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的传奇-王鼎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Table of Contents

推荐序
代序
卷一 生命长河
白纸的传奇
这样那样,渐渐长大
汉江,苍天给我一条路
秦岭看山
我是怎样离开中国的
鸳鸯绣就凭君看
卷二 光阴分享
由彼岸想到此案
向绿芽道歉
孩子
爱儿子、疼女儿
植物与钉子
茶与心情
风水命相
利马公墓
马年看马
鸡年试啼
卷三 未晚随笔
今天我要笑
用人唯德或唯才
老年的喜乐
兵法与人生
寻找意义
另外“十句话”
卷四 案头人物
一日是师 缘起不灭
牟丽欧女士会见记
姚庆章纪念座谈
美丽的谜面
张爱玲与台湾文坛
鲍勃·霍伯含笑而逝
卷五 艺文感应
一步两脚印
天涯读隐地
写诗的理由
母亲与作家
阿加莎·克里斯蒂论写作
要能博大要能高——我读《巴尔扎克传》
闲话杰克·伦敦
长文分解法
长文大家删
短稿大家写
中国文学的断流、分流与合流
卷外
百感交集
沧海遗珠
特载系斜阳缆
  
推荐序
 
王鼎钧与《白纸的传奇》
 
黄梵
 
每次和先生通信,我都怀着敬重称先生为“鼎公”。初次习得此称谓,是从宇文正女士的来信中。那是2011年10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联合报副刊主编宇文正女士的邮件,她字里行间流露的语气十分罕见,惊讶的程度不亚于考古学家有了新发现。她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王鼎钧(她接着称呼先生“鼎公”)给联合报发来一篇短文,盛赞我刚刊在联合报的《新诗50条》,她打算在“回音壁”栏目刊出。对我,“王鼎钧”三个字并非陌生,它们不时出自友人之口或阅读的文章。由于“海峡”依旧横陈于网络,借着一些台北友人的来信,我才得知因我那篇拙文,竟有那么多台湾读者在“脸书”上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可惜我无缘一睹那样的“盛况”。更没想到,先生及席慕容女士都对拙文大加称赞,他们或撰文或在各地演讲中频频引用,令我感念不已。
 
当然,还是靠宇文正女士牵线,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晚辈,才冒冒失失与先生通起信来。先生的第一封来信就吓我一跳,我学宇女士称先生“鼎公”,先生落款竟自称“弟”。先生的自谦如一瓢冷水,把我彻底浇醒,原来先生心里是有神的,不似我等无神论者,成天一副目空四海的样子。读完《老年的喜乐》一文,方知先生早已明察我辈的作派,是英雄年代的遗害,先生端坐在圣贤年代,与我辈隔着茫茫岁月。心中有神才懂有限,我等莫名其妙觉得自己大得世界都装不下,面对先生不动声色的自谦,怎能不汗颜?待我读完先生的新书《白纸的传奇》,更是大跌眼镜。藉着《今天我要笑》,先生透露了“鼎公”的缘起。原来“鼎公”是当年同事送先生的绰号,表示“表情呆板,说话也没什么趣味”。读到这里,我顿感脸红,自己怎会如此糊涂?竟把心中偌大的敬重,装进了这充满贬义和调侃的称谓?我久久凝视着这本书,转念一想,又心安理得起来。
 
语言原本就是活的,人们是在使用中撷取字的含义,宇文正们力求用“鼎公”,准确无误地表达敬重,说明这绰号的内涵,早已由逗趣迁向敬重,这再次证实了希腊人的先见:诗歌是对世界的重新命名。先生是诗人无疑!先生的慧眼只要掠过往事,乱世便显出土崩瓦解中的诗意。比如,我从没见过有人能把书生对白纸的感情,写得那么深厚迷人,乱世中的一张白纸,足以支撑一个书生的世界,写得那么有说服力。《白纸的传奇》就这样帮我们重新命名了白纸。能重新命名的人,只能是诗人。鼎公用文章重新命名事物,这些文章也重新定义了“鼎公”,这就是诗意结出的果实。不必非得写分行文字,鲁迅就没写过白话分行文字,谁能说《野草》不是诗?若非讲究诗的形式,《白纸的传奇》中倒真还有,譬如《另外“十句话”》、《百感交集》、《话丝与话丛》中的分段文字,难道不是分段的散文诗?有时先生写得像意象诗:“在气象雷达幕上,地球像个中风的脑子”、“鸟在空中书写,被云抹掉,但是鸟说它画出晚霞”、“语言有时是金币,有时是零碎的角子。文学的语言多半是变体邮票。”有时写得像哲学诗:“‘自由人’需要鸡蛋,却认为蛋壳多余”、“谣言是一种变形批评,平素不满,借题发挥”……那个名震世界的诗人哲学家尼采,不就是靠着这样的生诗之笔,令哲学换了河山吗?
 
说到诗意,我很是佩服先生的转化魔力。先生在《鸳鸯绣就凭君看》开头,先表达了日记被偷窥的担忧,在那样的乱世,日记被偷窥轻则影响前途,重则可能惹来杀生之祸。当先生果真发现有人偷窥,比如,日记本故意被粘住的两页,被人分开了,或纸页中央故意撒的土,滑到了装订线的夹缝里,先生反倒鼓励自己写下去,因为“只有他对我如此关心,倘若一连多日不见他留下指纹脚印,反而有些想念。”乱世中那无法满足的乡愁,对亲人的思念,竟藉着一个偷窥者的定期造访,得到望梅止渴的一点缓解,那一丝跃然纸上的酸楚,怎能不动人?先生继续写日记的另一理由,更是撼动我心,“平日做事,他必定先问自己这件事他能不能写在日记里,如果需要隐瞒,他一定不做。”换了我等,恐怕做还是要做的,但一定不写。做才写,或能写的必须能做,这是何其圣贤的境界,先生年轻时就敢如此要求自己,我等只能甘拜下风,再气盛的潇洒也悲喜成空。对言行早已分离的我辈,先生的提醒不止是甘露,更是祈祷。仅从一道缝隙,就能窥见天空的美丽与广大,这是先生文章具有的透视魔力。我自诩有过七年的西北生活,秦岭不知路过多少回,但读到先生的《秦岭看山》,我折服不已。说实话,我不止坐车绕过那高高低低的盘山路,也走过那弯弯绕绕的羊肠道,这些趟折腾下来,境界只抵先生在文末斥责的寒山:“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先生的“看”非同寻常,像画家看出山有皴法,像诗人看出山上洒着李白的月光……我记忆中的转瞬即逝、匆匆一瞥,都成了先生眼中的诗意与画趣。他看到我没看到的,娓娓道出,令我仿佛找回了丢失的记忆,真是神奇。
 
读先生的文章,要想打盹都不容易,纯东方的文体魅力自不待言,作为一个写诗和小说的晚辈,我大致看出一点神奇功法:先生善写意象、比喻、人物和故事。写意象、比喻本是诗歌的魔法,写人物、故事本是小说、戏剧的基业,但先生统统搬来为散文所用,人们常说混血儿聪明,先生用各种体裁真混血出了大聪明。《白纸的传奇》中的白纸,《秦岭看山》中的山,《鸳鸯绣就凭君看》中的 ............

书籍插图:
书籍《白纸的传奇-王鼎钧》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白纸的传奇-王鼎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