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麦克卢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数字麦克卢汉:第2版/(美)莱文森著;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西学经典书系)
ISBN 978-7-303-14755-7
Ⅰ. ①数… Ⅱ. ①莱… ②何… Ⅲ. ①传播媒介-研究 Ⅳ. ①G20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65301号
营销中心电话 010-58802181 58805532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网 http://gaojiao.bnup.com
电子信箱 gaojiao@bnupg.com
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www.bnup.com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印刷: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
经销:全国新华书店
开本:148mm×210mm
印张:13.5
字数:280千字
版次:2014年7月第1版
印次:2014年7月第1次印刷
定价:.00
策划编辑:谭徐锋 责任编辑:赵雯婧
美术编辑:王齐云 装帧设计:王齐云
责任校对:李菡 责任印制:孙文凯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反盗版、侵权举报电话:010-58800697
北京读者服务部电话:010-58808104
外埠邮购电话:010-58808083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制管理部联系调换。
印制管理部电话:010-58800825
第一章 绪论:同心圆领域
第一节 全书布局
第二节 麦克卢汉及其同人
第二章 不说其理
第一节 类比与逻辑
第二节 数字成就(1)
第三节 数字成就(2)
第四节 麦克卢汉媒介观
第三章 网络内容
第一节 作为内容的媒介:屏幕上的文字
第二节 互联网用户成为其内容
第三节 媒介里的媒介里的媒介……言语媒介的第一性,以及摄影术的例外
第四章 赛博空间的字母歌
第一节 声觉世界,在线下听到的世界
第二节 手写稿、印刷品、赛博空间
第三节 声觉世界,在网上看到的世界
第四节 无字母表的赛博空间?
第五章 网上天使
第一节 虚拟美德与无形之性
第二节 上帝之眼看到什么
第三节 DNA中的魔鬼
第六章 从窥视到参与
第一节 儿童的村落,窥视者的村落
第二节 互联网地球村的政治
第三节 互联网地球村的商务
第七章 中心的命运
第一节 上帝之空间
第二节 无处不在的网络教育
第三节 政府的重心
第四节 网上垄断?
第五节 永恒的都市:数字式模拟
第八章 屏幕背后的思想
第一节 科学和美学家
第二节 动态的媒介解读
第三节 泡在电视里的漫游人
第四节 屏幕与天空
第九章 很“酷”的文本
第一节 媒介温度计的要素
第二节 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互动的文本
第十章 生锈的守门人
第一节 两面神祖先
第二节 守门人的心态
第三节 过滤对评价
第四节 从守门人到婚介人
第十一章 从物役到役物
第一节 电话上的内外颠倒
第二节 家庭办公室:家庭之友
第三节 家庭之友的办公室:反证
第四节 玩具、镜子和艺术
第十二章 机器美人
第一节 熟食和敞篷汽车
第二节 数字时代作为艺术的电视
第三节 一见钟情、怀旧情绪和与之相对的艺术
第四节 作为主流媒体的互联网
第十三章 巴厘人在网上工作
第一节 神秘的程度和艰难的任务:纵向神话对横向神话
第二节 作为艺术治疗方剂的电子琴
第三节 虚拟的精湛技巧
第十四章 用镜子,看得清
第一节 后视镜网络
第二节 工具箱里的后视镜
第三节 给未来的处方
第十五章 媒介革命的螺旋展开
第一节 四定律要津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精神
第三节 深刻再现和数字艺术
第四节 数字时代的逆转
第五节 媒介决定论的逆转
何道宽第二版序
这篇小序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推出《数字麦克卢汉》的中译本第二版?全文分七个部分:(1)莱文森的节日;(2)十三年前为什么选中他?(3)麦克卢汉研究的第一次飞跃;(4)莱文森的学术年谱;(5)莱文森的学术地位;(6)让《数字麦克卢汉》传诸后世;(7)主要修订。
一、莱文森的节日
2014年春是莱文森的中国节日,三件事同时发生,既是巧合,也是必然,是为喜庆。它们是:央视的莱文森访谈播出,《数字麦克卢汉》中译本第二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新媒介》第二版的中译本面世(复旦大学出版社)。
莱文森的学术“明星”地位在2011年麦克卢汉诞辰纪念活动中已然彰显,世界各地的庆祝活动,或有他亲临讲演,亦有他或隐或现的身影,因为他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
他进入《影响传播学发展的西方学人》(戴元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我评述他的文章收录其中,题为《莱文森: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立体型的多面手》,共三万字。我用“十三幅画像”评述他的学术成就:(1)立体型的知识分子;(2)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3)“思想无羁”的哲学家;(4)“信息-技术-媒介-知识一体化”的媒介理论家;(5)真景、幻景与太空;(6)神奇手机的哲学观照;(7)当代媒介三分说;(8)媒介环境学第三代学术明星;(9)独特的媒介理论;(10)科幻奇兵;(11)批判“基因”解谜;(12)中国情缘;(13)莱文森研究。
二、十三年前为什么选中他?
1997年,教育部正式承认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将其与新闻学并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得以确立。
受此鼓舞,我有意识完成人生重大的学术转向:从英语语言文学转向传播学,策划传播学译丛,加紧译介麦克卢汉及其“思想圈子”(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以他为首的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经典和名著。
1998年,商务印书馆拟出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中译本第二版,约请我修订该书的第一个译本《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000年,商务版的《理解媒介》问世(2008年,这个第二版的《理解媒介》进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但这是后话)。
策划译丛时,首先想要介绍的是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和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伊尼斯和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多伦多学派的双星,莱文森是麦克卢汉的私淑弟子。伊尼斯的《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纳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数字麦克卢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