虚日鼠。自坤至萃,凡七卦,应西方白虎七宿,戌当娄金狗,而酉当昴日鸡。自否至履,凡七卦,应南方朱乌七宿,未当鬼金羊,而午当星日马。故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而贲之《彖》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也。
  《周易参同契》曰:
  朔旦为 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锺建子,兆乃滋彰。播施柔暖,藜蒸得常。
  临炉施条,开路正光。光耀浸进,日以益长。丑之大吕,结正低昂。
  仰以成 泰,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辐凑於寅,运而趁时。
  渐历 大壮,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
  夬阴以退,阳升而前。洗濯羽翮,振索宿尘。
  乾健盛明,广被四邻。阳终於巳,终而相干。
  姤始纪绪,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午为蕤宾。宾服於阴,阴为主人。
  遁去世位,收敛其精。怀德俟时,栖迟昧冥。
  否闭不通,萌者不生。阴伸阳诎,没阳姓名。
  观其耀景,察仲秋情。任蓄微稚,老枯复荣。荠麦牙蘗,同冒以生。
  剥烂支体,消灭其形。化气既竭,亡失至神。道穷则反,归乎 坤元。恒顺地理,承天布宣。玄幽远眇,隔阂相连。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无平不陂,道之自然。变易更盛,消息相因。终坤始复,如循连环。帝王承御,千秋常存。
  邵子《大易吟》曰: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损、咸见义;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重,为六十四。朱子谓此释方图两交股底卦,东南角乾,便对西北角坤,旧作东南角坤,便封西北角乾。天地定位也。西南角否,对东北角泰,否、泰反类也。不知怎生恁地巧。新安程氏直方曰:邵子云先天学,心法也,图皆从中起,万化万事生於心也。曰皆者,兼方圆图而言也。天地定位,圆图从中起也。雷动风散,方图从中起也。圆者动,以定位为本;方者静,以动散为用。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固先天之心法与。
  《传》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
  右《下系》 首节,盖发明先天六十四卦方图之义。八卦成列者,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成行列也。此自上而数向下,自左而数向右也。若自中而数向外,则震、离、兑、乾、巽、坎、艮、坤亦成列也。以至横斜、曲直、左右、前后,莫不皆然,而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之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者,八卦之上各加八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而初、一、二、三、四、五、上之六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者,刚生於复之初九,自一而二、三、四、五,以次推上,而至於乾之六;柔生於垢之初六,自一而二、三、四、五,以次推下,而至於坤之六,则卦爻之变在其中矣。圣人因卦爻之变,系之以吉凶悔吝之辞,则举天下之动在其中矣。
  易象图说内篇卷中竟
  #1『在」原作『左」,据四库本改。
  #2『 其时」一四库本作『其叙」。
  书》本(简称四库本)。
  易象图说内篇卷下
  清江后学张理仲纯述
  卦画九
  右六十四卦变通之图
  《传》曰: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右《传》盖发明后天六十四卦变通之义。刚柔者,变通之本体。变通者,刚柔之时用。以图推之,乾刚坤柔,位乎上下,乃不易之定体,故曰:刚柔者,立本者也。坤初爻柔变而趋於刚,为复,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进之极而为乾,自冬而夏也。乾初爻刚化而趋於柔,为姤,为遁,为否,为观,为剥,退之极而为坤,自夏而冬也。故日:变通者,趋时者也。