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黑格尔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黑格尔
澳)辛格(Singer,P.) 著
译林出版社
版权信息
Copyright©Peter Singer,1983
Hegel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1983.
This Bilingual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is for sa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SAR, Macau SAR and Taiwan, and may not be bought for export therefrom.
Chinese and English edition copyright©2015 by Yilin Press, Lt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3-27号
书  名:黑格尔
作  者:[澳大利亚]彼得·辛格
译  者:张卜天
责任编辑:何本国
ISBN :9787544756754
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扉页
版权信息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黑格尔的时代与生平
黑格尔的时代
黑格尔的生平
第二章 有目的的历史
什么是历史哲学?
希腊世界
罗马世界
日耳曼世界
第三章 自由与共同体
一个谜
抽象的自由
自由与义务
有机共同体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还是极权主义?
第四章 精神的漫长历程
心灵还是精神?
《精神现象学》的任务
没有概念的知识?
自我意识的出现
欲望着的精神
主人与奴隶
哲学与宗教
精神的目标
绝对知识
两个问题
第五章 逻辑与辩证法
黑格尔的逻辑观念
辩证法
绝对理念
第六章 余波
序言
邓晓芒
对于英语世界的黑格尔研究,我最早是从贺麟先生介绍美国新黑格尔主义者鲁一士的一篇文字中读到的,文中说鲁一士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精神形容为一位战士,从战场上走来,疲惫不堪,浑身血迹,仍然踉跄前行。当时读了大为感动。不过自那以来,就再也没有读过什么让人心动的作品了,尤其是那些大名鼎鼎的作者,如罗素、卡尔·波普尔、以赛亚·伯林、查尔斯·泰勒等人,他们都自称曾经是黑格尔的崇拜者,但他们对黑格尔的那些评论(主要是批评),令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读过黑格尔。最糟糕的是,就是这些半吊子的黑格尔批评者却在英语世界中形成了一种批评的定式,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重复着比如说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所定下的调子;而且这同时也影响到那些只读英文文献的中国学者们,他们中百分之九十的人一听到“黑格尔”三个字,就要露出鄙夷不屑的神色来。加上这些年来我对以英文出版的康德研究越来越失望,我简直怀疑同出于日耳曼语系的这些英语世界学者是否还具备真正把握德意志思维方式的能力。
目前这本小册子的作者彼得·辛格并不是什么知名的大人物,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这位澳大利亚学者的确也不想摆什么大人物的架子。在这本《黑格尔》中,他也只字不提如何将黑格尔的观点作一些六经注我式的发挥或发展,而是声称他只想为那些不了解黑格尔的读者阐释一下这位以艰深闻名的哲学家的思想。然而,尽管谦卑地承认受益于牛津的那些权威大师,他在这本不到六万字的文风平实的小书中却显现了不少独特的见地,越出了上述英语世界黑格尔研究的成规。
首先,本书采取了不同于其他人对黑格尔哲学的叙述方式,既不是先展示黑格尔的抽象概念,然后下降到各个分支,也不是按照黑格尔自己的体系编排即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次序,或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应用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次序;而是独辟蹊径,先从历史哲学和法哲学开始,而把自我意识、理性和精神的概念留到后面讲精神现象学的时候再伸展开来讲;最后才寥寥数语谈谈逻辑学和辩证法。当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也的确比较通俗,但其实并不违背黑格尔最主要的精神。因为黑格尔的逻辑和历史相一致原理本来就是可以倒过来理解的,既可以从逻辑下降到历史,也可以从历史上升到逻辑,只要在每一方里面同时想到另一方就行。这就要求我们在谈历史的时候,绝不能如同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那样只专注于琐屑的历史事件或经验事实,而是必须从中看出历史的目的和必然性来。这恰好是英美学者们深恶痛绝的,例如以赛亚·伯林会说,这就是通往极权主义的积极自由理论;卡尔·波普尔则会说,这叫作“历史决定论”,它导致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整体性社会工程”。总的来说,当代西方思想界很少有人还坚持历史中含有某种目的性或者必然性,所谓“开放社会”无非是一个无目的的社会,因而历史对于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究竟还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就成了一个问题。
与这种潮流相反,作者在这里采取一种温和的方式对备受指责的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辩解:“去除‘历史有意义’这一断言的所有宗教的或神秘的含义,只把它理解成一种较为狭窄的说法,即反思过去能使我们看清历史的走向及其最终目标;如果幸运的话,该目标将是令人向往的,因此可被视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第14页)他以一种极其务实的笔调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是自由意志的进展”这一思辨命题解释得通俗易懂。例如“东方只知道一个人是自由的”,中国、印度和波斯三个东方帝国分别体现为家庭、种姓和神权原则,但只有后者才潜含着精神自由的原则,因此波斯帝国才是真正的世界历史的起点。而在希腊社会,开始知道了有一部分人是自由的。我们通常会指责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因此是有限制的,而不是真正全面的自由。但“在黑格尔看来,希腊的民主形式要想能够运作,就必定需要奴隶制。比如在雅典,如果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作为城邦最高决策机构的公共集会,那么谁来做日常工作以提供生活之所需呢?因此必须有一类劳动者,他们不享受公民权利也不承担公民义务,换句话说,必须有奴隶”(第17页)。在观念上,希腊人的自由依赖于城邦伦理实体,因此并不意味着个人的独立,而 ............

书籍插图:
书籍《牛津通识读本:黑格尔》 - 插图1
书籍《牛津通识读本:黑格尔》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牛津通识读本:黑格尔 - (EPUB全文下载)