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与万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
作者:葛剑雄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21-1-01
ISBN:9787553813752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CONTENTS
第一编 古代中国的骨架
导言 “中国”二字出现在三千年以前
第一章 疆域 我们生活的土地
第一节 “大九州”与“一尺之棰”
第二节 古代中国究竟有多大?
第三节 古代中国疆域是怎样变迁的?
第四节 古代中央政府如何划分主要行政区?
第二章 城市 几经变化的都城
第一节 汉朝的长安和洛阳
第二节 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汉化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两都
第四节 明朝的两京并建
第三章 建设 土地的连接和分隔
第一节 不只起军事防卫作用的长城
第二节 粮食供应的生命线——运河
第三节 古代的交通网络——驰道
第四节 被腐败“腐蚀”的驿站
第二编 古代中国的血肉
导言 籍贯与出生地:你是哪里人?
第四章 移民 我们从哪里来,又在哪里停留?
第一节 何处家山:移民的出发地
第二节 深受移民影响的都城文化格局
第三节 “羌胡”的南迁与五胡乱华
第四节 牧业部落的北迁与匈奴的南下劫掠
第五节 古代人为什么要迁移?
第五章 人口 被政策影响的人口数量
第一节 古代中国究竟有多少人?
第二节 贞节观念与唐朝的寡妇改嫁
第三节 为何宋朝的户口资料里平均每户不到三个人?
第四节 明朝的户籍制度与预编了十年的户籍册
第六章 人物 由人“铸就”的时代现象
第一节 孔子:历代统治者肯定的“春秋笔法”
第二节 伏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者
第三节 海瑞:为何只有海瑞一位清官?
第四节 王二:吏统官的奇特现象
第五节 燕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七章 外交 “开而不放,传而不播”的古代人
第一节 与“开放”失之交臂的汉朝
第二节 古代中国对外影响如何?
第三节 唐朝长安是世界的中心吗?
第三编 古代中国的精神中枢
导言 英明的开国皇帝为何会成为暴君?
第八章 天下 得天下与治天下
第一节 胡服骑射与骑兵时代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大规模屠杀——长平之战
第三节 秦始皇与他的标准化
第四节 项羽是刘项逐鹿的失败者吗?
第五节 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可信吗?
第六节 “推恩令”背后的政治智慧
第七节 最早的“中央巡视”制度
第八节 为何刘秀最终能延续汉朝?
第九节 为何是赵匡胤的宋朝结束五代?
第十节 宋朝为何少有军事政变?
第十一节 “厓山之后无中国”吗?
第九章 帝王 皇帝的“私事”
第二节 皇后:对皇上影响最大的人
第三节 太上皇:皇宫里的“虚职”
第四节 宗室:并不好当的皇亲国戚
第五节 后事:“视死如生”的传承
第六节 记录:史书的“官方版本”
结语 我们如何看待中国的史书?
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
第一编
古代中国的骨架
⋓
导言
“中国”二字出现在三千年以前
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是我们国家的名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是这两个字,以及由这两个字组成的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一开始它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到了今天会成为我们国家的名称呢?这还得从1963年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1963年8月,在一个大雨过后的上午,租住在陕西宝鸡县贾村一个农家院的陈某,发现后院的土崖因雨水冲刷部分坍塌了,下面好像有点亮光。他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刨出了一个铜器,就取回家放着。第二年,陈某返回固原,临走时将铜器交给另一人保管。1965年,那人缺钱花,就将这件铜器以废铜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宝鸡市博物馆的一位干部在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看到这件铜器,感觉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汇报。馆长派人考察,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三十元将这尊高三十八点八厘米、口径二十八点八厘米、重十四点六公斤的铜器买回博物馆。这尊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王冶秋局长聘请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已故上海博物馆馆长)组织筹备。马承源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一百件一级品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这件饕餮纹铜尊。马承源在故宫武英殿见到这件青铜器后,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一直纳闷,这么大造型的器物为什么没有铭文?随即,他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感觉底部某个地方似乎刻有文字。他大为振奋,立即让人送去除锈。清除泥土和锈迹后,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一篇十二行共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马承源将这件青铜器命名为“何尊”,因为根据铭文的内容,周王宗族“何”的先人曾追随文王,周王赏赐给“何”贝三十朋,“何”因此制作此酒具,以作纪念。
在这件青铜器上面,我们找到了“中国”两个字最早的实证。这篇铭文有一段的大意是说:武王在攻克了商朝的首都以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说我现在已经把“中国”当我的家了,我统治了那里的民众。根据这篇铭文后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断定,这篇铭文的书写包括这件何尊的铸造时间,是在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在位年间。也就是说,何尊以及上面的“中国”这两个字,肯定是出现在三千余年前的公元前11世纪的后期,因为除了这以外,我们现在看见的“中国”这两个字,都只出现在传世的文献中。
这两个字是不是就是今天中国的意思呢?因为毕竟铭文里面讲,周武王是在攻克了商朝的首都以后,认为他已经可以把“中国”当他的家了(“宅兹中国”)。也就是说,“中国”在那个时候是指商朝的首都,也就是商朝最高统治者住的那个城。
那为什么把它叫作“中国”呢?
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字本身分析一下。繁体字的“國”,中间有一个口,这个“口”原来就写成像人的嘴巴的形状,用它来代表人。下面有一道横杠,意思就是这些人所居住的这片土地。旁边有个“戈”字,因为土地对这些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就要拿着长柄的武器守卫它。铭文上的“国”形同“或”,以后的“国”字的写法,在外面又加了一个框,那就表示,在它外面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不变与万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