故夫乾、坤以初爻变,而一阴一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推之;二爻变,而二阴二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临、遁而推之;三爻变,而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推之;四爻变,而四阴四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壮、观而推之;五爻变,而五阴五阳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推之,纵横上下,反复相推,无所不可。在识其通变,则无所拘泥,而无不通。《传》所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然阳主进,自复而左升;阴主退,自姤而右降。泰、否则阴阳中分,自寅至申皆昼也。而乾实冒之,自酉至丑皆夜也。而坤实承之,故《上系》言:变化者,进退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或刚或柔,有失有得,而吉凶之理常相胜也。乾上坤下,定体不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离南坎北,日丽乎昼,月显乎夜,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其变无穷,顺理则吉,逆理则凶,则其所正而常者,有恒以一之,是亦一理而已矣。
  按朱子谓《参同契》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余六十卦为火候。今以此图推之,盖以人身形合之天地阴阳者也。乾为首而居上,坤为腹而居下,离为心,坎为肾。心,火也;肾,水也,故离上而坎下。阳起於复,自左而升,由人之督脉阳脉也起,自尸循脊背而上走於首;阴起於姤,自右而降,由人之任脉阴豚也至,自咽循膺胸而下起於腹也。上二十卦法天。天者,阳之轻清,故皆四阳、五阳之卦。下二十卦法地。地者,阴之重浊,故皆四阴、五阴之卦。中二十卦象人。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故皆三阴、三阳之卦,亦如人之经脉、手足,各有三阴三阳也。又人上部法天,中部法人,下部法地,亦其义也。由是言之,则《参同》之义不诬矣。若夫恒卦居中,则《书》所谓若有恒性,《传》所谓恒以一德,《孟子》所谓恒心而恒之。《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卦画十
  右六十四卦致用之图
  《说卦》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右明后天六十四卦用图之象。其卦位所由定,朱子盖尝致疑,以为然且当阙之,不必强通。而后儒#1以卦爻交易,五行次序为说者,不过因其见在之位,以意附会臆度,非有所根据也。今按河图象数变合,复推先天卦位及世俗所传卜筮诸书,更为之图,而绎其说曰:乾起於西北者,天倾西北之义也。(原缺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 □ )乾既位西北,财坤当位东南,以地不满东南,故巽长女代居其位,巽亦先天兑之反也。是以坤退居西南,三爻皆变而之乾;乾三爻皆变而之坤,互相反对,而乾、坤之位纵矣。离火炎上而居南,坎水润下而居北。坎三爻皆变而之离,离三爻皆变而之坎,亦互相反对,而坎、离之位纵矣。艮反先天震而位乎东北,巽反先天兑而位乎东南。艮三爻皆变而之兑,反而观之,则为巽;巽三爻皆变而之震,反而观之,则为艮,亦互相反对,而艮、巽之位纵矣。电激而雷,故震居正东先天离位,离火炎上,故以上爻变震。三爻皆变而之巽,反而观之,则为兑。水潴为泽,故兑居正西先天坎位,坎水润下,故以下爻变兑。三爻皆变而之艮,反而观之,则为震,故震、兑左右相反对,而其位横矣。邵子曰: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至哉言乎,惟其如此,故今时所传卜筮宫卦,亦乾、坤相反,坎、离相反,震、兑相反,艮、巽相反。乾宫之姤自坤,而反观之,则为夬;乾之遁,反坤之大壮;乾之否,反坤之泰;乾之观,反坤之临;乾之剥,反坤之复也。坎官之节自离,而反观之,则为涣;坎之屯,反离之蒙;坎之既济,反离之未济;坎之革,反离之鼎;坎之丰,反离之旅也。艮宫之贲自巽,而反观之,则为噬嗑;艮之大畜,反巽之无妄;艮之损,反巽之益;艮之,睽,反巽之家人;艮之履,反巽之小畜也。震宫之豫自兑,而反观之,则为谦;震之解,反兑之蹇,震之恒,反兑之咸;震之升,反兑之萃;震之井,反兑之困也。其游魂、归魂二卦,谓其不在八宫正变之列。以本宫第五爻变而得外体之卦,内三爻皆变,则为游魂。曰游者,自内而之外也。第五爻变而内三爻不变,则为归魂。曰归者,自外而反内也。周旋左右,升降上下,王者之礼法尽於是矣。
  明蓍策
  《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朱子曰:大衍之数,盖取河图中官天五乘地十而得之。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有九,皆出於理势之自然。非人之智力所能损益也。
