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鸟 - 库尔特·冯内古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幕
囚 鸟
尾 声
版权信息
书名  囚鸟 
作者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董乐山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50022348 
版次  2017年6月第一版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冯内古特和他的《囚鸟》
董乐山
冯内古特的作品介绍到国内来,《囚鸟》已不是第一部了。但是对冯内古特作品的分析,似乎还莫衷一是。
有人说他是科幻作家,有人说他是黑色幽默作家。读了《囚鸟》以后,我想中国读者不难自己得出结论来。他既不是科幻作家,也不是黑色幽默作家。
不错,冯内古特利用过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但是不论从他的初作《自动钢琴》,还是已译成中文的《猫的摇篮》都可以看出,他写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而幻想,而是有他更深刻的用意:借科幻以讽今。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写文章总是得有个借题发挥的因头。”同样,他的有些作品看似游戏笔墨,可以归为黑色幽默,但是亦岂仅幽默而已!
其实,一个作家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是次要的,重要的事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这当然并不是说形式在文艺创作中不重要,他还是很重要的。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也是为内容所决定的。对形式的选择和追求,都是为了最好地表达内容。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必因为冯内古特究竟是科幻作家还是黑色幽默作家而争论不休了,也没有必要在文学争论中把作家贴标签分类了。文学评论家毕竟不是图书馆学家。如果要分类的话,唯一的类别恐怕是,某个作家是严肃作家,还是流行作家。但是有的时候,甚至严肃作家也写流行作品,流行作家也有严肃的主题。
但是文艺评论似乎脱不了贴标签的痼习,什么浪漫主义,什么现实主义,名目不可谓不多,但究竟说明什么问题,就不得而知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对人类的贡献和由此而发出的光芒,并不因后人给他们贴什么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标签而有所增减。相反,在百年千年之后,他们的作品仍像丰碑一样屹立,而标签却没有不因风雨的侵蚀而剥落的。因此,文艺评论家最好还是多谈谈作品的本身,它的形式与内容,比较近似地探索了一下作者的用意,而不是简单地贴些标签。
我用“比较近似”一词,是因为我不相信文艺评论家有这么大的能耐,可以自称能够完全正确地理解作家写某一部作品的用意。他们多半是根据个人的理解对作品作主观的解释。至于这种解释在多大的程度上符合作家的原意,只有作家心里最有数。但作家多半对此保持缄默。他似乎没有这种闲工夫。不然他就不是个作家而是文艺评论家了。何况有些作家都已作古,即使他们愿意,要请他们出来写一篇“我为什么写XX”也办不到了。
话扯得远了,还是回过头来谈谈《囚鸟》。
《囚鸟》是一部与冯内古特其他作品迥然不同的作品,它既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黑色幽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但它又不是作家本人的自传,而是整整一代人的自传。这话从何谈起,且让我慢慢道来。
《囚鸟》写的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初到尼克松下台,它所穿插的历史插曲,从萨柯与樊才蒂事件起,经过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希斯和钱伯斯事件,朝鲜战争,一直到“水门事件”。它的主人公与其说是主人公本人,不如说是整整的一代美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它揭示了美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激进转向保守,并最终沦为“水门事件”中一个不光彩的丑角的堕落过程。
冯内古特就像中国的捏面人一样,把这整整一代人的历史当作素材,左捏右捏,捏出了一个个看似面目俱非,却又特别逼真的人物来。《囚鸟》仿佛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的那面镜子,历史在这里究竟是遭到了歪曲,还是归璞返真,只有过来人心里才明白。但是这是一部多么心酸的历史!只有冯内古特那样的大师才能把它颠过来倒过去,而仍不失它本来面目。
对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来说,读《囚鸟》也许觉得有些费劲,对于其中一些历史事实也许觉得有些生疏。但是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读《囚鸟》仿佛是重温旧梦,我相信不少过来人会一边读一边点头,会有似曾相识或者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就怕我也是个摸象的瞎子。
1984年12月14日于病榻
序 幕
是啊——基尔戈·屈鲁特又回来了。他在外面没法混。这并不丢脸,很多好人在外面没法混。
* * *       * * *
我今天早上(1978年11月16日)接到一封信,是印第安那州王冠岬一个名叫约翰·费格勒的年轻陌生人寄来的。王冠岬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抢银行的惯盗约翰·狄林吉从那里越狱逃跑。狄林吉用肥皂做了一把手枪,在上面涂上鞋油,然后用这把手枪威胁狱卒,逃了出去。看他的狱卒是女的。上帝保佑他的灵魂得到安息,还有她的灵魂。狄林吉是我少年时代心目中的“侠盗罗宾汉”。他葬在印第安那波利斯的王冠山公墓中,就在我父母的墓地附近—也是我妹妹爱丽斯的墓地附近,爱丽斯比我还要崇拜他。葬在那里的,葬在全城最高点王冠山顶上的,还有“本省诗人”  詹姆斯 ·惠特康· 芮利。我母亲小时候跟芮利很熟。
狄林吉是被联邦调查局特工当场拔枪打死的。他在一个公共场所遭枪杀,尽管他并没有想逃跑,也没有想拒捕。因此我对联邦调查局不怎么敬重由来已久。
约翰·费格勒是一个奉公守法的中学生。他在信中说把我的作品几乎都读过了,如今打算点穿我至今为止所有著作的一个核心思想。下面是他的原话:“爱虽败而礼必胜。”
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对—而且很全面。因此我现在——五十六岁生日才刚过五天——非常汗颜,感到根本不需要写好几本书。人家一封七个字的电报就道破了我所有著作的核心。
不是开玩笑。
可是年轻的费德勒这一针见血的话来得太迟了。我已经快
要写完另外一本书了—就是这本。
* * *       * * *
这本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肯尼斯·惠斯勒”,灵感得自我父亲一辈的一位印第安那波利斯人。他的真名叫 鲍威斯· 哈柏古(1900-1949)。有关美国劳工运动的历史书有时会提到他,因为他在几次罢工和抗议杀害萨柯和樊才蒂等事件中表现得很勇敢。
我只见过他一次。我同他,还有我父亲和亚力克斯叔叔,我父亲的弟弟,在印第安那波利斯市中心斯特格梅耶酒店一起吃午饭。我那时刚从欧洲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来。那是1945年7月。第一 ............

书籍插图:
书籍《囚鸟 - 库尔特·冯内古特》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囚鸟 - 库尔特·冯内古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