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制-宋亚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县制
作者:宋亚平 著
设计:姚成号
ISBN:978-7-5161-2950-0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字数:346千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三代"时期的国家形态剖析
第二章 “封邦建国"政治模式的是非
第三章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郡县制度的起源
第四章 郡县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关系
第五章 两汉魏晋之际“双轨制"的缘由
第六章 隋唐至明清间县制的演进过程
第七章 “小政府"与“大社会"的历史样本
第八章 外重内轻与内重外轻的博弈
第九章 条块结合与条块分割的矛盾
第十章 县官的选用、任免与行为方式研究
第十一章 县官的等级、品秩与经济待遇考察
第十二章 清末的自治思潮与县制改革
参考文献
引言
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3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有282个地级市、1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2854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有851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1461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
由于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至今仍然把那些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已经改成了县级“市”、县级“区”以及与县平行的“旗”都笼统地称为“县”。其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许多红头文件也往往有这个习惯,例如经常注明“此件发至县团级”便是典型。这里所言之“县”,既包含了县级市与县级区,也涵盖了内蒙古地区的旗。按这个范围推算,县域人口总规模为9.4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3%;国土面积则占全国版图总面积的96%。
在中国,县域所平均拥有的国土面积约为4000多平方公里。中国行政面积最大的县是新疆的若羌县,区划面积为20.23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1/8,相当于两个浙江省,3个爱尔兰,10个科威特的总面积。可以说,目前世界上将近有1/3的国家,其版图面积只相当于甚至还不如中国的县均国土面积大。我有一次到新加坡,与几个朋友吃完晚饭后兜风,出租车带着我们沿着边境跑了一圈,手中的矿泉水还没有喝完就从东北国门“逛”到了西南国门。司机见我们游兴未尽并且很扫兴的样子,便知趣地拍了拍方向盘说:“Sorry,不好意思!这里可不是你们地大物博的中国,我们新加坡的全部国土面积加在一起也只有400平方公里。”我们听了只好友好地付之一笑,400平方公里,不就等于我们县域下面一个普通的乡镇吗?
中国的县不仅地盘大,而且人口多。最多的可能算广东省的潮阳县,人口已经达到240万。超过100万人口的县几乎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以湖北省为例,人口超过100万的县,全省便有10个之多。其中,天门以176.3万人为“大哥大”,仙桃160万人,监利144.6万人,麻城116.3万人,枣阳109.9万人,公安107.6万人,汉川106.8万人,钟祥103.5万人,浠水102.9万人,潜江101.3万人。湖北省县均人口为63.25万人,这个规模在全国尚只能排位“老六”,因为县均人口高出湖北的省份还有江苏(91.73万人)、安徽(76.94万人)、河南(73.75万人)、广东(73.48万人)、山东(71.81万人),如此众多的县域人口,不说是像梵蒂冈那样针尖大的国家所无法比拟,就连太平洋上许多岛国也是不敢相提并论的。
在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开始并没有县。从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统一国家起,历经商、周,计三个王朝,一直推行分封制的社会治理模式。所谓分封制,就是“封邦建国”的制度,即天子把天下的土地与人口永远授给自己的血缘子弟与功臣战将,让他们成为一个个享有高度自治权力的地方诸侯。但是,这些大大小小如同繁星密布的诸侯王国互不统属,并随着年代的久远而失去了血缘的约束,就像美丽的项链断了串线,变成了一盘散沙而任由强人哄抢的珍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铭刻在人们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除了知道自己的姓氏来由之外,便是那暴力四溅的强权政治、寒气冲天的刀光剑影、蔽云掩日的战火硝烟、永无休止的攻城略地。因此,不少喜欢思考的人总觉得,国家之所以四分五裂,诸侯之所以你争我夺,罪魁祸首肯定便是那外重内轻、弱本强枝的分封制。所以,为了避免血腥残酷的战争以争取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许多统治者不得不开动脑筋,积极探索能够形成内重外轻、强本弱枝之势以取代分封制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于是,郡县制在千呼万唤中“横空出世”。
郡县制就是把天下的所有土地与人口有序地分成一个个县域,由皇帝派遣职业化且有一定任期的官僚,代表自己来直接实施管治。这个模式最大的优势与好处,就是“产权清晰”,天下即为其“家”,他人不得觊觎。而且,县域比较小,很难为那些希望脱离“大一统”控制而形成分裂割据格局的地方势力积累起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由中央政府垂直领导,能够有效地将全国的各种资源集中起来进行随心所欲的调配,真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而为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独裁统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自从郡县制产生之后,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弹冠相庆、欢欣鼓舞,一直把县作为国家划分行政区域、实施行政管理、追求社会稳定的制胜“法宝”。
其实,很少有人认真地总结过,这种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之上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模式,是否真正地起到了有效防止分裂割据战争、保障大一统国家和平的作用?相反,此后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并没有因为郡县制的推广普及与日趋完善而出现四海晏然、长治久安的局面。秦王朝短短15年而亡自不必说,汉末以降,分分合合之腥风血雨的事情从来就没有消停过。每隔一定周期,国家便要来一次剧烈的社会动乱,老百姓就要经历一场悲惨的血肉祭奠。究其缘故,恐怕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机制有莫大关系。因为君主专制就是国家由皇帝一人说了算,他集所有权力于一身,“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在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政府的严密掌控下,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不允许有任何自主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的命令。但是,国家之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治权一切受制于中央,结果要么是“一收就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县制-宋亚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