  右蓍四十九策,绦作一束,法太极全体之象。其数之所以然,盖总八卦生爻之实也。阳仪之画七,仪一画,象二画,卦四画。阴仪之画七,仪一画,象二画,卦四画。因而七之,七七而四十有九。
  《传》曰:蓍之德圆而神。圆者,其数奇,以七圆聚而簇之,则有自然之圆矣。卦之德方以知。方者,其数偶,八方比而迭之,则有自然之方矣。神者,妙用不测;知者,变通不拘。蓍阳卦阴,蓍动卦静,大《易》之体用至矣。
  右手分一《传》曰: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两者,天地也;三者,人也;挂者,悬置也,《韵会曰置而不用是也。旧说挂於小指、次指问,故训再扐而后挂不通,而以为明第二变不可不挂。一字之训不明,而有不胜其支离左手分一矣。
  右蓍四十有九策,分而为二以象两仪,而挂置一策於中以象人,左右策四十有八,盖总卦爻之实也。八卦经画二十有四,重之则为四十有八;又每卦各八变,其爻亦四十有八也。其揲法先以左手取左半之策握之,而以右手取右半一策挂置于中,而不复动,以象人居天地之中;其阴阳、寒暑、昼夜、变化一听于天,而无与焉。一虽无与,而常与四十有八者并用。参为三才者也。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而归其奇,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於小指、次指之问,谓之扐,象三年一闰。又以右手取右半之策,余一#2取三,余三取一,余二取六,余四取四,归於次指、中指之间,谓之再扐,象五年再闰。而后挂者,谓总所归二奇置於挂之一所,如挂一法,《韵会》曰合而置之是也。其归奇之数,不四则八,无所谓不五则九。得四为奇,一个四也。得八为偶。两个四也。於是复合过揲之策,或四十四,或四十,分、揲、归、挂如前法,为第二变。又合所余过揲之策,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分、揲、归、挂亦如前法,为第三变。三变之后,然后视其所挂之策,得三奇为老阳,三偶为老阴。两偶一奇,以奇为主,为少阳;两奇一偶,以偶为主,为少阴。每三变而成一爻,十有八变而成一卦;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
  《传》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劫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此图四揲之余,左余一则右余三,左余三则右余一,则两仪归奇之阳数也。余二则右取余六,左余四左则右亦余四,两仪归奇之阴数也。
  朱子曰:奇之象圆,圆者径一而围三,阳用其全;老阳三奇,三三为九,过揲之数亦四九三十有六。偶之象方,方者径一而围四,阴用其半;老阴三偶,三二为六,过揲之数亦四六二十有四。少阳一奇二偶,一奇三,二偶二,积一三、二二为七,过揲之数亦四七二十有八。少阴一偶二奇,一偶二,二奇三,积一二、二三#2为八,过揲之数亦四八三十有二。此蓍数卦画自然之妙也。
  右每三变而成一爻,三变皆得奇,有类於乾,其画为 ,识其以阳变阴也。三变皆得偶,有类於坤,其画为 ,识其以阴变阳也。三变得两奇一偶,以偶为主,即其偶之在初,在二,在三,有类於巽、离、兑,其画为-而不变。三变得两偶一奇,以奇为主,即其奇之在初,在二,在三,有类於震、坎、艮,其画为-而不变。凡有是八体,亦八卦之象也。为 者,二十四体。为 #1.者,亦二+四体。为 者,八体。为 者,八体。共六+有四,图说如后。
  右两偶一奇,以奇为主,为少阳艮、坎、震之策,凡二十有四。以三变,方得奇,为艮之策八。再变,得奇,为坎之策八。初变,得奇,为震之策八。归扐得五,五个五过扐得七,七个四,为阳之正而不变。
  右两奇一偶,以偶为主,为少阴巽、离、兑之策#5;凡二十有四。以初变,即得偶,为巽之策八。再变,得偶,为离之策八。三变,得偶,为兑之策八。归功得十六策,过揲得三十二策,以四约之,归功得四,四个四过揲得八,八个四为阴之正而不变。
  右三变皆奇,为老阳,乾之策者八。归功得十二策,过碟得三十六策,以四约之,归功得三,三个四过搽得九九个四九者,阳之极,变而为阴。《易》以变为占,凡阳爻之变者,通谓之九。
  右三变皆偶,为老阴,坤之策者八。归劫得二十四策,过碟亦得二十四策,以四约之,归功得六,六今四过搽亦得六六个四六者,阴之极,变而为阳。《易》以变为占,凡阴爻之变者,通谓之六。
  右八卦之体各八,合而为六十四卦之象焉。其碟法从程子。张子云:再变、三变不挂而得之。盖初变既挂一以象人,置而不用;后二变乃蒙上不复挂者为是也。碟左不碟右,从唐张辕、庄绰二家。盖天动地静,阳变阴合,地承天而行,於义为当。左余一而右承之以三,余三而承之以一者,成其为奇之阳也。左余二而右承之以六,余四而承之以四者,成其为偶之阴也。阴、阳、太、少均齐平正,若如近世三变皆挂、左右并搽之法,则为老阳者十二,少阴二十八,少阳二十,老阴四,参差多寡不齐;如前一变挂,后二变不挂,而亦左右并搽之法,则为太阳者二十七,少阴二十七,少阳九,太阴一,虽皆六十有四,然太阴之体极少。盖有终岁搽蓄,而不得遇纯坤之变乾者矣。明变之士,幸研几焉。
