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作者:苏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字数:489000
ISBN:9787301288955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页326。
[2]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页3,171。
[3]“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废……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新青年》卷4,第4期。但这不是钱玄同一人的主张,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均持这一主张。
[4]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存·四》,黄山书社,1996年,页459(引者的着重号)。
[5]T.S.Eliot,“The Dry Salvages”,The Complete Poems and Plays 1909—1950,Har-court Brace&Company,1980,p.135.感谢冯象先生对这首诗诗名的翻译和解惑。
[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页1247。关于国家亡的类似逻辑命题是,“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页298。类似的观点,又请看,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提出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的挑战”,谈到的第一个例子就是中国。请看,〔英〕汤因比:《历史研究》,郭小凌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页93—94。
[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1592;又请看,“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译注》,前注〔1〕,页167。
[8]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其实是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开始陆续被发现并重构的,且大量借助了其他文明的文献。例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大多是从阿拉伯文回译成拉丁文的(苗力田:“序言”,《亚里士多德全集》卷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启发本研究的亚氏《雅典政制》则源自1880年在埃及发现的两页“破损颇多”的纸草,后会同其他地方发现的另一些残篇,被整合注释后首次发表至今也就一个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II—III,拉古汉的“英译者序言”)。
[9]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页202—203。特别强调中国文化独特性的梁漱溟先生的理论前提,因此,居然是欧洲近代的一种普世主义。
[10]“欧洲地形,山河绮错,华离破碎,其势自趋于分立,中国地形,平原磅礴,阨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4),中华书局,1989年,页21。
[11]现代菲律宾国家领土形成的重要法理与最早历史依据是1898年美西《巴黎和约》第3款规定的一系列经纬度交汇点间的连线构成的“巴黎和约线”,后经三次局部变动,最终演变并固化下来,构建了当时美属菲律宾的疆界,并为独立后的菲律宾继承。请看,王胜、华涛:“菲律宾条约界限的性质刍议——以条约界限的形成、演变与确立为中心”,《太平洋学报》,2014年12期。
[12]关于帝国的特点,请看,The Oxford English Reference Dictionary,2nd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461.
[13]早期欧洲统一设想之一见于法国人圣-皮埃尔的《为欧洲永恒和平的回忆录》(de Charles Irénée Castel de Saint-Pierre, Mémoires Pour Rendre La Paix Perpétuelle En Europe, Nabu Press,2012(1712)),该书共3卷,卷1—2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卷3为《基督教国家君主之间建立永恒和平的方案》,他认为建立一个欧洲邦联政府是欧洲永久和平的必由之路。之后卢梭继承了圣-皮埃尔的思想,写下了《永久和平方案的评判》(de Jean-Jacques Rousseau, Jugement sur le projet de paix perpétuelle de l'abbé de Saint-Pierre, Ellip-ses Marketing,2004(1761))。受卢梭影响,德国思想家康德写下了《永久和平》(〔德〕康德:“永久和平论——一部哲学的规划”,《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14]拿破仑1812年在侵俄前曾宣称:“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货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这是唯一理想的结局。”李元明:《拿破仑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页212。
[1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页643。
[1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与这一观点也完全一致,差别只是对三者的重要性做了个排序。《孟子译注》,前注〔1〕,页335,328。
[17]现代国家概念基本也就强调国土、人民和主权这三个要素(罗斯金:《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文化》,夏维勇、杨勇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第1章);又请看,芬纳:《统治史》,王震、马百亮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版,2014年,页3—14;Charles Tilly,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0,Basil Blackwell,1990,p.130—131.
[18]从知识谱系学上看,“主权”本质上是从欧洲历史挤压出来的一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