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
作者:尤红斌,王玉明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0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SBN:978-7-5426-3246-3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文化出现了长足发展,不仅引起国际电影业界的瞩目,也因此形成了以华语电影为理论关键词的研究热潮。海内外一大批学术成果相继面世,围绕中国电影的文化境遇、美学挑战、批评路向与市场拓展等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显示出海内外学者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生态与产业发展的敏锐洞察。这也是我们编选《海上影视学术论丛》的初衷所在,希望藉此辑录当代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更加开放、立体与自信的视野来理解、研究中国电影乃至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
《海上影视学术论丛》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是《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电影批评:影像符码与中国实践》和《华语电影:跨地交往与身份认同》。其中《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立足于中国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梳理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与关键词,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探讨“十七年”中国电影美学表述的本土化特征,以及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创作研究对于国际电影美学思潮的理解与接受。《电影批评:影像符码与中国实践》在当代电影批评观念分流的多元背景之下,围绕大师研究、类型电影和代群创作等现象展开文本解读与意识形态分析。《华语电影:跨地交往与身份认同》则将华语电影纳入全球文化互动的格局中,考量华语电影参与国际交往的历史渊源,分析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现代性症候以及海外产业拓展等问题。由此,三部书的关键词分别为“当代性”、“中国性”与“在地性”,它们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中国电影研究的几个重要侧面,也代表了编撰者对于华语电影未来研究路向的理解。
限于时间,辑选理路方面存有不当之处,恳请学界同仁不吝斧正。
历史重读与美学建构
1.中国早期电影理论中的真实观念
2.写意、传奇和中景——论中国早期电影的美学特征和文化背景
3.“和弦论”:回归电影本体,重构电影美学——钟惦棐美学思想疏证
4.直面现实的艺术审美深度——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审美表现探究
5.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思潮变化与发展
6.多元嬗变理性重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美学
7.百年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难题分析
8.“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
9.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
文化比较与意识形态分析
10.社会与主体性:中国情节剧的政治经济学
11.“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基本美学形态与国家意志
12.作为类型的政治运动:“十七年”电影中的象征与意识形态关联
13.电影理论是什么?——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和逝世50周年
14.理解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与纪实美学——是数字技术的挑战还是摄影技术的挑战?
15.论本雅明对现代电影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兼涉对超越本雅明的思考
叙事媒介与技术伦理
16.论冲突在影视剧中的叙事特质
17.论电影叙事中的“空间畸变”与“间离效果”
18.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
19.“跨媒介”视野下的电影叙事二题
20.电影演员影像表演的美学价值
21.电影制作和发行过程中的安全漏洞分析
22.从市场进路化解P2P文件共享网络(软件)的侵权纷争——基于数字音乐和美国版权法
附录
1.向中国电影致敬
2.电影写实美学的当代反思与“在地”诉求——“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理论笔记
后记
文轩人气书店
[点击链接]
————2014年销量TOP————
福尔摩斯探索全集·推理圣经(套装共3册)
[点击链接]
历史重读与美学建构
1.中国早期电影理论中的真实观念
胡克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电影与现实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电影理论观念,任何国家的电影理论对它都是不能回避的,但是如何触及与认识这个问题,却可能有所不同。由于西方电影及电影理论阐述的强势地位,人们习惯上把西方关于现实的理论当作主流,这无可争辩,但是这未必就是理论发展的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确的途径。如果认真清理就会发现,中国电影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有不少,其中与西方论述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也有不少不同之处,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途径。
理论前提
一般认为,对于中国的美学观念来说,真实不是一种毋庸怀疑的、绝对的崇高目的,也不是一种本源,一种出发点。
西方电影理论讨论电影的真实性时,基本从电影的本体论角度论证,关注影像与现实的关系;而中国电影理论则注重真实性的社会功能,关注电影与观众感受的关系。中国与西方从不同角度探讨,西方重表象真实,中国重感觉真实。中国早期电影理论家显然不准备把真实性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层次讨论,而是偏重实际,强调观众的感觉。
其实没有迹象表明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电影理论认真讨论过电影真实问题,并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而仅仅表明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强大的关于写实的传统艺术观念和实际存在的电影创作实践都在使他们对这个问题丧失理论警觉性。
人的观赏观念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西方的画面与影像观念又由焦点透视法决定,这种观念建立在文艺复兴时期,后来从美术转移到图片摄影,又自动延伸到电影,人们已经忘记这只是一种设计好的规则,而认为天然如此。这种透视法强调从一个观赏者的视角出发组织画面,画面似乎是为观赏者一个人存在,从他一个人的视点出发而展开,显然这有利于树立观赏者的主体性。这本来是一种特殊的人为规定,但是由于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就把它自然化,看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这种基于西方文化传统的观念并不能天然决定中国人的真实观。中国的艺术创作与欣赏遵循的原则是散点透视,由国画和中国戏曲舞台建立起来的观赏方式和欣赏习惯所决定。它不是预先设定特定一个人为欣赏的出发点,而是把对图像或戏曲表演的观赏作为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活动,虽然是以个人为出发点在看,但是画面并不是或不一定完全是从一个人的视点展开,这无形中在提示观赏者,似乎还有其 ............

书籍插图:
书籍《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 - 插图1
书籍《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