  考变占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乾之策,以老阳之数三十六乘以六爻之数,则为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以老阴之数二十四乘以六爻之数,则为百四十有四。合之,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者,周十一一月为一期,以朔言之,则三百五十有四日;以气言之,则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举气盈朔虚之中数言之,故曰三百有六十也。然少阳之策二十有八,积乾六爻之策,则百六十有八。少阴之策三十有二,积坤六爻之策,则百九十有二,合之亦三百有六十。而《大传》不言者,以《易》用九、六,而不用七、八也。二篇者,上下经六十四卦也。阳爻百九十二,以老阳三十六乘之,积六千九百十有二。阴爻百九十二,以老阴二十四乘之,积四千六百有八。合之,则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然以少阳二十八乘阳爻百九十二,积五千三百七十有六。少阴三十二乘阴爻百九十二,积六千一百四十有四。合之,亦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是知少阴、少阳之数,隐於老阴、老阳之中;七、九皆为阳而奇,六、八皆为阴而偶,此乾、坤九、六之旨如是也。
  乾卦用九:见草龙无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贞。右明六十四卦九、六变占之通例。朱子曰,.凡卦六爻皆不变,则占本卦象辞,而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按《左氏传》 孔成子筮立卫公子元,遇屯 震下坎上,曰:利建侯。秦伯伐晋,筮之遇蛊 巽下艮上,曰: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此卦六爻不变,占本卦象辞卦象之例也。
  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晋毕万遇屯 震下坎上之比 坤下坎上,初爻九也。蔡墨遇乾 乾下乾上之同人 离下乾上,二爻九也。晋文公遇大有乾下离上之睽 兑下离上,三爻九也。陈敬仲遇观 坤下巽上之否 坤下乾上,四爻六也。南蒯遇坤 坤上坤下之比 坤下坎上,五爻六也。晋献公遇归妹 兑下震上之睽 兑下离上,上爻六也。此一爻变,占本卦爻辞之例也。
  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辞占,仍以上爻为主,《 传》 无例。
  二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象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公子重耳筮得国遇贞屯 震下坎上悔豫 坤下震上皆八,盖初、五爻得九,四爻得六,凡三爻变。二爻、三爻、上爻在两卦皆八,'而司空季子占之日:皆利建侯。此三
  爻变例也。又变在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见《 启蒙》 六十四卦变图。
  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仍以下爻为主,《 传》 无例。
  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穆姜往束宫,遇艮之八 艮下艮上,史日:是谓艮之随 震下兑上。盖初、四、五三爻得六,三、上爻得九,凡五爻皆变。惟二爻得八,不变。法宜用随卦六二系小子、失丈夫为占,而史乃妄引随之象辞以为对,非也。
  六爻变,惟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象辞。蔡墨日:乾之坤曰见掌龙无首吉。此其例也。於是一卦可变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易象图说内篇卷下竟
  #1『后儒』原作『后需』,据四库本改。
  #2『余一』原脱,据四库本补。
  #3『三』原作『二』,据四库本改。
  #4『 』原作『 』,据四库本改。
  #5『策』原作『荣』,据四库本改。后文同此。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易象图说内篇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